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随宇而安之宅们旧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部分(第1页)

祝悠无辜地摸摸鼻子,“祝某自觉得不是随便之人。”

萧娉婷怕自己再多呆上一刻便会忍不住上去揍他,咬咬牙,转身甩袖离开。

祝悠懒洋洋地靠上藤椅,轻笑一声,桃花眼半眯着,看着萧娉婷气呼呼离去的背影。

小火药桶,一点就爆。

—————

从东城民巷到李府,一处是平民住宅,一处是天子脚下,几乎横跨了整个金陵城。

经过了两条繁华的大街,沈菊年微微撩起帘子,看着尚显冷清的早间街市,转过弯进了一条巷子,便问外边车夫道:“这里似乎新建了不少宅子?”

那车夫答道:“天水巷新搬进来了五虎将,都是立了赫赫军功的大将,圣上赏的宅子都在这里,隔一小段路便是宫门,这可是通天巷了!”

沈菊年也是第一次听说,便又打听了几句,省得以后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车夫放慢了速度,给她一路路介绍了过去。

这五虎将都是跟宁王出生入死的将士,有些是从小卒一步步爬上来的,有些背后还有势力,世代功勋,任一个都是开罪不起的大臣。胡王蓝郭韩五位将军,除了胡王蓝三人,后两人都有背景,刚刚好,一左一右夹着李府。郭府的将军郭雍更是不同寻常,金陵城外,护驾有功,至今昏迷不醒,听说为他诊治的正是祝神医。圣上的赏赐已经快堆满郭府了,只要他能醒来,飞黄腾达,不在话下。更何况,郭雍背后还有宁王旧部郭淮南一族撑腰,与纯军功上位的前三人,又是不同。

沈菊年细细记下了,一转眼,便到了李府。

这宅子并不大,但天水巷里单是寸土寸金已难描述,能住进这里,便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沈菊年下了马车,便已有管家候在门口。正是戴老,如今他看上去精神矍铄,大概是人逢喜事,李群升官,他比谁都高兴。

李群早早上了朝,只对戴老吩咐了几句,这几个月来,戴老对沈菊年认识不算浅,对她甚有好感,也知道在李群心中,沈菊年与他人不同。之前沈菊年若说是寄人篱下,如今便可算真正当了他的主子。对于他心目中未来的少奶奶,他自然伺候得尽心尽力。

府上有三十来个丫鬟,另外护院奴仆数十人,站了一院子候着沈菊年,让沈菊年看得有些懵,尤其是几十个人对着她点头哈腰,让她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和违和感。

没等她反应过来,戴老又指了前面四个丫鬟道:“这四人是特意为沈姑娘挑的丫鬟,姑娘看满不满意。”

四个?

沈菊年一惊,她向来习惯自己动手了,让人伺候已不习惯,更何况是让四个人伺候?

“我不需要人伺候。”沈菊年定了定神,微笑婉拒道。

“这……”戴老,面上为难道,“这都是大人的吩咐,沈姑娘若是对她们四人不满意,那我再为姑娘另外挑四个?”

沈菊年看着戴老的神色,知道他是不会轻易放过“讨好”她的机会了,于是苦笑道:“戴老不必麻烦了,只是我向来喜欢清静,人太多了也不习惯,留下两个就好了。”

戴老这才得逞地点了头,留下一个入画,一个晚诗随侍左右。他若推举两个,沈菊年多半还是会推了一个,他若推举四个,沈菊年推了一半,那还会留下两个。李府不比萧府,但也不是小户人家,没有两个人伺候着,许多事都不方便。

戴老又领着沈菊年逛了一圈李府,也花了小半天时间。沈菊年住在一个独立的院子里,院前有池塘,周围竹林环抱,偏僻幽静,正和她的心意。李群题了名,以为“修竹轩”,入内一观,便见墙上挂了一幅字,正是李群手笔,却是出自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沈菊年反复念诵着,忍不住微微一笑,李群选了这一篇,许是为了那四字“人淡如菊”,沈菊年又想,李群他,也是当得四字“露白似霜”了。

第三十五章 女主人

应酬许多,李群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

因为李群早先吩咐过了,家里便没有等他回来才开饭,沈菊年也是在修竹轩自己用了晚饭。

到这时节,花败叶残,天黑得也早,晚间便没有什么景致可看,只有池塘映着清冷冷的月光,看着便添了三分寒意。

沈菊年无聊在屋里坐着,便听入画和晚诗二人给她详细说府里的情况。两个婢子比沈菊年还小一岁,初时怯生生的,后来见沈菊年温婉和善,便渐渐放开了,从府中概况说到家乡趣事,滔滔不绝。沈菊年也只是含笑听着,偶尔接上一两句,让她们讲得更加起劲。

她从未出过远门,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个什么景象,晚诗也是金陵附近的孩子,入画却是北方人,相比晚诗的温婉,骨子里更多一丝娇俏的豪爽,和沈菊年说起自己的见闻,更是滔滔不绝。

正说到一半,便听到外间传来脚步声,然后是一声呼唤:“沈姑娘睡下了吗?”

入画急忙出去相迎,沈菊年披了外衣,也跟在后面出去,听到入画说:“给大人请安。”

入画弓着身子,沈菊年一出门便看到李群负手站在门边,右前方站着个掌灯的男仆。

“小师叔。”沈菊年弯了弯眼睛,昨天匆匆别过,很多话没有来得及说,如今他日理万机,想要找一个时间说话也是难得了。

因是入了夜,再进她的闺房也是不便,两人便在修竹轩外、池塘边的小亭子里坐下说话。左右服侍着上了茶点,静静侍立一旁。

“这里还住得惯吗?有什么缺的,记得跟戴老说一声。”李群补充道,“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便是。”

家?

沈菊年虽不大认同,却还是有些高兴。“这里很好,小师叔费心了。朝中诸事可还顺心?”

李群眼神微微一沉,“藏污纳垢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