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暴君的特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北周武帝都极为赞叹,可见杨素的才学。

有了这样的才学,再加上杨素的家世,走上仕途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知道在隋朝以前是没有现在熟悉的科举制度的,当时不论南朝还是北朝盛行的都是门阀贵族的制度,也就是做官喜欢论出身,祖上当过大官的话后人想做官就不难,再加上杨素本身很有才华,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引其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亲掌朝政,杨素遭到牵连。

而后杨素以其父杨敷死于北齐,但未受朝廷追封,上表申诉。周武帝因杨素曾做过宇文护的官职而不予理踩他。杨素再三上表,弄得周武帝大怒,下令杀杨素。杨素高声地说:“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周武帝闻后,对杨素刮目相看,赦其无罪,并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逐渐对其有了好感。周武帝曾令杨素起草诏书,杨素下笔成章,文词华丽,周武帝赞扬道:“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而杨素却回答说:“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率军攻北齐,杨素请求率其父旧部为先锋,周武帝同意,赐以竹策,并说:“朕方欲大相驱策,故用此物赐卿”。杨素随齐王宇文宪攻北齐河阴(河南洛阳东北),因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同年授司城大夫。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杨素再次随宇文宪攻北齐,克晋州(山西临汾)。宇文宪屯兵栖原,北齐帝高纬率诸军自晋阳(山西太原)向晋州进发。宇文宪闻北齐军主力至,大惧,乘夜而逃,结果为北齐军追上,北周军多被击溃。杨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宇文宪方得以解围。

第二十章 二杨平乱

此后,杨素屡立战功,北齐灭亡后,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陈宣帝陈顼闻北周灭北齐,遂派名将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北周吕梁(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今江苏徐州)。北周建德七年(578年)二月,杨素随上大将军王轨大破陈军,俘主将吴明彻。杨素遂治东楚州事。其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陈将樊毅筑城于泗口,杨素将其击走之,并将所筑之城全部毁坏。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去世,周宣帝继位,杨素袭父爵临贞县公,并以其弟杨约为安成公。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杨素随上柱国韦孝宽攻南陈淮南,率军攻克盱眙(江苏盱眙东北)、钟离(安徽凤阳东北)。

杨坚专权时,杨素知杨坚甚得众心,且有称帝之意,遂主动投到杨坚门下,与其交好。杨坚也知杨素之才,对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杨素为汴州刺史。后为行军总管参加过讨伐尉迟迥,不久任大将军,领河内兵打败宇文胄军,斩宇文胄。因功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户。其弟杨岳也被封为临贞公。杨坚登基后,杨素任上柱国,并参与了隋朝法律的修定。开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由于其妻郑氏是个悍妇,杨素一次与其吵架说了一句:“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结果被其妻告发,杨素因此获罪,并被免官。好在杨坚一直准备灭亡陈朝,统一中国,杨素曾数次献伐陈之策,此次被免官后,杨素再次献伐陈之策。开皇五年(585年)十月,知杨素才能的杨坚让他担任信州总管,经略长江上游,后为行军元帅与杨广南征灭陈。杨素率领水军在长江上游打的南陈将领心惊胆战,他率领的水军气势宏大,大小战船铺满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阳光下鲜艳耀眼。而杨素本人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的他让南陈将领望而生畏,都说:“清河公就是长江之神啊!”平陈后因功封爵越国公,以其子杨玄感为仪同,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后主妹及女妓十四人。后又接替去了并州的杨广任内史令成为宰相之一。

受命平叛的杨素因军情紧急没有等在并州回来的杨广便先行出发,率军由杨子津(江苏扬州南)渡江,首先击破叛军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于京口(江苏镇江)。继而击败晋陵(江苏常州)顾世兴,顾世兴率其都督鲍迁等再战,杨素击破之,俘鲍迁以下3000余人。又进击无锡叶略,平之。时沈玄侩、沈杰等等正围攻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杨素军赶到将其击败,沈玄侩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陆孟孙、沈玄侩。黟、歙叛军沈雪、沈能据栅自守,又攻拔之。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刺史)率部据守浙江(钱塘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总管来护儿建议:“吴人累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且严阵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度江,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也”。杨素纳其言,并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并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使其恐惧不安;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尔后,杨素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军2000人进攻婺州,自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趋温州。高智慧来战,杨素将其击败,俘数千人。而后又平定蔡道人、汪文进。杨素在温州击败沈孝彻后,便由陆路转向天台、临海(今属浙江),继续追击反隋散兵,前后战斗达100多次。高智慧退守闽、越。

