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狐娘子进化婴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六六章 鹁鸽(第1页)

第四六六章:鹁鸽鹁鸽是什么?就是天空上满天飞的鸽子。相国寺庙会原则上飞禽走兽均可交易,可实际上大型禽类和走兽难得一见,平日里交易的不过都是常见的小动物,鸡啊狗啊鸽子之类,牛马驴骡都不常见,更别说像狐狸那样稍微有点野性带皮毛的小虫了。原因当然和相国寺的地理位置有关系。相国寺地处梁城的中心地段,野生动物的野性大,伤人的几率高,能闯过层层关卡被押送到庙会交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到此交易的动物也只能是被驯化的斗鸡、狗猫等等,家住寺西的国公夫人不认识狐狸就是这个因素。斗鸡不说了,是梁城人最大的群体活动爱好,抬头看看天空,一群群的鸽子大有遮天蔽日的趋势,就知道梁城养鸽子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能在相国寺旁出现一条专门交易鸽子的鹁鸽市街,可见鸽子的交易量之大。我没有接触过养鸽子的,不太清楚他们具体为什么养,我对于鸽子的印象是它的肉太少了,二三两,打牙祭都嫌它不够塞牙缝的,所以我认为梁城人养鸽子除了爱好之外是为了吃肉。不过想想养鸽子的成本和养斗鸡差不多,我又认为我的想法不太正确。我是在容国公府跟着三衙内开始吃鸽子肉的。三衙内从小爱吃鸽子肉,容国公府内有专门养鸽子的下人,专供他吃肉。鸽子肉少,数来数去也烤着吃好吃了,不像兔子肉还能风干了吃。养鸽人抓住鸽子的头往水盆里一闷,鸽子很快死翘翘。烧热水退毛,刷上油放烤架上烤,不多一会儿外焦里嫩香喷喷的烤鸽子肉,散发着浓郁的诱人气息就上桌了。啊……想起来还往下滴着油的烤鸽子,口水溢满我的口腔,嗯……好想吃啊。三衙内爱吃鸽子肉和他的出生地有关系。他出生在南地,诶,沈家三兄弟好像都出生在南地,南地是沈家的吉祥地。三衙内爱吃鸽子不是说南地人爱养鸽子,他说南地很难看到像梁城这样满城天空都有鸽子飞的现象,他爱吃鸽子是和他家当时的环境有关系。鸽子有一项最大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容国公身为朝廷大员家中不可避免有信鸽,娃娃学语时期的三衙内最喜爱的活动就是满院子逮信鸽。容国公当年正在南地领兵打仗,出入沈家的几乎全是军伍之人,军人性子豪迈,为逗小孩子开心,给小主子烤只信鸽根本不当成啥大事,三衙内吃鸽子的爱好就是那时候养成的。信鸽不同于一般的鸽子,培育一只出色的信鸽需要很长的时间,军人再豪迈也不可能让三衙内敞着吃。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结果是此愿望更强烈,三衙内吃鸽子的意向被吊起来,日思夜想的全是吃鸽子。随父亲班师回梁城时,三衙内突然发现头上满天空的鸽子在飞,欣喜若狂。鸽子等于烤鸽子肉,等不到回家他的哈喇子忍不住,喊来小厮他要“吃!”

不就是想吃个鸽子嘛,多大的事!他大兄沈书印二话不说,拉上头一回见面的亲兄弟,到路边随便敲开一家养鸽子人的门,扔了俩钱就开烤,想吃多少有多少。……我从东角楼出来逛马道街,需要弃车换滑杆。马道街铺子多人流大,马车骡车不允许穿行,不想走路只能坐小轿。小轿大不能进店,没有滑杆方便,我坐的滑杆不是街上两根竹竿绑个椅子,是陈留王府特制的,比轮椅舒适,可以斜躺着,为的就是方便我。马道街的北头向北再走一条街是东大街,容国公府在东大街上。别看容国公府离马道街这么近,我真还是头一回来马道街。在街南头弃车换滑杆,大概是猜到我从未逛过,檀姑姑特意向南指指,“那边是胭脂河。”

我知道胭脂河,小生媳妇的娘家就在那边。猜到我没有逛过马道街很容易,马道街商铺提供的商品是一般人家所需,货物品质连玉晴都看不上,似我这等身份和住在容国公府的条件,这类货物正常情况下不该入的了我的眼。所以街口那些卖小吃的摊和卖服饰杂货的店,我们只看不往前凑。马道街铺子多人也真多,熙熙攘攘,不逊色州桥那边的清平南北街,我们一行人慢慢逛慢慢看。走过街口的小吃摊、街南头的廉价成衣和廉价配饰铺,靠近寺东门的铺子门面明显大了一些,铺里所售卖货物的品种也多起来,货物品相相比较街南头也上档次了一些。然逛铺子的人反倒是看的多买的少,没有街南头那种人挤人人挨人、拥挤着抢着买、不买就买不到的感觉。呵!人们的心思全在逛街上,我们一群人并不扎眼。又可能梁城是京都,来此逛的高门大户人太多,梁人见的多习惯了,没谁专门守着看我们这样的稀罕。小雨指着寺门南隔壁的一家饭铺说:“这里锅贴用的是韭黄做的,很好吃。还有馄饨也好喝。吃锅贴配上馄饨,绝了!”

我们刚从东角楼吃了饭出来,玉晴恨铁不成钢的打断她,“你这么快又饿了?光看吃的干啥?铺子门口的地那么脏,看着都不是讲究的铺子。不讲究地方做出来东西咋会好吃。”

小雨一点也不杵的顶嘴,“脏啥?好吃就行!你没吃过咋知不好吃?你看看进去那么多人,你见谁管门口的地脏不脏了?也就你和人家不一样,专门盯着人家门口的地挑理。”

转身指指寺东门斜对着的铁佛寺街口一家小吃摊,“你爱干净,你看看那家更脏吧?我跟你说,谁吃了他家的炒面和杏仁茶都说好吃。别说人家了,就是咱家的都没他家做的好吃!”

我笑着看着她姐妹二人斗嘴。檀姑姑怕玉晴说出来扫兴的话,拦着玉晴前头说:“真的吗?那我可要尝尝。要是真的比咱家做的好吃,就让他们去咱家做给翁主尝尝。”

得,啥样人家养出啥样的下人,檀姑姑的思维就不能按常理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