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玉中娇说了什么故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节(第1页)

&esp;&esp;一息的静默之后,兵部、礼部、大理寺三名主事朝臣稍俯身,皆朝前一拜:“臣恭请宁王殿下代摄政事,以平乱局。”

&esp;&esp;沈老将军耳聪目慧,跪在阶前不动如山,一时不知是喜是忧。他在此际已然明白过来,今夜皇城的风,终归吹去了宁王府。

&esp;&esp;他沉默半晌,随即同拜附声:“老臣恭请宁王殿下代摄政事。”

&esp;&esp;其余朝臣蒙此巨变,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们相觑无言,沉默一息,过后皆俯首帖耳,顺应时势。

&esp;&esp;萧翊的脸上并没有大权在握的饕足神色,冷风吹起,他定望着阶下群臣,心中只有一丝冷笑待发。

&esp;&esp;苏太傅无法言语,只得闷出一阵古怪的狂笑,他因被何沉封了穴道,喉腔里只剩低鸣。

&esp;&esp;他抬头恶狠狠地盯着萧翊,心知自己已彻底陷入败局。

&esp;&esp;这一桩桩一件件,萧翊早就埋下线索,他二人这么些年分庭抗礼,这么多日子里尔虞我诈,他算输了一步,错计了人心。

&esp;&esp;他自以为先皇去世,极权加身,日后便能将那皇帝小儿踩在足下。他将嫡女送入东宫,一朝封后,他无怨无悔拥立这位帝君,用尽势力助他稳坐龙台,又自持帝师身份,向来压他一头,教他无敢不从。

&esp;&esp;可他终归疏忽了,萧翊也是只会吃人饮血的狼崽子,他当年看着这位小皇子呱呱落地,慢慢长大,起先觉着萧翊年幼稚嫩,又由先皇太后骄纵坏了,日后当个逍遥王爷不足为惧。

&esp;&esp;他自恃站对了未来天子,却忽略了萧翊同样流着皇家的血,他生在名利场,也会觊觎那张龙椅。当一人之下的诱惑力足够大,无人会因那可怜的血脉相连忍下欲,念。

&esp;&esp;周遭一切动静都逐渐褪去那般,苏太傅心中只有感慨。他活到如今这个岁数,说声一人之下稍显勉强,但也独揽大权那么多年,直到萧翊和萧括兄弟俩羽翼渐丰,他才逐渐察觉力不从心。

&esp;&esp;说不上恨,更多的是棋差一着,麻痹大意的懊悔。

&esp;&esp;这么些年的筹谋毁之一旦,不知要牵连多少,可成王败寇,他已无力再斗。

&esp;&esp;萧翊踏出了殿门,冷风吹起墨袍的一角。

&esp;&esp;他垂眸下视,凛声:“传朕旨意,即刻查抄太傅府,此案交由大理寺主审,刑部协同理事,一众人等关押刑部大牢听候发落。”

&esp;&esp;阶下众人大惊失色,就连事先知情的三位朝臣也俱变了脸。

&esp;&esp;他们原以为拥立萧翊为摄政王爷,扳倒苏太傅,今夜之变即可止息。谁料萧翊当即反悔,禁军围宫,他似乎不满足于摄政王的头衔,企图要在乾康宫接管天下。

&esp;&esp;萧翊并没有明言要如何安置皇帝,那毕竟是他的兄长,他二人对外虽向来不合,可这几名宁王党羽心如明镜,兄弟俩争吵不止不过作戏,当不得真。

&esp;&esp;只是,他们眼下只得顺势而为。

&esp;&esp;许久的静默之后,礼部尚书蒋勋颤声:“臣……参见万岁。”

&esp;&esp;群臣起了头,禁军随后,紧接着,院里所有内官皆齐声朝萧翊行礼:“奴参见万岁。”

&esp;&esp;苏太傅被禁军押解下去,刑部尚书及大理寺卿领命告退,郎子丰得了萧翊口谕,领了大内令牌前去查抄太傅府,搜罗所谓的谋反罪证。

&esp;&esp;沈将军自请告退,兵部尚书仍沉息静候,此间徒留其他惴惴不安的朝臣,不知进退,只得继续跪在阶下。

&esp;&esp;萧翊无心理会,又点了礼部的名:“蒋尚书,皇兄如今身染恶疾,该当如何?”

&esp;&esp;蒋勋听他仍称呼皇帝为兄长,霎时心头一松,心道萧翊方才虽以天子自称,眼下却并没有废帝的打算,那之后的事情,可待风波平息再行定论。

&esp;&esp;他心领神会,忙低声答:“大宇子民理应为帝君祈福请安,祈盼圣上早日安康无虞。是以,当举国禁红白一月,百姓心诚福灵。”

&esp;&esp;萧翊撩起一丝笑意,冷哼:“何沉,听明白了么?”

&esp;&esp;何沉俯身:“属下即刻去办。”

&esp;&esp;萧翊挥退朝臣,院子里的内官和宫女也散去,忽起了一阵冷风,他抬眸望向天边皎月,圣洁而不可亵玩。

&esp;&esp;阶下有名年轻内官战战兢兢候在一旁没退下,萧翊冷眼拂去:“报上名来。”

&esp;&esp;内官当即趴跪在地:“奴是偏殿的掌灯冯淳安。”

&esp;&esp;萧翊一默,缓声道:“从今往后你便是乾康宫的主事,苏太傅谋反一案尚未了清,皇后于宫内禁足不得擅离,你前去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