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材料为王为什么下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或许公司派我来,还真是这个意思……

……

船在卡拉奇入港,加内特等人从船上下来。他们发现一队巴基斯坦士兵簇拥着几个高官上了船,看方向似乎是去找那几个特工和教官。

一队帆布拉得严严实实的军车停在码头上,海轮货舱打开,起重机从中吊起一个个密封的木箱。木箱上印着向上的标志,以及小心轻放、危险品等警示语。

看来他们随船还运来了一批军火。

沃克的小队一共有十一个人,来源非常混乱,除了沃克和他的两个老战友是海豹突击队退役,还有陆战队、法国殖民伞兵部队、比利时贝雷帽等等好几个单位。大家的穿着也不统一,基本都是穿着各自曾经服役过的部队军装。

他们所用的武器,也各依自己喜好:M16、柯尔特、SLR、弗兰奇FL-57,不一而足。

万国牌的军装,万国牌的武器,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支雇佣军。

他们这次同船运抵的有两辆美军二战吉普,结实耐操,三辆重卡。考虑到巴基斯坦政府反应,重武器都放进了车内,贴身只佩了一把手枪。

在卡拉奇,为了摆脱那群特工的纠缠,他们特意多休息了两天。

加内特来之前已经通过美国使馆办理了相关手续。美、巴之间为了对抗同一个敌人,现在正处于蜜月期间,巴基斯坦方面问都不问,就爽快地通过了他们的申请。并对他们投资的决定感到极为高兴,专门派出一位商务部官员随同出发,帮助他们协调关系。

巴基斯坦的政治架构,很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具有一定权威,但对地方约束力有限。在中央控制区之外,各地方政府权限极大。同时地方部族影响力巨大,他们公开拥有部族武装、私人军队。中央的决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与部族长老协商后,由各部族自行实施。

在平原地区,中央的权威还比较大,越是靠近山区,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就越低。

加内特他们在卡拉奇待了十天,购买了许多补给物资,并准备了一大批给马尔丹当地部族长老的馈赠,才租了一艘中型内河货轮,向上游出发。

南部地区很安详,到巴基斯坦中部,为了防备印度进攻,沿途的军事基地众多,到处都可以看到军车、装甲车的身影。这些地方秩序也还安稳。但当货轮从印度河驶入喀布尔河,两岸的景貌从平原渐渐向丘陵过渡,土地渐趋贫瘠,所见的人民也风尘仆仆、黑瘦精悍。扛枪的人到处都是,看他们穿着,明显不是政府军,而是部族武装或是民兵。他们还特爱开枪,高兴时对天鸣枪,愤怒时也对天鸣枪,初开始搞得沃克他们神经高度紧张,还以为进入了战区。过了几天,适应了,才稍好一些。但大家还是提高了警惕,安排了哨位,武器都放在适手的地方,尽量和衣而睡,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到第五天,船从喀布尔河转入支流巴拉河,还有两天多水程就到达马尔丹。

就在当天夜里,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就袭击了货船。幸亏加内特他们携带了大型红外夜视装置,沃克也安排了守夜警哨,及时发现了他们的企图。

一场夜战就此展开。

双方在夜色中激烈交火,谁也看不见谁,就是疯狂地宣泄弹药。当货船起锚,离开岸边,驶向河流中心部位,对方见无利可图,便迅速撤退。短短十几分钟交火,沃克他们一共消耗了上万发子弹,二十余枚照明弹,六十余发迫击炮弹,枪榴弹上百发。

战果为零。

黑夜中谁也不敢登岸检查战果,对方撤退后,所有人一夜没睡,紧握着枪守在战位。天一亮货船就开拔,没有谁有兴趣去检查到底打死了多少人。

或许一个都没有。

船到达马尔丹,这也是一个水边城市,水流充沛,满足电子工业的基本需求。在商务部官员引荐下,他们会见了当地部族长老,献上了他们的礼物。加内特送上的这份礼很重,既有当地急需的生活用品,也有一批轻武器,还有从美国带来的一大批电子、生活物资,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他们的宗教忌讳,从而顺利得到允许在当地购买土地。

11月,加内特等人选择了一片很好的地方,用三百万美元买下了一片山谷间的谷地。谷地被险峻群山包围,面积狭长约4。7平方公里,一条雪山融化形成的小河从中央穿过。谷地基本比较平整,有些小丘陵也容易改变地貌。谷地很贫瘠,大多是岩石风化而成,草都没长几根,显然无法耕种,所以才被部族所放弃,便宜卖给他们。

山谷前后都可出入。

前方是来路,小河直通巴拉河。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巴基斯坦,这条贯通的水路线保证了他们从外界得到大批物资补助,从而快速建立营地。水源丰富,只要储备了足够多的物资,当面对敌人进攻时,足以让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长期坚守。

山后就是连绵数百公里的兴都库斯山,能够攀爬的地方并不多。只要守好几个关键点,就可以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

加内特通过卫星电话与公司联系之后,获得了一千万美元的授权,从本地或巴基斯坦其他地方,大批购买水泥、钢筋、建筑机械,首先完成谷前谷后的防卫安全建设。

12月,第一批中国工人到来,总数238人。

总部根据当地地形,请专业设计公司制定的建设蓝图也随之传达,建设步伐就此展开。

………【第三十九章 DEC掏钱帮交学费】………

9月12日,夜。

从国内过来的工程师首次济济一堂,参加公司召开的研发会议。从7月第一批工程师到来,随着纽约、华盛顿、休斯敦等地的计算机大卖场先后投入营业,公司手中的资金日益充裕,在国内招收了更多的退休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工人,第二批、第三批工程师也陆续来到。

坐在这里的,主要还是首批过来的。他们经过一段时间接触,通过工作实践,对国际最新计算机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结合公司、国内的研发、制造能力,他们也有着相对成熟的看法。

会议由郭逸铭主持,霍克对技术不太懂,没有参加。

“大家好,这是我们第一次召集大家,对公司未来研发项目展开讨论。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参股DEC,对方允诺,将为我们研发自己的微处理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现在召集大家,就是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展开讨论,大家可以就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DEC公司提倡的‘冲突中的事实’,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文化。我们中国也有实事求是的说法。公司研发的每一款产品,都涉及到巨额投资,也必须得到相应回报,否则公司将收不抵支,长此以往必将破产倒闭。

公司的经营是否健康,这也直接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我要求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真实的观点。对于其他人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就说出来,只要有助于我们厘清事实,看清未来的道路,吵架也是鼓励的!”

郭逸铭技术人员出身,没有弯弯拐拐、绕来绕去的习惯,开门见山,就把要讨论的主题摆了出来,毫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