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免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 第 118 章(第1页)

阿穆瑚琅正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快乐竟会如此短暂。

喀尔喀那边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成心和他过不去是吧?

新上任的理藩院尚书欲哭无泪,只希望他的官职不会转眼就丢,他在理藩院兢兢业业干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奋斗到尚书的位置,还没开始以新的面貌为皇上分忧,怎么能被喀尔喀那些脑袋里全是水的家伙连累?

阿穆瑚琅得知喀尔喀出现动乱的时候就战战兢兢,好在他们皇上没说什么,只让他好好干,没说问罪的事情,不然他真的要杀到喀尔喀草原让那些家伙给他无辜受难的官路偿命。

漠北草原出现乱子康熙不觉得意外,他只是没想到那边能乱的那么快。

按照他的设想,有朝廷特意派人过去调解,那边怎么着也能消停个两三年。两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他把台湾一起收拾了。

喀尔喀现在就乱起来,不说让他手忙脚乱,也实在是够让人头疼的。

不过漠北那边打起来,最紧张的不是皇帝,而是漠南四十九旗。

漠南和漠北相邻,漠北打起来他们不好插手,但是一旦那边分出胜负,他们漠南各部肯定是最先遭殃的。

科尔沁的王爷贝勒过年也过的不安生,生怕那边的乱子波及到他们这儿,做梦都在求菩萨保佑让他们两败俱伤。

喀尔喀三部三足分立对周边所有部落来说都是好事,一旦他们分出胜负,吃了败仗的要往外逃,十有八九要逃到他们这儿,打了胜仗的缓过气儿来要扩张,十有八九还是要打他们。

他们招谁惹谁了?欺负人也不能逮着一家欺负吧?

科尔沁的蒙古王公对喀尔喀的战事比朝廷都在意,他们这些年在朝廷的带领下日子好过不少,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人会被安逸日子给养废,见过血的兵和没见过血的兵完全不一样。

漠北的条件比漠南艰苦很多,那边真要打过来,没有朝廷的帮忙他们还真抵挡不住。

漠南蒙古已经是大清的一部分,喀尔喀敢打过来,朝廷肯定不会放任不管,但是知道归知道,该担心还是会担心。

能不打仗谁乐意天天过刀口舔血的日子,要他们说喀尔喀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直接和他们一样编旗重整多好。

朝廷几十年前就有这想法,现在重新开始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只要喀尔喀不瞎折腾,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真是的,瞎折腾什么啊,北边罗刹国给了他们多少好处让他们能这么大打出手,真觉得那边的外族是好人了咋滴?

先不说罗刹国那边和他们关系没好过,他们蒙古人信佛,那边又不信佛,没有因为信奉的神佛起冲突了还好,一旦起冲突还是得打起来。

草原虽好,但是富庶繁华还是得看中原,但凡长了眼睛都知道越往南越繁华,偏偏他们喀尔喀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蒙古各部和北边罗刹国的联系不少,他们以游牧为生,总得把周边邻居的情况打听清楚,不然遭灾了连去哪个邻居家打秋风都不清楚,到时候冻死饿死了也是活该。

北方草原广阔,蒙古各部虽各不相属,但是说到底还是一个祖宗,比起外人来用有那么一星半点儿的情分在,吃不饱的时候打的要死要活,吃饱了之后倒也能通个消息,免得对方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死在别人手上。

罗刹国如今的皇帝不简单,那人合并了周边不少小国,还想插手漠西和漠北,不过听说他们国内也不太平,那皇帝不是什么好东西,城里时不时就发生暴动,感觉就跟前朝末年的时候差不多。

那些家伙和他们不是一路人,朝廷这边看他们部落过的困难能伸出援手,和那边走的近可不一定能得到好处,别的不说,就看前些年迁到那边的卫拉特土尔扈特部现在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了。

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和鄂尔勒克当年是为了避开准噶尔部的扩张才迁到那边,原以为能带着族人过上安稳日子,没想到迁过去没几年,罗刹国就扩张到了他们游牧的地方。

千里迢迢迁过去不是为了让人欺负的,和鄂尔勒克早年没少和罗刹国干仗,然后就倒霉催的被对面的大炮给炸死了。

土尔扈特部在那边是有苦说不出,好几次想迁回来,天山一带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漠北那地儿喀尔喀各部虎式的很,想迁没法迁,只能留在那边继续和罗刹国打,顺便盯着漠北的情况,瞅准时机立刻就会东归。

可惜瞅了十几年,依旧没能瞅到合适的时机。

“不着急不着急,想回来迟早能回来,现在没有机会,以后创造机会也能回来。”隆禧小声说着,他隐隐约约记得似乎有土尔扈特东归这回事儿,但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却记不太清楚。

不过既然会发生,那就不用担心太多,慢慢等着就是。

“不知道喀尔喀那边什么时候平定下来,三哥说整编喀尔喀的时候要亲自去草原走一趟,我还没去过漠北呢。”常宁一脸期待,恨不得明天喀尔喀主动来投,后天他们就能一起去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