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末之帝国崛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章 获封州牧醉春楼五金花(第1页)

光和七年七月初。

各地黄巾在收到了刘宏准许其归降的旨意后,归降者或封太守,或为都尉,或赐爵亭侯,或赐爵关内侯。

一时间,祸乱了大汉九州百十郡国的黄巾蛾贼似乎平息了。

从安禄山斩杀张角请降开始,到各地黄巾请降的请降,啸聚山林的啸聚山林。

短短两个月内,刘宏接连重赏了八位归降的黄巾贼首,五个太守,三个郡都尉。

这极大的加剧了各地百姓与汉室的对立情况。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世家、豪强、野心家的推波助澜。

从而使得百姓心中对刘汉朝廷的厌恶日益强烈,小股叛乱时有发生。

然而,这些事情,对于整日蜗居在内库数钱的刘宏来说,完全听不到,看不见。

在封赏归降的黄巾贼首期间,刘宏除了吴狄、卢植、朱儁、皇甫嵩等剿贼将领奉旨入洛阳的那一日外,其余时间都在他内帑的内库里面。

就连他最流连忘返的裸游宫都不爱去了。

光和七年六月末,吴狄等人从邺城返回孟津,由孟津进入洛阳城。

进入洛阳城后,吴狄等人还未来得及欣赏一下繁华的洛阳城,便被刘宏召入崇德殿。

本来这里面有许多将领都是初次入朝,应该进行许多很繁琐的礼节的。但刘宏怕耽误他数钱的时间,便直接免去了那些繁琐的步骤,直接让太监将他们召入崇德殿。

吴狄、卢植、朱儁等人进殿之后,规规矩矩的朝着端坐龙椅上的刘宏行跪拜礼。

刘宏看着跪拜行礼的众人,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仿佛陷入了某种沉思之中。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的头顶,从崇德殿门望向远方的天空,似乎在思考着一些深远而复杂的问题。

在张让的提醒下,刘宏才让众人起身。

“诸卿,免礼平身吧。”

众人谢过后起身,静静的等着刘宏的下文。

刘宏打量了众人片刻之后,便示意张让宣读对众人的封赏。

圣旨的前半段洋洋洒洒地写着:朕自即位以来,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一心只为大汉之复兴,天下之太平。然张角等逆贼,竟敢举兵造反,涂炭生灵,实乃罪大恶极!

幸得上天眷顾,朕得以明辨是非,识得忠良与奸佞。幸得吴狄、朱儁、皇甫嵩、曹操等爱卿挺身而出,奉旨剿贼。

自出征之日起,诸位爱卿奋勇杀敌,屡建奇功,终不负朕所托,平定叛乱,保我大汉江山社稷!此皆诸位爱卿之功也!朕必厚加封赏!

就在殿内众人听得昏昏欲睡时,张让念到了圣旨的重点内容。

对诸将的封赏。

“升讨贼校尉孙坚孙文台为西园助军右校尉,赐爵乌程亭侯,食邑六百户。”

“升讨寇校尉赵裔赵匡胤为西园助军左校尉,赐爵蓝山亭侯,食邑六百户。”

“升讨贼将军、都亭侯曹操曹孟德为西园典军校尉、赐爵金乡侯,食邑八百户。”

“升射声营主将杨林杨虎臣为西园下军校尉,赐爵平乡侯,食邑八百户。”

“升破贼校尉袁绍袁本初为西园中军校尉,赐爵邟乡侯,食邑八百户。”

“升讨寇将军袁术袁公路为南阳太守,赐爵顺阳侯,食一县。”

“升陇西太守、护羌校尉、东中郎将董卓董仲颖为凉州刺史、平西将军,赐爵临洮侯,食一县。”

“升北中郎将卢植卢子干为光禄勋,赐爵新城侯,食一县。”

“升右中郎将、西乡侯朱儁朱公伟为平南将军、兼丹阳太守,赐爵上虞侯,食上虞、余姚两县。”

“升左中郎将、都乡侯皇甫嵩皇甫义真为司隶校尉、兼冀州牧,赐爵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

“升平北将军、云州刺史、广武侯吴狄吴汉安为镇北将军、兼云州牧,赐爵镇北侯,食广武、阴馆、馆陶、马邑四县。”

此道封赏吴狄、皇甫嵩、朱儁、卢植、董卓、袁氏兄弟、曹操、杨林、赵匡胤、孙坚十一人的圣旨宣读完后,殿内群臣窃窃私语。

众人皆惊于吴狄、皇甫嵩兼任云州牧和冀州牧,董卓出任凉州刺史。原本以为州牧一职唯有刘氏宗亲、如黄婉一般的死忠之人可任,岂料皇帝刘宏竟然让皇甫嵩与吴狄成为掌管军政大权的州牧。

原来早在刘宏下达各地黄巾蛾贼只要归降,献出抢掠的财帛,便能封官赐爵时。作为宗正的刘焉便以监督归降蛾贼、平定山贼流寇、安定地方为由,上书奏请改刺为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