杨素带兵叛乱,一路势如破竹,但是杨坚征召的儿子杨广却还没有到江南,于是杨坚担心杨素久在江南领兵对朝廷不利便以杨素久战于外,驰召还京,慰问备至,赏赍更厚,当时赐彩物三千段,并加封其子玄感为上开府。这江南叛乱刚刚平的差不多的时候杨坚就急急召还统兵的杨素,就是因为儿子不在他不放心军队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杨素知道皇帝的心思,所以闻召即归,表示并无异心,而后仍以余寇未靖,请再出师。杨坚看到他见诏即回并无不忠之心,且儿子杨广已经到了江南。便下诏给返京途中的杨素剿说:“朕忧劳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情深纳隍。江外狂狡,妄构妖逆,虽经殄除,民未安堵。犹有贼首凶魁,逃亡山洞,恐其聚结,重扰苍生。内史令、上柱国、越国公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比曾推毂,旧著威名,宜任以大兵,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庶。军民事务,一以委之”。

于是杨素继续率军由会稽走海道向泉州追击。时泉州人王国庆为南安豪族,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遂不设防。杨素率水师从海道掩至,王国庆大惊,弃州逃跑,其众或入海岛,或守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并派人密劝王国庆:“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王国庆为了保命于是抓获投靠自己的高智慧,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

而刚从并州回到长安后又马不停蹄赶往江南的杨广看到杨素快速进军,便立即派大将郭衍“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然后向西进兵皖南“黟,歙诸洞”,尽灭叛军;再者让自己晋王府参军段达也率军一万进攻方、滁二州,又破汪文进于宣州,有力地配合了杨素的军事行动。

虽然对于杨广做皇帝以前的一些事情史书有意忽略而没有很详细的记载,但是在杨广再次以皇子的身份下江南的表现依然能从一些事件中看到。杨广到了扬州后没有像杨素一样直接带领大军把叛乱者镇压,然而他还是以他特有的攻心战术成功地招抚了大批叛这。如吴郡世族陆知命,在三吴地区人望极高,杨广亲自延请他出面晓谕叛者,使十七城叛者纳城迎降。

当时出身于番禺越族首领世家、原南陈王勇部将的王仲宣见江南尽乱,便联络泷州土著大酋长、罗州剌史陈佛智反隋。苍梧的陈坦、冈州的冯岑翁、梁化的邓马头、藤州的李光略、罗州的庞靖等地方酋长也纷纷响应。王仲宣叛军势力大,来势凶猛,兵围广州城,又进兵扼守衡岭。隋将韦洸出战,中矢尽粮绝。在这危急关头,在当地有着崇高威望的冼夫人挺身而出,迅速发兵解救广州之危。她派遣孙子冯暄率兵前往救援,但冯暄偏向起义的队伍,下不了手,迟迟不愿发兵。冼夫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勃然大怒!她马上逮捕了冯暄,把他关押在州府监狱里。夫人与冯暄虽是祖孙关系,但在冼夫人的心中,却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危急关头,国事为重,没渗进一点私情面子。夫人关押了冯暄后,即改派另一孙子冯盎率师讨伐逆党陈佛智。冯盎率师到广州城下,与驻守广州的官兵里应外合,迅速出击,把陈佛智斩于马下。然后,冯盎又挥兵至南海,与隋朝大将鹿愿的援军会师,共同追击王仲宣,获得大捷,胜利而归。

第二十一章 怀柔岭南

斩击王仲宣后,冼夫人又亲自披上战甲,乘着骏马,张着锦伞,率领着一队手持强弓利箭的骑兵,威风凛凛地护卫着杨坚派来的特使裴矩,巡抚岭南十州。苍梧首领陈坦、冈州首领冯岑翁、梁化首领邓马头、藤州首领李光略、罗州首领庞靖等纷纷前来参谒。这些首领过去都参与过王仲宣的叛乱,个个诚惶诚恐。冼夫人对他们进行了诚恳的开导,晓谕了利害,指明了出路,使他们个个心悦诚服。他们为过去参与叛乱的行为痛心疾首,表示痛改前非。在冼夫人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宽宏的抚慰政策感召下,一场波及岭南夷人首领的叛乱事件,终**速得到了平息。巡视结束后,根据朝廷旨意,冼夫人让这些首领统率回他们原来的部落。至此,岭南地区重新出现安定局面。

