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材料作文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部分(第1页)

?br>

到那时,他们所有的计算机厂家,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奥尔森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也是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推断中逻辑上的自洽,加上冲动的感情,让他立即接受了郭逸铭的解释。

“郭,你说得很对!我们是不能再装作看不到日本人的威胁了!不过仅仅为了你一家公司去游说,政府方面很难会答应就此对日本施压,就是加上DEC也是一样。”奥尔森是一个很有行动力的人,一旦他确认了方向,动起来便如雷霆万钧,什么阻碍都挡不住他的去路,“这样吧,我去找其他的公司谈谈,看有没有和我们同样想法的人。尤其是那些深受日本半导体内存伤害的制造商,我争取把他们也拉进来,然后一起通过议员向政府方面发出呼吁,要求提高日本半导体内存的进口税,把他们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面容忠厚的奥尔森,这几句话说得杀气腾腾,完全是要将对手斩尽杀绝的口气。

我靠,奥尔森这是想直接断日本半导体厂商的根啊!

郭逸铭无语,他没想到,自己用来说服对方的一番话,不但达到了效果,而且效果超出了他的预期。奥尔森成功地被他说服,还兔死狐悲,与那些被日本半导体厂上逼得走投无路的美国制造商有了同仇敌忾之心,居然决定抱团来扩大影响力,让议员游说美国政府提高对日本半导体的进口税,直接从根子上将日本半导体发展之路,从源头上就给它堵死。

这老小子心太黑了,比我还干得绝!

我只是看到日本半导体崛起不可避免,因而想跑到日本去捞一票,可这老小子直接就说“我们宰了他吧!”根本没有和对方从技术、市场竞争的正常商业方法,就想用盘外招把日本人半导体崛起的想法,扼杀于摇篮状态。

这就是美国人的心态!

蛮横、霸道,不择手段,用英国人在十九世纪形容美国人的话来说“如同一只闯进瓷器店的公牛,虽然他什么也没得到,却将店里的所有瓷器都打了个稀巴烂”。这种做法,正是美国传统。英国人紧守殖民地,拒绝美国商品进入,他就干脆鼓动英国殖民地独立,强行摧毁原有秩序,把旧的规则砸个粉碎,等英国人退却,再由美国进来以后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郭逸铭苦笑,他对未来日本的走向有些看不清了。

如果奥尔森真的组织起一只联军,那么受到影响的议员在议会一呼吁,白宫迫于压力对日本方面施压,日本又肯定抵不住……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还能如历史一般顺利崛起吗?

这个世界半导体发展已经完全偏离了历史,未来的走向将变得更不明确。这其中,既充满了各种机遇,也因为这些不明朗性,风险也变得越发而不可测。

郭逸铭重新对掌握的信息进行梳理,以其从中找到一条预示半导体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脉络。

………【第六十七章 专利申请专项基金】………

郭逸铭在和奥尔森通话的时候,门外来了个女文员敲门。舒雨菲前去开门以后,和对方说了两句话,然后跟着对方离开了,大概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去处理。

临走时,她顺手带上了门。

等到他打完电话,双手撑头慢慢思考奥尔森鼓动所有在于日本内存商竞争中,利益受损的美国生产商,一起游说国会议员,打算将日本人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的做法,这其中的利弊得失。过了一阵,舒雨菲悄悄推开了门,见他正在沉思,也不敢打搅,就站在不远处静静等待。

“什么事?”郭逸铭抬起头来,疑惑地问道。

“董老来了,正在会客室。”舒雨菲小心翼翼地说道。

“来了就来了,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郭逸铭看舒雨菲表情,猜测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简单。董老和他可是在最早来国内投资就认识了。两人一老一小,都在技术上卓有见地,交往多了,两人早就成了忘年之交。对方和他也没有什么客套,每次来了也不一定会找他,都是自己跑去和相熟的研究人员讨论技术问题。这次会按照客人求见主人的礼数在会客室等他,自然不会是单纯来串门那么简单。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郭逸铭脑子一转,想通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他不敢让老人多等,立即站起身绕过桌子大步向外走:“我这就过去。董老也是,他跟我还有什么客气的,还专程在会客室等……”

“材料所傅书记也来了。”舒雨菲小碎步跟在他身边,说明了原因。这也是秘书的职责,既要处理好各种烦杂事务,不让老板操心。又要在必要的时候,让老板尽可能多了解必须知道的细节,以免老板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决定,其间两者如何均衡,全在秘书个人把握。

原来如此。

看来有求于他的不是董老,而是傅林傅书记。

傅书记现在在中科院可是红透半边天的人物,在他的领导下,材料所最先和西部计算机公司搭上关系。从78年春,到82年春,整整四年时间,在中美电子研究所蒸蒸日上,事业越做越大的时候,材料所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获益匪浅。早期的磁性材料制备、磁盘、伺服电机、软驱、软盘等等生意,他是西部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虽然后来磁性材料制备等等业务被上级部门转给了其他兄弟单位,他们就选了一个供应各异向磁头的任务,但依然得到了丰厚的资金、技术上的回报,日子比国内那些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的兄弟科教单位来说,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

两年来,材料所下属磁带厂彻底把各异向磁头技术吃透了,并且经由长期向西部计算机公司供应磁头,形成了产学研良性循环。资金跟得上、背靠材料所、又能借用中美电子研究所精密车间帮助改进生产设备,磁带厂在磁头技术上的研究生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不过国内对专利这东西实在是毫无意识,在中美电子研究所带动下,材料所现在懂得有了新技术要立即着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得到更高额利润,从而对研发形成回馈,加速技术进步。因此,材料所上下一干人,都极为热衷如何将新技术运用于生产,磁头质量是越来越好。

根据磁带厂所采用的最新生产工艺,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软驱磁头已经能平稳地固定在兆软盘读取能力,而不是当初品质起伏波动较大的试产品。

知道将技术尽可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却丝毫没有将这些技术在国际上申请专利的想法,郭逸铭对此是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材料所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也就不客气地将专利的发明人算到了中美电子研究所的头上:与其以后被别人申请了专利,将果实摘走,还不如自己来享受这份成果。他也算是有良心,将材料所算作了该项技术的共同研发人。

对于郭逸铭的做法,材料所只是哈哈一笑,开玩笑似地跟他说算他还有良心,要是敢跟材料所收专利费,那他们就要跟他拼命了。

不过他在多次接触以后,从董老等人处了解了原委,才知道事情并非他所想象那样,材料所不懂得专利的好。专利的好处,材料所的领导干部研究人员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可就是他们想,也没钱申请国际专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材料所现在是赚了不少钱。

但按照国家外汇管制规定,这笔外汇收入全都被国家收走了。国家对外汇都是统一管理,大多数单位都没有机动外汇,用钱需要像上面打报告,批准后才能用批文去中国银行支领。材料所赚的外汇,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换成了人民币下拨给所里,算是给他们增加的研究经费。此外,材料所要动用外汇同样需要打报告,哪怕只是从国外购买一叠打印纸!

申请专利的报告,他们其实早就打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