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时空会消失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逐鹿大都(第1页)

大都城的一角,守将尽力守护这座即将被襄阳军攻占的城池。火炮的轰鸣声在城头上空回荡,城墙上弥漫着硝烟味。元朝将领们奋力抵挡,但他们发现,襄阳军的攻城所采用的是火炮远距离发射,弓箭、投石车连火炮的影子都够不着,自己一方对襄阳军几乎是无济于事,但是襄阳军的火炮几轮下来,大都的城墙已经出现几个缺口,士兵都不能连在一片。

“城破在即,火炮威力太大,我们已无法抵挡,末将带兵冲锋,看看能不能破兵于城下?”一位将领焦急地向丞相脱脱请战。

脱脱默然,汝阳王率众五十万都不能打败襄阳军,现在纵兵冲锋,损失更大。

知枢密院事的黑厮也黯然到脱脱身边低声道:“火炮的威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守城已经没有意义,我们还是北上吧,最起码大元朝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黑厮

号令城头的士兵全力防守,脱脱、黑厮返回清宁殿。殿中气氛凝重,大臣们都面带忧色,前线的探子每隔一柱香就来回报一次,大殿内的诸臣听到襄阳军人还没有到,大都的城墙已经多处破损,早已处在忧虑之中,如今脱脱、黑厮返回,诸臣都打起精神,听两人回报。

丞相脱脱陈词相劝:“陛下,如今大都失陷在即,臣建议暂时放弃大都,北上和林,另寻良机,尚能东山再起。”

殿内的诸臣听得此言,顿时不顾朝堂礼仪,三三两两说了起来,朝堂上,乱如一窝蜂。不待至正帝回话,宦官伯颜不花痛哭流涕,“丞相,难道我们不应该死守京城,以图度过难关么?”

黑厮叹了一口气,“敌人火炮凶猛,估计最多一个时辰,就能攻入大都。大都目前的士兵还有十几万,但多精兵早就被汝阳王带去剿匪,剩下的这些士兵守城还行,城破后死战,指望他们,恐怕吉凶难测啊。”话虽然如此说,话中的失落所有人都能听出来。

至正帝呆了半晌,“大元朝的首都都要失陷了么?”听到黑厮说的最多一个时辰,心中更是胆寒,“那就速速整理,准备北上和林吧。”

宦官伯颜不花哀嚎连连,大殿内的众臣如丧考批,这些人基本都是元朝的死忠,此时此景,形式不依人,只能收拾心情,准备跟上北上大军。

面对伯颜不花,至正帝终是不忍心,深深叹了口气:“襄阳军势不可挡,若死守京城,恐怕只是幻想。汝阳王投敌,京中防线早已薄弱,如今无法支撑,北上和林都得从速。”

伯颜不花哭到嗓子都哑了,嘶嘶说道,“天下是世祖您的天下,陛下应当死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至正帝大怒道:“难道要我像宋徽宗、宋钦宗那样?朕主意已定,不要再多说了!”尽管伯颜不花再三泣谏,但至正帝还是下令脱脱准备率军突围,各大臣做好准备,拂袖离开清宁殿,回到了宫中。宫廷内弥漫着一片无奈的氛围。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黯然无语,嫔妃们面面相觑,心头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听到至正帝的命令,太子这才抓紧率领众宦官、宫女收拾,准备北上。

在这危急时刻,至正帝如此下令,也是无奈。他知道,与襄阳军并非首战,王保保、汝阳王两次会战,大元朝少了六十万精兵,剩下京城守军已经不足以对抗襄阳军的猛攻,如今大都陷落已成定局,元人只有回到和林这个龙兴之地,才有机会重新东山再起。

而伴随着这个命令,相关军队开始调动,一方面派人修补城墙,坚决死战,等待敌军攻城,另一方面,更多的士兵协助北上的官员进行整理金银细软,这个过程并不能做到保密,整个大都没有资格随军北上的人心惶惶,底层百姓欢呼雀跃,守城的士兵更是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半个时辰后,城墙已经多处破碎,可以容纳几千军卒同时进入,王子木的军队这才全副武装,开始进攻。而汝阳王在白眉鹰王、杨逍的护卫下,冲上大都城头高出,用扩音器喊话,他的声音响彻云霄:“诸位将士,我是汝阳王。襄阳军推翻暴元,要建立一个各族平等的国家,包括我们蒙古人。你们再坚持下去只能白白送死。襄阳军的火炮威力无法匹敌,城破在即。大家认识我的,速速归降,还能保全性命。”

汝阳王的言辞平实而坚定,劝说守城士兵不要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而付出生命,“我也是蒙古人,我相信襄阳军的人人平等,也希望各位同族、各位将士不要白白送死。”

士兵面面相觑,心头纷扰。毕竟,汝阳王是蒙古人的规则,他都投降了襄阳军,自然让士兵觉得安心。城头上传来沉默,然后逐渐有人开始低声议论,士气动摇。

“诸位,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不如听从汝阳王的建议,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放下武器,降了襄阳军吧。”说这话的,往往是汝阳王的老部下,作为大元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汝阳王的部下遍布各军,此时号召,应者云集。

士兵们开始在城头上纷纷投降的呼声。汝阳王的劝降之言渐渐在城头上传开,如同一股微风,悄然蔓延。士兵从一小队、一小队,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开始放下武器。

‘善待汝阳王果然是对的’,周芷若内心思索,这些士兵如果拼死抵抗,自己的军人要死多少?可眼下汝阳王一人就能顶上一个军队,所到之处,降者云集。“子木哥,城内的消息传来,至正帝纠结了几万士兵,整理了金银细软,要逃往和林”,周芷若说道,“我们要不要拦下来?”

王子木摆了摆手,“不用拦,让他们走,放他们一条生路,北边我们现在掌控不了,元朝廷在,就当替我们牧边了。”历史上,至正帝逃到漠北,两年后才死掉,而北元直到明朝的崇祯年间,才被后金所灭,王子木并不打算拦下至正帝,以后也不打算轻易消灭北元,最好的是把北元往北,一路驱逐到欧洲,这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片刻后,又有斥候来报,至正帝一行已经打开建德门,带着大臣、后宫妃子和太子往北逃去,士兵追随的,却只有不到四万,剩下的士兵一方面相信了汝阳王的劝说,另一方面,和林是蒙古龙兴之地,在那里,物资贫瘠,牧场有限,习惯了中原的蒙古人是很难重新适应的。

宦官伯颜不花早已自尽在清宁殿,为大元朝帝都陷落陪葬的,居然是一个宦官。

张定边下令封了府库图籍宝物,用兵守住故宫大门,不准他人进入,剩下的宫女和她们的妃主都由原来的太监先看管着,又强调了不许侵犯百姓,这才请王子木、卫琳、周芷若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