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悍妻惹不起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麦子撵出来后称了称,有三百斤,现在的出面率大约百分之七十,磨了两百多斤面粉,张云打算留下自己吃。

前前后后半个月,首山村的麦子才收净。

天气彻底热起来了!俗话说,好汉不挣六月钱。现在大家都尽量早上去卖豆芽,尽量都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回来。

古人真麻烦,三十多度的高温还得穿着长衣长袖,既没有冰箱空调,有没有雪糕冰淇淋,张云天天缩在屋里,拿个芭蕉扇扇来扇去,唉,燥热一点没去啊!

幸好现在不是21世纪动不动的四十度高温,否则人就没法活了。张云安慰自己。

镇上有卖冰的,可也不能天天去镇上买冰,家里没有储藏的地方。幸好还有水井,把水果和饮料吊在井里一冰,拿出来凉爽可口,要不然就难办了。

张云每天晚上领着弟弟妹妹坐在树下,吃着水果喝着冷饮,日子好不快活。家里还有四十多两银子,张云打算把这燥热的三伏天躲过去再考虑别的事。

既然决定躲在家里,张云便余处大把大把的空闲。闲来无事,她琢磨着点子玩。

现在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棉麻,麻布穿起来凉快一点。这时候的人并不是十分死板,许多庄户汉子都光着膀子。只是现在的衣服样式大多是带领子的。张云画了一些草稿,然后去镇上买了一些轻薄的料子,央布庄帮她做几身衣服。

她的衣稿主要把领子去掉,露出脖子,而且袖子做的宽大,这样一来穿上立马凉快了许多,还显身材。(这个是有依据的,现代研究表明,把衬衫的领子解开,人体表面温度可以降低一到两度,况且张云直接把领子去掉了。)

等衣服做好了,张云直接穿在身上,果真凉快许多。走在路上,这衣服给她赢了不少回头率。不过十来天的功夫,这种样式的衣服就传遍了青乐镇,后来又传到了别的地方,渐渐流传到全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走到一家摊位前,竟然是卖冰的。张云高兴地问道:“冰怎么卖?”

“二十文一碗。”小贩觉得奇货可居,要价高昂。

这么贵,张云有些肉痛,但还是买了三碗,姐几个终于解了暑,舒服多了。

那小贩见生意做得来,便死死咬住价格,后面有问价的,小贩咬定二十文不还价,气的路人俱道:“我们还就不买了,就忍一下热又如何?”

大家竟然都走开了,到最后小贩的冰竟然全化了,让他悔不当初。

又往前走了一段,有店铺卖饮料的,有酸梅汤,雪泡茉莉汁,玫瑰露等各色冷饮。想不到古代就有这样的冷饮店了,张云忙又买了几杯。

回到家里,张云立马开始制作饮料。镇上卖的大多是汁露之类的冷饮。张云做了奶油冻和果冻,放在井里冰起来,吃这凉爽可口,美味非常。

东西既然做出来了,光放着也可惜。张云打算开个冷饮铺子,现在卖饮料,天亮了就卖些小吃什么的。

想是这么想,只是天气实在热,张云一点干活得劲也没有,只是把果冻的方子卖给了如意阁,卖了二十两银子。

王掌柜抚掌道:“这可真是个好东西,把果冻夹在点心上卖,不愁天热点心销量下降了。”确实如此,做好的点心上面铺一层冻过的果冻,清凉香甜,入口即化,销量极佳。

但卖得最快的还是果冻,这吃着像龟苓膏的“果冻”不仅没有龟苓膏的苦涩,还口味繁多,甜美多汁,深得大众喜欢。王家索性在县里和京城各开了分店,专门卖果冻,其中搭配冷饮。生意火的很,很长时间后才又有人琢磨出来果冻的做法,这时候王家已经赚了一大笔了!

--------------------------------------------

哇咔咔,感谢may妹妹和玄璜礼北方的打赏,开心ing,加更一章!

025 七月初七

俗言道:寒有三九,热有三伏。过了三伏,天气就没那么燥热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转眼间到了七月份,天气渐渐转凉。七月份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七夕和中元节。在现代的时候,七夕变成重要的“**节”。在古代,七夕又被称为女儿节,乞巧节,大多数未婚的少女会在七夕夜向织女祈祷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能够获得美好的姻缘。中元节除了要祭祀先人之外,晚上还要放河灯,是给孤魂野鬼提供托生的路。

七月初六晚上,张云提前蒸了一锅巧果,其实也就是放了红枣和蜜糖的面点。

七月初七刚吃过早饭,红梅便早早来到了张云家里。她神秘的掏出一个小布包,对张云道:“你猜是什么好东西?”

张云看那布包小小,连指头粗细都没有,随意道:“是缝衣针?”

“。。。。。。真是什么都瞒不到你。”红梅郁闷的打开布包,原来里面是两根黄铜的七孔针。献宝似的拿着手中的针,红梅又高兴起来,“看,往年都是铁针,今年我娘说家里有了余钱,特意奖给我的,喏,有你的一根!”

“这么多孔,干什么用的?”张云问道。

自然是投针验巧,有民谚为证: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