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踏天无痕境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部分(第1页)

兵不动,等叛军断粮后主动杀出来。

但是叛军怎么可能不缺粮?

姚轩困惑不解,就算赤眉教早几年就已经部署好,但在荒无人烟的深山绝岭之中,事前储存的粮食真能支撑数十万贼兵半年之久?

或许说叛军在这深山之中,还有一处能与外界相接的粮道?

这点也太不思异了。

这一片山岭,除了与南面有谷道相接外,想要从其他方向走出秦潼山,都要翻越无数重高逾万仞的崇山绝岭,那就是辟灵境武修都会觉得相当辛苦之事,大量的粮食怎么运进来?

就算叛军手里有堪称天器的储物法器(这个可能性极低),但叛军在秦潼山以外,从哪个区域能筹措如此巨量的粮食运入秦潼山?

诸郡流民作乱,看似控制了不少区域,但这些区域都是持续灾荒后饥民哗闹才生变事,地方上的储粮与潼北府一样,都已经耗尽了。

秦潼山外围的天水、蓟阳诸郡,那么多路流民叛军,有哪一路叛军不缺粮食的,有哪路叛军能阔绰到能额外拿出这么多粮食的?

姚轩知道深山之中存有粮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他就不能这么回去。

这样的结果必难令父亲满意,姚轩只能硬着头皮,与两员部将在岩洞里潜伏到半夜,趁着贼兵外围哨岗疏乎之中,继续攀登绝崖,穿过叛军的外围防线,进入叛军控制的核心区域。

这时候,姚轩才被他看到的一幕惊吓住了。

这些山岭之间确实是有大量的叛军滞留,满山满谷都是,但个个都面黄肌瘦、皮包骨头,似乎随时都会倒毙道侧。

满山的树皮枝叶都被摘光、剥光——而再往里走,看到一座裂谷里扔满死尸,姚轩看了更是心惊。

这些尸体死之前就都已皮包骨头,明明都是饿死深山之中,就连那些抬尸扔进山谷的老卒走路都歪歪斜斜,就剩一口残气未断。

怎么回事?

叛军早就弹尽粮绝了,为何还不杀出来?

难道他们宁可饿死深山之中,也不想死在西园军的兵戈之下吗?

但是叛军在外围防线所部署的那些黑巾贼兵,虽然数量有限,但一个个都酒足饭饱的样子,又是怎么回事,难道仅仅是吓唬西园军不敢攻进来?

姚轩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又怕继续深入,会落入赤眉教精锐教徒所设的陷阱之中,到时候以他们三人的修为绝难逃脱,就决定退回大营,一切都由父亲来拿主意。

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渡之计

陈海接到樊春签发的军令后,就紧急在吴蒙等人的簇拥下,马不停蹄的从聚泉岭赶到雷阳谷的中军大营参加军议。

而在陈海赶到之时,都没有走进樊春的主帅大帐,早听到里面就已经闹腾开了。

“叛军怎么可能宁可饿死山中,也不冲杀出来?这是完全说不通道理的事情,我猜必定是姚校尉看花眼了,又或者姚校尉根本就没敢深入叛军营地,跑回来又怕姚大人责骂,就胡乱说一通。”

“野狐岭往北,叛军饿殍遍野,乃我亲眼所见,苗都尉要是不信,我们可以再走一遭……”

陈海听到姚轩在大帐里大拍桌案,不难想象他指天立誓、急得直跳脚的样子,但言语上挑衅姚轩的苗赫,即便连姚启泰、樊春等人都不看在眼底,才不会理会姚轩敢跟他恶言相待。

这时候又有一个老成持重的声音响起来:

“这也许是叛军的诱敌之计,姚大人此前辅佐卫帅进攻雷阳谷,就中了叛军的阴谋、惨遭重创,这次不可不察……”

陈海心里一笑,这才慢悠悠走进大帐,就见姚轩与诸将争得面红耳赤,姚启泰一脸阴沉,看大帐内的情形,也知道在文勃源、樊春的刻意打压下,姚启泰此时在军中实在是没有什么威望而言;而姚轩更是没牙的小老虎,有资格进大帐议事的诸将,没有谁会将姚轩放在眼里。

陈海上前给文勃源、樊春见礼,就到自己的席位后坐下,一副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样子,问左手边的屠重锦:“老屠,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樊帅、文大人都不让我喘口气,就拉进大帐议事,而大家又在争执什么?”

屠重锦还是戴罪之身,此时仅此虎贲校尉街节制第二大营,不过别人不会因此这点就轻视他。军中坐席,屠重锦仅排在姚启泰、赵无泰之后,再之后就是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