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当家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节(第1页)

&esp;&esp;对于村里人都能寻到个好活计的事儿,里正赵德发还是乐见其成的。毕竟村里人家家都富裕起来,那也是一个村子的体面事儿呢。

&esp;&esp;也亏得之前就有不少人来赵家做过工,对于那些人的品性崔玉还是信得过的。签下长工的契约,倒也没有什么为难的。而里正这个见证人,自然也得了不少好处,赵二石还专门去镇上买了一坛子好酒送了过去。

&esp;&esp;等到土豆跟麦子都收完了,陈河沟的陈二叔也捎了信过来,说上次那个商队正打听她呢。

&esp;&esp;心里念着蚕种的事儿,崔玉就把家里的事儿托付给石嫂子一家,然后跟赵二石又去了镇上。

&esp;&esp;果然上次来的商队,这会儿可是带了许多蚕种来。崔玉仔细检查一番,倒都是好的,当下付钱也极为痛快。

&esp;&esp;等把蚕种交割完了,商队的商户又笑着让人搬了缫丝车出来。直笑着说,看小娘子是想养蚕,那少不得要缫丝织布的。索性,这次来他就多带了一样物件。

&esp;&esp;这倒是解决了崔玉手头上最难的问题。原本她还想着,该怎么形容了,让赵二石尝试着自己做。没想到居然有人想到了她前头。

&esp;&esp;果然是走南闯北做生意的人,但凡有挣钱的可能,可是不点都不放过啊。

&esp;&esp;崔玉自然笑着恭维了几句,然后跟自家男人把东西带走了。路上,她还忍不住得意的跟赵二石说,有了缫丝机,他就能自己做了,日后又会省下一笔开销。

&esp;&esp;对于媳妇的小心思,赵二石心里觉得好笑。想到一直稳重的媳妇,如今越发的孩子气了,他就觉得乐呵的紧。回到家进了屋,他先把自个刚刚收的寄卖犁车跟耙子的钱倒在桌子上,看着媳妇财迷的数清楚放进钱匣子里。这才凑上去稀罕的亲了一口。

&esp;&esp;有媳妇管束着的日子还真好,有时候他要出门,连自个都没觉得少带了东西呢。媳妇就会把零花钱跟荷包塞给他了,这种干啥都要媳妇参与的生活,真真是美妙的。

&esp;&esp;之后用不着媳妇多说,赵二石回到家摆弄了一会儿缫丝机,就开始自个寻了树枝在地上比划了。

&esp;&esp;就算是为了媳妇那点小心思,他也得把东西麻溜的做出来啊。

&esp;&esp;到了半后晌的时候,地里干活儿的人们可就背着刚刨出来的额土豆回来了。三亩地多的面积,加上崔玉自制的化肥跟按着科学方法追肥的行为,那效果可是明显的很。他们家的土豆产量,可是比往年别人地里的多许多。

&esp;&esp;土豆跟麦子大丰收,麦子还在院里晾晒着。可几千斤的土豆可就愁住了崔玉,怎么就忘了土豆放置的问题了?它们可禁不住晒啊,最后思来想去的还是暂放到了石家跟大菊家。

&esp;&esp;如今家里几门生意做起来,小四方院子明显是不够用了。所以赵二石就生了重新起房子的念头,尤其是看着媳妇的肚子越来越大,他的这个想法就更加坚定了。

&esp;&esp;夜里,赵二石一边给媳妇泡脚,一边说着自个的想法。知道他有心盖房子,崔玉眼前一亮也就跟着计划起来。

&esp;&esp;村里的土地并不少,村西还闲着大块呢。那边不适合种田开垦,不过若是盖房子却是没问题的。

&esp;&esp;“到时候咱们在院子里打口水井,再种两棵果子树,房子外头种几棵梧桐,等夏天了有果子吃还能纳凉。到时候正房并排盖三间,奶奶住一间,咱们住一间,给小山准备一间娶媳妇的。厢房也要盖,回头咱娘跟虎子来的时候也有地方歇脚。”赵二石说道,“到时候再弄间洗澡的屋子,春夏秋冬里你也方便擦洗。前些日子见镇上有卖洗澡桶的,到时候咱家也添置俩。等孩子出来,也能玩水”

