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侯来自远方感情戏多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6 第五十六章(第1页)

朝堂之上, 上告诸侯王的奏疏接连不断, 尤以临江王为最。

起初, 长安城内的宗亲贵人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随着情况愈演愈烈,才开始察觉到不对。

七国之乱后,晁错身死, 朝廷没有再提削藩, 却对诸侯王加强管束,不如之前放任。告发之事时有发生,并不鲜见。然而似临江王这般,在府中邀国官宴饮都会被告, 王府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奏报长安, 实在是少之又少。

虽然景帝将奏疏全部压下,至今没有出言申斥, 更没有召临江王觐见对簿, 不少人还是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封国官员告临江王侵占宗庙土地修建宫室, 若证据确凿,罪名着实不轻。最后如何处置,端看景帝心意。

本朝开国至今,尚未有帝杀子的先例。但临江王曾是太子, 又比刘彻年长,且有兄弟扶持, 不少宗亲生出担忧, 连续数日请见长乐宫, 希望窦太后能劝说景帝, 莫要以此罪责临江王。真要问罪,也万不能下中尉府。

“此例万不可开!”

窦太后和宗亲立场一致,天子要削临江王的权柄、削减他的封国乃至夺其王位都可以,千千万万不能取其性命。且不言史官如何记载,一旦开了这个头,后代帝王仿效,汉室岂不是要大乱!

景帝被请至长乐宫,窦太后摆明态度,要将临江王下囚牢,她绝不答应!

“临江王忠孝,怎会侵占宗庙壖垣,此事必是小人诬告!”

窦太后的话异常直白,丝毫不给景帝托辞的机会,“此事该罪诬告之人!”

“阿母,此事我自有计较。”

“计较?什么计较?征临江王入长安,下中尉府对簿?”

窦太后冷声道,“若是不肯认罪,是不是还要用刑?”

“阿母何出此言?阿荣是我子,怎会如此!”

“不会?”

窦太后猛然睁开双眼,灰蒙蒙的瞳仁不见半点光芒,却予人无穷压力,“宗亲都知晓你要罪责临江王,你要我怎么想,我能怎么想?!阿启,我知你为太子着想,可临江王同为你子,你怎么忍心!”

窦太后动了真气,近乎是指着景帝鼻子斥他糊涂。

景帝面色微凝,正要开口辩解,少府走进殿中,身后还跟着未央宫来人。

“御史大夫请见陛下,现在未央宫前。”

刘舍这个时候请见,应该不是小事,窦太后勉强收敛怒火,对景帝道:“天子自去,临江王之事再议。”

景帝没有多言,起身离开长乐宫。

距殿门尚有数步,景帝突然停住,沉声道:“阿母,阿荣乃我长子,我岂能不亲。然国之重,太子之重,不当不为。”

“天子!”

窦太后叫住景帝,一字一句道,“封太子诸弟为王。”

临江王有同母弟相帮,刘彻虽无同母弟,却有姨母所出的四个兄弟。

景帝叹息摇头。

不提王儿姁诸子年少,对太子助力有限,单是王娡的缘故,使得刘越四人和太子疏远,注定他们不会有临江王河间王之亲。

“阿母,此事我自有分寸。”

不给窦太后开口的机会,景帝迈步走出殿门。

脚步声逐渐远去,空旷的大殿重归寂静。

窦太后坐在榻上,面容愈发显得苍老。宦者宫人垂首驻立,大气不敢出,近乎声息不闻。

未央宫前,刘舍等候许久,终得天子召唤。进到宣室,行礼之后,沉声道:“陛下,匈奴使臣欲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