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两池春 笔趣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章(第1页)

“我已致仕多年,‘太傅’就免了。”

连昌年已到耳顺之龄,仍留着半头青丝。他与连决实为父子,但老蚌生珠,比起父子,更像爷孙。听说连昌年平时不理琐事,连决说平时也就晨昏定省见个面,所以他才跟母亲更亲近一些。

芳卿与连昌年几乎素昧平生。第一次见到前朝老臣,她十分恭敬拘谨。

她改了口:“不知大人唤芳卿来是——?”

“先坐。”连昌年抬手,请她在离书桌最近的太师椅上入座。

芳卿落座后,连昌年先寒暄了几句,又关怀着问了问她女儿如何,甚至还有霍行泽,大抵是想了解她家里的情况。如此谈了一刻钟,他才渐渐进入正题,说:“听犬子说,郁令君前些日子病了,如今可康复了?”

“康复了,多谢大人关心。”

芳卿猜连决肯定不会对他父亲说这个,多半是连昌年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他并不像外界传言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

谁都知道她出自永康公主府,这些年也没少为永康做事。但皇帝清算公主党,她却安然无恙,已经令许多人品出了一丝异样。

连昌年也说道:“那位殿下至今还没就擒,郁令君要当心。”

“是。”

永康始终不见踪影,令朝中文武、皇室宗亲人心惶惶。虽有传言说她已死在了那场宫变之中,兵荒马乱说不清楚。但皇帝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仍在命禁军四处搜寻。

如果永康还活着,不知会在何时奋力一扑,又会首选谁去复仇。

不可否认,芳卿就像和怡说的那样,是最大的叛徒。

她听到连昌年的忠告,面无波澜,先发制人问道:“大人先后辅佐先帝、陛下两位明君,素有贤名,却在鼎盛之年致仕退隐。芳卿见大人依旧心系天下,若您肯再度出山,也是众望攸归。”

“我知道,我知道。”连昌年笑道:“令君不必试探我。你必以为我跟舒荣一样,心里藏着前朝的秘辛,所以才急流勇退,是不是?但我跟他不一样。”

芳卿也淡淡笑了笑。

当然不一样。因为舒荣已经死了。

“我知道公主殿下一直在找一道遗诏。”连昌年没说是哪位公主,“但此事子虚乌有,只能是引发同室操戈的祸端。先帝一世英名,不会在最后关头,突然埋下骨肉相残的隐患。”

连昌年言之凿凿:“陛下就是先帝钦定的天子。”

芳卿想起埋在自家院子里的诏书,再看看老太傅笃定的眼神,心中的天平一时来回摇摆。但是可以肯定,连昌年不仅深知立储的内情,也对近日的诡谲了若指掌。他找她相谈,也不仅是帮忙化解妻儿的僵局。

“如果令君知情,还望请劝谏公主殿下,勿要逆天而行。”连昌年意味深长地说:“天命难违。”

他知道舒荣临死前的遗言。

芳卿压下惊异,但心中的余浪还在摇荡不平。

如果那遗诏是假的,又为什么会被宫静藏起来呢?又是谁在矫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