&esp;&esp;随着赵二石的讲述,崔玉心里也是软软的,好似看到带了朵儿跟小包子在院子里树下玩耍的情形。左右家里如今不缺钱,要盖房子的话自然是要盖好点。

&esp;&esp;“那赶明跟奶奶商量商量,然后你去一趟里正叔那,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要是能够四亩,那是最好的。”崔玉掰着指头算着,“到时候把院子盖成二进院,外院盖上牛棚什么的,还可以养蚕放粮食。里院就住人,屋子弄得宽敞些。”

&esp;&esp;说起牛棚来,俩人又琢磨了琢磨买牛车的事儿。以后他们也要去镇上送货的,总不能每次都借别人的牛车用。

&esp;&esp;夜越来越深,伴着细细的呢喃,崔玉抵不住困慢慢睡熟了。

&esp;&esp;其实自个没有媳妇能干,不如媳妇挣银子挣的多,他的心里也着实别扭了很多时候。可随着跟媳妇越来越亲密,看着日子越来越红火有盼头,他心底里倒也没那么扭捏了。左右自己努力些,好好跟着媳妇学习怎么做生意怎么干活,日后让媳妇跟奶奶她们都过上好生活。

&esp;&esp;想到这里,赵二石就环着媳妇的胳膊就稍稍紧了两分,看着她的目光更加温柔。媳妇真好,不嫌弃他是蛮人还一心一意的帮着他操持着家,对小山跟朵儿更是真心实意。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不喜欢。

&esp;&esp;别说外面那些说他怕媳妇的言语,便是那些说道媳妇泼辣或是胡闹着糟蹋日子的话,他都从来不相信的。有时候听到那些风言风语,他甚至恨不得告诉对方自家媳妇到底有多好。

&esp;&esp;前一夜俩人商量了盖房子的事儿,

&esp;&esp;听说她是有什么法子的,还能免了麦子烂根,这可是庄稼户里老把式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呢。所以他正想着这两日去赵家问问,看看崔玉能不能把自个种地的方法交给大伙儿。

&esp;&esp;这年头粮食就是庄稼户的命根子,要是家家户户都能丰收,那可是一桩好事儿。日后就算他做不了里正了,定然也能被人高抬。再说了,指不定回头到镇上,乡老跟官爷们为着粮食的事儿都得看重他的。

&esp;&esp;赵德发心里盘算着事儿,嘴上倒不废话的直接问了正事儿。知道赵家是准备要买宅基地,就琢磨了一下。

&esp;&esp;其实赵家的日子他也是眼瞧着的,老的老小的小,一家子老弱幼小的没地没粮,也就靠着赵二石当木匠做工打猎的换些柴米油盐的支撑着。但除了同情,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那是人家的日子。

&esp;&esp;但现在才过了多久啊,赵二石跟崔玉小两口可就置办了田地,还要买宅基地起新房子。倒不是说他会羡慕嫉妒,而是感叹这日子当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不过打心底里他也是觉得欣慰的。

&esp;&esp;自己管理的村子,少一户穷的过不下去的人家,就能多一户温饱不愁的。要是以后村里的人都像赵二石家这般争气,那他这里正可就轻松多了。

&esp;&esp;在椅子把手上磕了磕烟袋锅子,里正就开口说道:“村西那边地儿是宽敞,不过人家住的也少,价格上倒便宜许多。你说说你打算要多少吧。”

&esp;&esp;一般来说,村里人盖房除去屋子之外,还会盖猪圈搭牲口棚子,最多再弄两块菜地。满打满算下来,有两亩地也就足够了。有的为了省钱,把屋子盖小点,算下来也不过一亩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