这个冼夫人其实也是杨广的怀柔政策下归顺隋朝的一名南陈地方势力。冼夫人于梁天监十一年(512年)生于高凉郡冼氏家中,相传她本名阿英。史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二十四岁时,罗州刺史冯融闻冼夫人有才识,便让其子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其为妻。冯融原为北燕苗裔,其先祖冯业率众浮海南来,定居新会,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由于是外人,所以冯融不为高凉人所信服。冼夫人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每当她与冯宝处理诉讼案时,对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阴谋反叛,冼夫人洞察其奸变,并突出奇兵大败李迁仕。冼夫人用计从高凉郡治古城(今阳东县大八镇)率众,佯作献礼,往州府(今阳江城),出其不意击败了李迁仕,率兵到达赣石,与陈霸先会师。

在平叛中,她结识梁都督陈霸先,她认为陈霸先是个能平息世乱的人,大为赞赏。公元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后陈霸先取代梁称帝建立陈,冼夫人归顺陈霸先。陈永定二年(558年)十二月,陈霸先灭梁称帝不久,广州剌史萧**兵反陈,岭南各州郡骚乱,人心惶惶。此时又值冯宝故世,正是夫丧国乱之际,洗夫人为了岭南的安定,她忍受着内心的极度悲痛,以百越族首领的身份,号令岭南各州郡长官,不要参与叛乱,不要支持萧勃。萧勃由于孤立无援,很快便被陈霸先打败。

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将冼太夫人儿子冯仆骗去,欲诱迫他同反。冼太夫人不以儿子之安危为念而肯负国家,立即布兵拒境,并与陈朝遣讨军队全力击溃叛军。陈朝嘉其功,册封她为“石龙郡太夫人”。

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并力劝其领导岭南独立,以保境安民。同年三月,杨坚派柱国韦洸率兵安抚岭南,意图接管岭南诸郡。原陈朝总督衡、广、高、交、桂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王勇据守五岭,原陈朝豫章(今湖南宜章县)太守徐璒据守南康郡,韦洸所部被阻,无法进入岭南。这时冼夫人的态度就会决定岭南的局势了,洗夫人也在独立与归降中摇摆了。

对于父亲要武力接管岭南,作为平陈统帅的杨广却有不同的看法,就是不主张用武力解决。所以在抓到南陈后主后,杨广就让陈后主下诏给岭南的南陈官员,让他们放弃抵抗归顺隋朝,其中就有给冼夫人的。在冼夫人摇摆岭南前途的时候,灭陈统帅杨广派人送来陈后主的劝降诏书,为了证明诏书是陈后主下诏的,还把冼夫人曾经献给陈后主的“扶南犀杖”及陈后主的兵符拿给她看,冼夫人见到信及物件,始确信自己的国家南陈已灭亡。因冼夫人与陈霸先是有比较深的交情,所以她对南陈皇室是很有感情的,对南陈皇室也很忠贞。故在确认南陈已亡后“尽日恸哭”,对于陈后主的劝降书也接受。

于是她派孙子冯魂迎韦洸进入岭南,各地才闻风而降,于是在冼夫人的作用下隋朝很快的接收了岭南。此次岭南反叛,冼夫人在杨广镇守扬州之际又一次为国解忧,杨坚惊异冼太夫人的能力,为表其功,册封为“谯国夫人”,设幕府,署长吏以下官属,特准许她调六州兵马,遇非常事可先斩后奏,并敕免因平叛中违反军纪而被她下令逮捕下狱的孙子。

从那以后,杨坚采用儿子的建议,对岭南采取温和的怀柔政策。谯国夫人也没有让隋朝失望,在世期间尽力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得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仁寿二年,威镇岭南的冼夫人油尽灯熄,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她为“诚敬夫人”,表达对她的敬意以尊崇。

冼夫人一生,虽然经历了南朝梁、陈及隋朝三代,实因环境使然,她始终忠于她的部族,忠于她的职守,对一个女人而言,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她在一生中,致力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决打击分裂,保证了岭南地区较长时期的和平与稳定;她坚持民族和睦团结,大力改革俚人的社会陋习,促进俚僚民族的汉化进程;她积极传播先进的汉族文化,提倡知书识礼,推动了俚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她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位英明的军事家,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受到历代人民的深切怀念!冼夫人逝世后,高州地区处处建立冼太庙,缅怀这位伟大的女性。

杨坚对于南陈一开始就是使用武力给予打击和镇压,所以在南陈灭亡后就派柱国韦洸率兵进岭南想武力接收,以及后来对江南也采取武力高压统治,在江南尽叛后也立即让杨素率军血腥镇压,杨坚和隋帝国高层都没有想过对江南示意开怀。但是杨广前后的怀柔政策让隋军快速简单地接收岭南以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