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被迫娶了阴鸷王爷后在线阅读全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章(第1页)

端王问不出来,忽然起了玩心,把被子仍给了何明德抱着,自己却出其不意跳在了他的背上。

“我也有清单,清单就是辉光要背着我下山。”

“改天不行吗?今日没有用早膳,很累啊。”

“但是你到八十岁就背不动我啦。”

过了一会儿,池旭尧那玩闹的意思刚过,就担心地问:“辉光,你累不累?”

旁人都说端王骄纵,总是欺负他,何明德却从来不觉得。他知道池旭尧的骄纵只是他亲近的表现,心里却很有分寸。

何明德笑了笑,道:“有一点,不过想到是你的话,可以再少一点。”

端王就要从他背上下来,却被何明德拦住了:“就差几步路了。”

两人来到半山腰的一座凉亭里,奴仆已经在那里煮了茶,备了糕点,热了银耳汤。这里景色虽不如山顶,却也不错。凉亭北面就是个小寺庙,红墙黑瓦,里面正在撞晨钟,古朴极了。凉亭前,就是一条修建地不算平整的石头小径,通往山下,也有自然之美。

两人都饿了,在此坐着用了糕点垫垫肠胃,正说这话,就听“嘎吱”一声,那不知多少年的寺院大门被打开,走出来个老和尚,肩上挑着两个水桶。

这老和尚看了他们一眼,走了两步,回过头又看了何明德一眼,竟回转身子,走了过来。

侍从要拦着,端王见这和尚不像是有功夫的样子,就挥开了侍从,两人站起来打了个稽首。

这和尚念了句佛号,又打了个稽首,道:“老和尚晨起肚里饥饿,两位施主不如请老和尚吃一些糕点吧。”顿了顿,眼睛又笑眯眯地看着两人,道:“老和尚觉得与二位有缘。”

第83章

京城历来能人最多,骗子也最多。既有能人骗子,自然缘分也就多了。池旭尧与何明德不以为意,只是良辰美景,看这老和尚又颇为风趣,多说几句也未尝不可,因此也就请他入席,攀谈起来。

和尚法号智尘,今年六十,在这小小的广林寺已清修四十年。

问起缘分,智尘捻了捻胡子上沾到的糕点沫,对端王道:“天地间生灵何止千亿,我与二位今日见,即是缘,来日再见,也是缘。”

何明德笑道:“那与我二人有缘者虽不多,却也有几千我们可请不得这么多的糕点。”

智尘大师听他打趣自己讨要糕点,呵呵一笑:“那我有个故事,还这位公子爷吧。”

智尘便将故事娓娓道来。

说是前朝时,有个叫刘友的砍柴人,家境殷实,父慈子孝,妻子贤良,虽无多少钱,却也是平安喜乐,十分富足。有一日他照旧上山砍柴,穿过一片桃花林,忽见眼前云雾缭绕,竟是自己从未见过的景色。待那烟雾散去,他发现自己不在山上,竟在一座都城之中。这都城十分古朴,与当世有不同气象,人情风俗,亦是迥异。回头去看,来路已消失不见。

刘友再打听一番,发现这竟是几十年前,他遍寻归路不得,过了几年,就在这都城又娶妻生子。过了年,他与这新夫人也生了孩子,夫妻两是琴瑟和鸣,亦是人人称颂。忽有一日,这刘友携妻子踏青迷了路,也遇到了一个老和尚。刘友就上前问道:“大师可知去都城的路怎么走?我迷了回家的路。”

老和尚耳背,只听得回家两字,为难道:“施主的家呀……”

老和尚把手一指,刘友一看,就见东面是条路,指向都城,西面却是一片云雾缭绕的桃花林。

讲到此处,老和尚笑眯眯地道:“侯爷却猜一猜,这刘友他是走了哪条路?”

从人听了这故事,不过是觉得这和尚说了个无趣至极的故事,只是这和尚早认出来王爷和侯爷,想来是来攀附权贵,全没有出家人的模样,心中鄙夷。但是停在端王和侯爷的耳中,却是如同巨石落地,心神俱当。

端王眼神锐利地盯着和尚,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端王一时分不清这只是凑巧,还是在隐射辉光,却又不能挑明了问。鬼神之说历来有利有弊,若是让旁人知晓辉光来历,只怕是要惹出无数风波。他心中拿定主意,若是凑巧便罢了,若是这和尚知道些什么,又要拿捏什么,他今日断不能让人离开这里。

何明德心中也是一般的猜疑,但是他对鬼神之说并不在意,倒是镇定,道:“他往那边走,都是回家,都是成全一人,辜负一人,故事结局大同小异,无所谓了。”

老和尚哈哈大笑:“侯爷说得好,一个故事罢了。若侯爷是刘友,见着那桃花林,会进去吗?”

这个问题何明德在午夜梦回时,亦是想过千百遍的。端王心中,又何止是想千万遍呢?桃花林那端,虽说是没有妻子,却有辉光自己的父母。辉光的父母又不似自己这般,骨肉相残,倘若有机会能再见一面,辉光当真能无动于衷吗?

端王连答案都不敢听,只觉得这老和尚是来找茬,拿定主意就要把这老和尚带走关起来,就听辉光道:“若是我的话,能与故人再见一面是最好,但若是只能留在一个地方,我自然是会选择桃花林的这一边。若不与过去割舍开,我也不会再这端选择新的羁绊。”

端王又乖乖坐好了。

偏老和尚又问道:“若是这边危机四伏,有性命之忧呢?”

何明德毫不犹豫道:“选了哪边,自然就要接受一切,哪能什么好事都占了。不过……”何明德按住了要逼问和尚的端王,“一个故事而已,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