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最后的皇权来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部分(第1页)

◇欢◇迎◇访◇问◇BOOK。◇

第11节: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4)

紫禁城为给慈禧祝寿,调集能工巧匠修建了60段点景,其中包括龙棚18座,经棚18座,彩棚、灯棚、松棚各15座,戏台22座,经坛16座,经楼4座,灯楼2座,点景罩子门2座,点景46座,音乐楼67对,灯游廊120段,灯彩影壁17座,牌楼110座。每段景点还挂有五彩斑斓的灯,设置若干服务人员,包括官员、茶役、士兵、僧侣、乐师。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日庆典有慈禧这样气派。

国难当头之际,大清在理国事和享乐事之间,选择了后者。那为慈禧祝寿的各位官员,陪慈禧吃饭看戏的诸多大臣,也不是不明白清朝正处在一种怎样可怕的境地,但他们都只能身不由己地和慈禧一起大吃大笑。这样的大清已无振兴的希望,丁汝昌邓世昌救不了大清,光绪李鸿章同样救不了大清。

慈禧的万寿庆典豪华瑰丽,单是彩排,就彩排了多次。为了讨慈禧高兴,大太监李莲英早早就带着化装成五百罗汉的小太监守在宫门口。这五百个小太监个个都剃光了头,穿着簇新的绸缎袍子,精神抖擞。其每个人面前,还都放着一盏精巧的灯笼,而灯笼排成的长龙,直通到寿膳房。

寿筵一开始,这些扮成罗汉的小太监鱼贯入殿向慈禧祝寿。与此同时,宫外又有人放起祝寿爆竹,图个热闹,爆竹声在慈禧进膳时都没有间断。慈禧和光绪、隆裕皇后一起端坐在膳桌旁。桌上的美食于普通人家无法想象,且各类菜肴都冠着吉利名字,什么江山一统、寿比南山,似乎吃了它们,大清的江山就真的坚不可摧。

吃罢晚宴,慈禧又在大小官员的簇拥下去观戏了,戏的名字叫《普天同庆》,慈禧看得津津有味。光绪心里惦记着辽东战场的局势,陪慈禧看了一会儿就告退了。

日本在拿下大连湾后,收缴了不少军火,靠着这些军火,日军的战斗力和自信心都极大地膨胀。北洋舰队还在发愁要从哪儿募集军费时,日军已经做好了对清朝发动新一轮进攻的准备,这次,它盯上了旅顺。

旅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清朝的〃海防之本〃,清朝也在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旅顺港就是渤海的门户,对清军来说,旅顺的最大优势就是易守难攻,它有坚固的炮台,它据险要的地势,有英猛的战士。日本知道拿下旅顺要冒很大风险,还特为旅顺之战组建了一支由1500人组成的敢死队。

李鸿章一面要忙着庆贺慈禧的寿辰,一面要忙着应对旅顺战事,早有人给李鸿章送来情报,说日军已准备好对旅顺发动攻击。李鸿章让丁汝昌率舰于海上严阵以待,可丁汝昌要求率先出战打击日军时,又被李鸿章严辞斥责:〃如出海,即令战殁,亦不请恤。〃就算丁汝昌出海战死,他李鸿章也不会感到同情。这就让北洋舰队无法真正承担起保卫海港的作用,只能困于一地受制于敌。驻扎在旅顺的清军足有14000多人,于数量上并不输于日本。但统领旅顺兵力的将领平日里已习惯了各行其是,大敌当头之际,也缺少合力抗敌之心。

日军自信而来,清军无奈地扼守要地,仗还没打,清军就先在士气上输了下来。不少清将此时思考的不是如何御住外敌,而是如何能在外敌来袭时全身而退。

攻旅顺对日军来说,比想象中的还要容易,他们意气风发打得清军狼狈溃散,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控制住了旅顺。

黄海战役的失败没能给紫禁城太多影响,旅顺的失守倒是让紫禁城紧张起来。一些大臣指责李鸿章领军不力,翁同龢也怒骂李鸿章〃事事落后〃,光绪皇帝为平抚朝中情绪,查办了数名抗日不力的官员。

日本在侵入旅顺后,对旅顺进行了大屠杀,中国民间听闻旅顺失守,都是一片悲戚。紫禁城在慈禧六十大寿渲染出的那些喜气,已经荡然无存。

→虹→桥→书→吧→。

第12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1)

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

李鸿章试图借欧美等西方大国的力量,来遏制日本的进攻势头。其实,当时美国、英国、俄国都对日本的攻华之举感到担心,它们通过外交手段向日本施压。

外国势力的态度让慈禧看到一丝和日本讲和的希望。而日本在收到俄国大使、英国大使反对战争的呈告后,也表示愿意在美国的调停下和中国谈谈讲和事宜。

慈禧终于松了口气,她让恭亲王奕?和李鸿章去打探美国驻华大使田贝的态度。慈禧表示,她愿意赔偿日军的战争耗费,甚至愿意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慈禧要议和的消息在紫禁城里悄悄传开,素来主战的翁同龢赶忙找光绪商量对策,他试图说服光绪对日本发动反击。当时清朝的海军实力排在世界第八,日本的海军实力却只排在第十六。清军并非没有打败日本的希望。

翁同龢对光绪道:〃黄海战败,但大清海军仍有实力和敌一战,以臣之见,皇上不如向智利、阿根廷等国购买快船,再从南阳调舰队来助。稍事休整,大清舰队即可在海上扼住日军。而在辽东,有宋庆、聂士成等大将坐镇,清军的反攻大有希望。相反,清军退则日军必进,清军越让日军的气焰就越张狂,到时,日军事事占先,清军则面面受敌。〃

光绪为翁同龢的这番说辞激得一身冷汗。翁同龢并不是夸大其词,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想通过欧洲列强〃饮鸩止渴〃似的中止战争。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用〃哀求〃一词形容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李鸿章,并曾张狂地说:〃中国政府不顾自辱国体,一味对强国乞怜,是自开门户,迎接豺狼。〃

光绪反对议和,可想着压在自己头上的慈禧,他也不好大张旗鼓地反击日本。他一面派人负责购船之事,一面鼓舞宋庆、聂士成,要他们狠击日本,挽大清之威。而在朝中,那些主战派大臣也活动起来。御史安维峻发现李鸿章正在为议和作准备,就建议光绪将李鸿章革职查办,他斥李鸿章误国卖国,并向光绪透露,慈禧太后之所以主张议和,和太监李莲英大有关系。安维峻不是不知道慈禧才是议和派的主心骨,但他更知道光绪没有能力和慈禧对抗,他之所以大骂李鸿章、李莲英,无非是在暗示光绪〃要想回击日本,先要削弱太后一派的势力。〃

◇欢◇迎◇访◇问◇BOOK。◇

第13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2)

紫禁城内,主战派和主和派已拉开争斗架势。

日本答应接受美国调停,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有意放缓议和进展,为日本争取占据辽东半岛的时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则将山东和台湾作为日军接下来的进攻目标,在1894年12月4日制定出《应攻打威海卫、占领台湾的方针策略》。日本天皇忙着改编军队,要司令大山岩负责在山东的战事,并为进攻威海卫准备战略物资。

北洋舰队已经退到了威海卫,日军计划将其一举歼灭。在进攻中国上,日本官方以达成一致,对他们而言,分歧只出在〃打中国哪里〃、〃如何打〃上。

慈禧太后没心思回味她声势浩大的六十庆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