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页)
贾琏在容儿屋里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忙走过来。
王熙凤并不理他,自顾洗脸,让平儿帮着卸妆。
平儿先给贾琏倒了茶,才过去帮她卸妆。
贾琏讪讪地道:“我正等你们回来呢。丫头来说,容儿生病了,要我过去看看。”
王熙凤淡淡地道:“她能生什么病?不会就是那相思病儿吧。有病的人,笑起来还那样有底气,我还真是没见过。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俗话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成亲一个多月了,大约你也厌了我和平儿。我也不想做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如,我和平儿明儿就搬出去,留你们在这里快活就是。”
贾琏见王熙凤已经卸了妆,一张素面朝天,嗔笑有情,别有一番风情和韵致,那容儿本就是旧人,此刻早被他抛到九霄去了。他来到王熙凤跟前,陪笑道:“这容儿是我们大太太赏的,面子上还得敷衍着。不然,大太太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说出来的话总是梗着噎着,倒是更令人烦恼。”
王熙凤冷笑道:“你也别拿太太压我。她是太太的人,我怎么敢怎么样呢?以后,你尊她为大,我为小,如何?”
贾琏忙道:“她不过是个丫头,嘴里说说也就是给她长脸了。算了,也别提她了,没的让大家扫兴。”然后躬身一揖下去:“是我不对,不该过去。娘子恕罪则个,小生这厢陪礼了。不知娘子有些什么责罚,小生一并领了就是。容小生今晚竭心尽力,多多赔罪吧。”
王熙凤“噗哧”一笑,道:“平儿还在这里,你这样是什么意思?”
贾琏见王熙凤笑了,态度和缓,心里才放松了,便走上前去,把平儿打发走了,亲自给王熙凤脱掉外衣,道:“小生戴罪之身,亲来服侍二奶奶更衣。二奶奶多担待吧。”
王熙凤一笑,二人携手同入罗帐,颠鸾倒凤,如鱼得水,尽欢而睡。
过了几天,王熙凤借口自己身上不好,让贾琏到平儿屋里睡去。
贾琏对平儿垂涎已久,只碍于王熙凤的威风,怕她吵闹,大家无趣,而有时用言语撩拨平儿,平儿虽然态度上对他恭顺有加,但对他的这番撩拨却是冷冷地不大搭理,所以一直不曾上手,不想如今王熙凤转过弯来,亲口把平儿许给了他,那真是喜出望外,平空里掉下一个活菩萨,竭力奉承。
平儿见王熙凤亲口吩咐,也听元春说过这话,知道自己得帮着王熙凤笼络贾琏的心,自己又是小姐的心腹之心,此时正是用得着她之时,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放出十二分手段,把那贾琏引得一心只在内室里转。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18招魄还魂通灵宝玉 微泛酸意妻妾争风3
但平儿心里也明白,王熙凤这样做也是被逼无奈,她只是一颗棋子而已,若自己太过显露,王熙凤妒心太重,即使她一心为主,只怕也会招来王熙凤的嫉恨。是以平儿只在王熙凤不在跟前时,才敢与贾琏亲热亲热。她心里眼里也只王熙凤和贾琏二人,一个是她的救命恩人,一个是小姐的夫君,同时也是她自己的夫君,所以,为了小姐和自己的终身,她也真心实意地关心和体贴着贾琏。
就这样,贾琏对平儿也是真心敬爱,怜惜有加,只不敢在王熙凤面前着痕迹罢了。
自此,王熙凤和平儿,一个恩威并施,一个软语娇嗔,一对娇妻美妾,把贾琏收拾得服服帖帖。
那个容儿,王熙凤倒也不去挑她的刺,找她的碴,知道她心气高傲,却让她在自己跟前亲眼看着贾琏跟自己和平儿亲热调笑,给她添堵。
容儿见贾琏婚后,只与新奶奶混在一块,把自己丢在脑后根本不闻不问,自己抬姨娘的事也提也不提,心中失望,复又不平。便去找邢夫人哭诉。
邢夫人本就对王熙凤不忿,因为王熙凤嫁入贾府后,只奉承老太太和王夫人去了,根本没把她这个正经婆婆放在眼里,正想找岔子给王熙凤没脸,容儿这一提,倒给了她一个绝好的机会。
这天,王熙凤带着平儿去给贾母请安。邢夫人和王夫人正好也在。一并请过安后,王熙凤陪着一块儿说笑。
邢夫人道:“我倒想起一事。好像琏儿屋里的容儿在这府里的日子也不短了,原来是为着琏儿没有正经成亲,先娶了小不像,才没过明路。如今琏儿已成了亲,再这么明不明暗不暗的,更是不像。依我说,选择日不如撞日,今儿个就叫容儿来给老太太磕了头,正了名分,可不是正理?”
贾母笑道:“这倒也是正理。不然还真委屈了人家孩子,那倒是我们不对了。”
王熙凤恨得牙痒痒,却还得装得欢天喜地的样子:“哎呀,我也正要跟老太太提这事呢。不想就让太太抢了先。我昨儿还跟二爷说呢,紧着这几日就给老太太和太太们说这事。平儿,你赶紧回去,把我那副收在紫檀木盒子里金镶玉的头面给新姨娘打扮了,带过来给老太太和太太们叩头。你再吩咐小子们把二爷请来,让他快些来。”
平儿应声去了。邢夫人暗自撇嘴。
不一时,贾琏来了。他早已知道是为把容儿抬成姨娘的事,心时也是高兴的,只是怕王熙凤心里不高兴,脸上却也不敢露出喜色。给老太太和太太请了安,规规矩矩坐在一边说话。
再过一会,容儿穿着簇新的锦裙,头上金光灼灼,满脸喜色地来了。
王熙凤忙携了容儿的手,到贾母跟前磕了头,再依次给王夫人和邢夫人磕了头。然后给贾琏和王熙凤行了礼。依次奉了茶。
然后叫进一干丫头婆子,给容儿道喜磕头,叫姨奶奶。
容儿本姓张,此后大家都叫她张姨娘。
贾母倒也没多说什么,只嘱咐安守本分,好生服侍二爷和二奶奶,给府上添人进口方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