足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主要内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部分(第1页)

至六爻有爻画,见於吴仁杰之《费氏古易》,朱子已讥其重复。今用爻画而删初九、初六之文,则孔子《传》内称九六者何所自昉,岂孔子所见尚非古本乎?名为复古,实则臆说而已矣。

△《易经增注》·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用注疏之本,随文阐发,多释义理。无吊诡之词,亦无深微之论,说《易》家之墨守宋儒者也。

△《系辞十篇书》·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进士第三。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此编以“十篇”为名。今核其数,曰《翼易书》,曰《太极书》,曰《河洛书》,曰《羲易书》,曰《文易书》,曰《文序书》,曰《孔易书》,曰《蓍占书》,曰《卦爻书》,仅有九名。其首冠以《系辞说》,不入目录。《文易书》下附以《羲文合论》,而《翼易书》分上下,不知以何一篇足为十也。其书立名诡异,至其所说则不过掇拾旧文,编缀成帙而已。

△《易经颂》·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陈仁锡撰。是书多剖析字句,以发挥意义,亦间与《本义》异同。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而研究古训之处少。盖仁锡文士,於经学本非专门也。

△《易思图解》(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日曦撰。日曦字仲升,彭泽人。天启壬戌进士。是书以邵子《大横》、《大圆》二图为先天,《横排》、《圆排》为大成,其《小横》为太极,《阴阳卦序小圆》为先天小成,《文王卦位》为后天小成,《汉儒卦气图》加以《四正之卦》为后天大成,《杂卦》之次则为孔子《序卦》与文王《序卦》一例。后附以《河图》、《洛书》及周子《太极图》、邵子《皇极经世》《阴阳刚柔四象图》与一元消长数,各为之说。大抵出于臆撰。其《序卦》、《杂卦》二图,非方非圆,尤不知其何所受也。

△《易佣》·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文安之撰。安之字铁庵,夷陵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朱由榔僣号粤西,以为大学士。告归,寻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乃其官南京司业时所刊行。首列诸儒著述,次以伏羲卦位明《易》之数,以文王卦位明《易》之气。又以先后天之图一上一下反覆合之,以明对待流行之体。大概本来知德之说。然其诠释《经》文,又多主义理,不本诸图以立论,往往求高而涉於玄虚,求深而病於穿凿,不能尽归醇正也。

△《易史象解》·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案朱彝尊《经义考》载允昌《周易耨义》六卷,称莆田有“金石社”,允昌集子弟月三会,自崇祯庚辰四月至十一月,凡二十二会。门人张拱辰、何承都等辑而成编。因允昌以“请学为圃”名斋,故曰《耨义》。此书书名、卷数皆不符,当各自一书,彝尊失载也。其说取《易》象大义各摭史事以配之,每一卦为一解。

《自序》为本程《传》、朱《义》、诚斋、紫溪诸说,而参以己见。然牵合附会处颇多,所谓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

△《周易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汾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用注疏本,汇先儒旧说,融以己意。兼主义理、象数,亦采来注错综之例。词旨颇为浅显,而随文敷衍者多。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宋元以来诸说,不甚考究古义。每节之下皆敷衍语气,如坊刻讲章之式。越所补入各条及引述其父之言,皆别为标识,亦无奥旨。

△《易经小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郑友元撰。卷前有《自序》,自称其号曰澹山,不著岁月。《明史·毕自严传》称:“时有诏县令行取者,先核其钱穀。华亭知县郑友元已入为御史,先任青浦,逋金花银二千九百。帝以诘户部尚书毕自严,自严饰词辨,遂下自严狱,遣使逮友元。”又《湖广通志》:“郑友元字元章,京山人,天启乙丑进士,官御史。”当即其人也。其书於《乾卦》经文卦辞下即接《彖传》,而分《文言》之释《彖》者附之,次《大象》,次爻辞,下接《小象》而分《文言》之释爻辞者附之,未免汨乱古经。其以爻辞为文王作,亦与先儒之论不合也。

△《周易爻物当名》·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黎遂球撰。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丁卯举人。从朱由榔起兵。后守赣州,城破巷战死。其书惟载三百八十四爻,以互变推求其象,然互体、变卦虽古法,而遂球所推则自出新意。往往支离蔓衍,附会成文,不必尽当名辨物之本旨也。

△《广易筌》·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瑞锺撰。瑞锺字德培,平湖人。《自序》言先尝为《易意筌》,十九年后复为《广易筌》。而书中又有称家先生《古筌》者,则述其父之说。其间《经》文次序用注疏本,惟《乾卦》分节解之,自《坤》以下,每卦为一说,《系辞》以后,每章为一说。多主人事,不取象数之学。凡《上经》、《下经》、《系辞传》上下各为一卷,而《说卦》、《杂卦》乃附诸《下系》之后。朱彝尊《经义考》作《易广筌》二卷,与此不合,殆仅见《上、下经》耶?自宋李光、杨万里以来,多以史事证《易》义,瑞锺是书,盖亦是意。然逐卦逐爻务求比例,牵强既所不免,且於当代时事概行阑入,尤为驳杂。造语遣词,亦多涉明季纤佻之习。

盖沿李氏、杨氏之馀波而失之泛滥者也。

△《周易独坐谈》·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洪化昭撰。化昭自号日北居士,新都人。《经义考》列之马元调前,则启、祯间人也。是书《明史·艺文志》著录,然无卷数。今本五卷,不知何人所分。

其说以《说卦》、《序卦》、《杂卦》三传皆为汉儒所增入,故置而不言,惟说《上、下经》、《系辞》。然杂引古事,语皆粗鄙。如周公作歌招夷齐、夷齐答歌之类,杂以俳谐,殊乖说经之体。至谓文王八卦退《乾》於西北者,乃因岐在西北,意在以天自处,尤穿凿矣。其自述乃曰:“日北居士谈《易》,每一卦六爻,合成一片,不知者以为迂,而非迂也。发挥文王、周公心事,不知者以为凿,而非凿也。谓之‘独坐谈’,聊以自娱,而不可以语人也。”何其果於自信欤!

△《雪园易义》·四卷、《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奇玉撰。奇玉字元美,嘉善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汝宁府知府。是编惟解六十四卦,议论纵横,而词胜於理。前列《增补四易图说》、《参订图说》、《进退变化图》、《对待流行图》、《生生竖图》、《卦变图》、《纳甲图说》,皆推衍先天之学。其因云林傅氏之说,以先天为《归藏》,后天为《连山》,又出邵氏本论之外矣。

△《易疏》·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江西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死难。事迹附见《明史·高倬传》。乾隆乙未,赐谥忠节。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首所列诸图,皆以发明京氏卦变之义。旁及《阴符》、《乾凿度》、《握奇》、《遁甲》等书,其说颇近荒渺。又《先天图》《震》《巽》互易,《后天图》《乾》《艮》互易,亦从来所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