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明末改造沙漠起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沙漠的残酷26(第1页)

倒伏的大豆索性全部毁掉肥田,眼不见为净。

收完花生,处理掉小六十亩大豆田,季节已经到了八月中旬,农历七月初十。

两百余亩的春大豆也进入成熟期,可以陆续收获。

这一次吸取了教训的他终于明白,种田就是跟大自然嘴里夺食,半点轻忽不得。

回地星购买好两辆手扶拖拉机需要更换的零备件,又采购了两台十五马力的手扶拖拉机。用来为秋收做足充足的备耕准备。

一个普通人在有机械的辅助下,种植农作物,最多也不过百十亩的能力,再多就要增加人手。

至于国外那种农场耕作模式,在单海文这里根本不可能实现,机械,技术,场地,加工,尤其是时间,都制约着他。

单海文不是普通人,有秘境作为辅助,可以耕作管理的田地也不能超过五百亩,时间安排不过来。

单海文他自己却并不清楚,自己的极限是有限制的。

所以哪怕是他拼了老命地忙碌,所得到的效益终究有限。

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只能让他自己来领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或者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谁让他不好好学习,却只顾着打零工挣钱荒废了学业呢。

八月份的大沙漠温度没有丝毫的降低,时不时地来一场大大小小的沙暴。甚至有时候还会怪异地来上那么一场冰雹袭击,不过幸运地是绝大多数都是落在湖泊以西,鸡蛋大的冰雹急速落在湖面,激起一两米高的水浪,整个湖面就如沸腾的油锅,通通通地爆炸声,连绵不绝。一米多高的水浪涌动着冲向湖岸,幸亏这段时间湖泊蓄水量一直保持在九米线附近。即便如此,水浪也冲上了堤坝。

同时也幸亏堤坝的宽度也有了足够的抗性才没有被摧毁。

龙卷风,飓风,沙暴,高温,干热,蚊虫,在这个八月几乎轮番不间断地上演。

忙碌于收割大豆的单海文此时还不清楚,他费劲扒拉推铲出来的防风林带基础,被这几场天灾毁了个七七八八。

八月二十四号,经过二十天的奋斗,两百余亩春大豆终于被他收入秘境世界。

此时仍无法松口气。趁着秋大豆的成熟还有点时间,他要赶紧收拾这些田地,深耕灌水施底肥,准备播种冬小麦。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感觉到了吃力,但是他还没有明白过来。

因为,丰收的喜悦已经充斥了他的脑海。

每每用意念查看静止空间中堆摞的一堆堆堆成的庄稼小山,就体力充沛,干劲十足。

每亩地仍然按照二百块的肥料投入购买复合肥料,首先要播种的便是这四百亩地。加上每亩百元的种子款,需要十二万。

以及后面的一百五十亩,总计要投入十八万到二十万。

回到地星,联系好本地商家把肥料送来,每亩地的种子在二十到二十五斤,平均价格为五块钱。可以留种的两种麦种一共一千斤,可以播种四十到五十亩,其余地都需要找及商家购买。

匆匆忙忙,急急慌慌,等商家送货离开,立即收入秘境世界。

给家里人打个招呼,就消失了。

购买回来的施肥播种一体机大大节省了他的时间,挂上新买的十五马力的四轮拖拉机头便开始播种。

新机械的助力确是省时省力不少,节省了他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至少有了座位的四轮拖拉机不像他以前的六马力还得他用脚步一趟趟地跟着跑。

这又一次增加了他种地的信心。

四百亩地,也不过用了六天就全部播种完毕。

而且丝毫没有那种吃力的感觉。

查看了一番回茬大豆的生长态势,离成熟还有十天左右。

他才松了口气,终于有缓口气的时间了。

检查机械车辆,组装脱粒机,秘境世界的小麦终于可以晾晒脱粒了。

更换上备用件,组装好脱粒机用了四天,而且在这四天时间里也晾晒了大约五十亩地的小麦茎秆。

然后回到地星跟家人聚聚,妹妹要开学了,他也要露露面,去送小妹上大学。单海花的成绩属于中档,也只能在省内上个二本。

不管上的大学好赖,终究是大学不是,只要努力还是能够学到知识的,提升认知,开阔眼界,丰富人脉,这都是在为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为了送妹子上学,同时他也觉得为了方便,买辆车就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