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材料为王为什么下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部分(第1页)

郭逸铭一时语塞,只有无力地挥挥手,让他离去。

写码民工……

唉,那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工作了!

他想像中,某个后世的写码民工,蓬头盖面写一个月的精简指令集程序代码,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抬起头来大吼一声:“是哪个狗娘养的发明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老子已经一个月没有见阳光了!”,不觉就打了一个冷战。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很好,但在没有开发出方便编程的高级程序语言之前,还是暂时不要拿出来祸害人吧。

………【第四十五章 让写码民工痛到吐血的发明】………

微处理器的设计已经定型,接下来就是制造出一批试验型芯片,以验证设计是否正确,并在实际测试中,修正其错误之处,对其内部电路作进一步优化设计。

众人也等着,看他如何解决协处理器多达八千的元件集成问题。

郭逸铭不慌不忙,也没有什么特异的举动。

他把试制工作交给了集成电路室主任万洪,自己抓起了处理器厂房建设,一口气从市委要到了二十亩地。在美国方面专业请设计公司,设计了一套达到CMOS工艺标准的超净厂房方案。他在核实过设计方案以后,对超净厂房的建设材料,从更衣间、缓冲间、预处理室、设备间、生产车间,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

要求地板采用水泥自流坪,表面敷设防静电PVC地板;门窗要求使用铝合金型材;通风管道需要使用镀锌钢板,指定厚度要在0。5到1毫米之间……,甚至对仪器柜把手都有要求,必须是防静电、耐腐蚀塑料把手。

事无巨细,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集成电路室主任万洪接到试生产任务,很是紧张,这是公司倾力研发的产品,就这样说都不说明一下,便直接交给他试制,他实在是心中不安,于是主动找到郭逸铭,向他请教试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求。

“这样啊……,那好吧,我就随便说几点。”郭逸铭本待让他自己做主,但既然他尊重自己,他也决定说两句,“这个试制呢,就是看看处理器的电路设计是否正确。虽然前期通过人力辅助设计,对其电路进行了实际测试,但那毕竟是线导微电状态下的测试,可以作为参考,但可能会与实际产品有所出入。具体的最终效果,还是需要通过试制样品来实际测试。另外呢,电路在封闭的集成电路中有哪些表现,电路之间是否会有干扰、过热等等,也是需要注意的……”

他掰着手指,一五一十给万洪解说起来。

万洪听得哭笑不得。

他几十岁的人了,搞集成电路制备也有三十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些基础的东西需要郭逸铭教给他吗?这种琐碎的废话,还不如不听!

“郭总,是这样的,我是想问问,这个试制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比如说工艺流程啦什么的,有没有诀窍或是特殊的技术解决方案……”他趁郭逸铭说得口干,端起茶杯来解渴,赶紧把他要问的重点说出来,堵住对方的嘴,别再让他继续滔滔不绝。

“特别需要注意的?没有哇!”郭逸铭讶然,给了一个让万洪吐血的答案,过了几秒钟才一拍脑门,“对了,是有个事情我忘记说了……”

“是什么需要注意的重点?”万洪激动地问道。

郭逸铭一力主导的微处理器研发,考虑到国内现在的半导体加工能力,把处理器一分为二也算符合实际。偏偏他在协处理器上,却依然集成了近八千个元器件。万洪一看到这个设计就懵了,打死他,也没法把这么多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里啊。

因为这是郭总坚持下的结果,所以他认为郭逸铭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要不然这个设计就太轻率了。

郭逸铭笑哈哈说道:“我要说的是,现在只是试制阶段,所以主要是通过实际产品,来检验一下电路设计是否达到要求,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不需要你们拿出最终产品。所以呢,你们也别局限于一块芯片里一定要集成多少元器件,只要把电路做出来就好了,该占多大就是多大!这东西本就没有一定之规,只要做出来就好。”

万洪当即木在当场。

集成电路的确谁也没规定必须要多大,但为了方便比较,通常都会用同样型号的产品作为参考。万洪他们比较的对象,就是8080处理器。

8080芯片内部硅晶元尺寸是20989×2250微米,也就是两厘米多一点,在这个晶元区域内,集成了5000个晶体管。

万洪等人就是以此作为标准计算。以现在国内的半导体工艺,最多能在同样尺寸内集成6000左右的晶体管,这才感到焦急,跑来向郭逸铭问计。谁知道对方给他这样一个让他啼笑皆非的答案。

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这是什么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