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步步生莲月关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3部分(第1页)

赵光义冷笑一声,适时一道闪电,映得他的脸色青渗渗、阴侧侧的,随即又是一道惊雷,震得窗棱一阵抖瑟。

赵光义抿了抿嘴唇,缓缓说道:“此人心性狡诈,朕万万没有想到,他竟早有准备,结交了些江湖异士,绮仗他们相助,安然逃出了朕的掌心,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逃得了一时,逃得了一世么?他返回芦州后大耀兵威,自不量力的想要讨伐银州。如此忠心,朕能不成舍他?”

“由得他去,打不下银州,芦州损兵折将,自耗实力,朕再欲征之,易如反掌。他若真能打下银州……,银州本是夏州李氏故地,夏州能容他占据自己的根基么?”

赵光义阴阴一笑,又道:“他奏疏上披肝沥胆,慷慨陈辞,要领芦州兵马为朕收复失地,如此忠心耿耿,大节大义,朕岂有不允之礼,明日朕就下诏,宣明旨,载之邸报,晓谕天下,表彰他的这番忠心,如果他能收复银州,朕就封他为河西陇右兵马大元帅口他是忠肝义胆的能臣,朕当然要做一个赏罚分明的国君了,哈哈哈……”

王继恩迟疑道:“这……,不是说府州折御勋、麟州杨崇玉,还有党项羌人一部、吐蕃族人一部的头人与他义结金兰么?如有这些人相助,他万一真能打下银州……”

赵光义一揽胡须,笑吟吟地睨着他道:“朕金口玉言,岂能失信?他若真打得下银州,朕就真封他个河西陇右兵马大元帅,那又如何?”

“啊……,啊……,奴婢明白了,官家英明。”王继恩心悦诚服地躬下身去。

官家这是要把杨浩架在火上烤啊,以前杨浩在京里做官,官虽然做得大,始终没有什么实权,而且京中两大利益集团,赵普垮台,他那一派正偃旗息鼓急求自保,另一派是南衙,而杨浩就是打着南衙的招牌在外面招摇的,所以也不曾有人去弹劾触动他。这一回却不成了,他去的地方本就是天高皇帝远的所在,周围都是草头王。

虽说这河西陇右兵马大元帅只是一个虚名,就像吴越王钱俶那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一样,除了他的本部兵马,谁也指挥不动,并不能真正节制洱西陇西诸藩,可就是这个名义上的大元帅,试问件傲不驯的西北诸藩,谁能接受?一个外来户,三拳两脚就想爬到自己头上去?

二桃杀三士啊,就算本想朕合杨浩,共抗夏州的府州折御勋、麟州杨崇玉及其一众部将,怕也不甘让这毛头小子对他们颐指气使,这枚桃子,很有可能起到瓦解三方的朕盟,就算麟府两节度高瞻远瞩,不肯上当,无法破坏他们三方的朕盟,却也一定可以让夏州把杨浩列为必除的死敌。

杨浩趁着夏州与吐蕃、回讫屡战,占了他的祖宗之地,又撼动了夏州实际上的西北第一藩的地位,更是火上浇油,夏州一旦腾出手来,不马上对芦州用兵才怪,一个虚名,就轻轻松松给他村下一个不死不休的强敌,这笔买卖当然划算。

赵光义矜然一笑,刚欲开口再说些什么,殿门忽然被推开了,赵光义勃然大怒,未得他的允许,谁敢擅闯他的宫殿!王继恩也急忙扭身往门口看去,适时一道闪电劈下,就见一个白袍人站在门下,闪电劈下,映得他的身子青渗渗的,这人披头散,连五官都看不清,仿佛一个厉鬼,紧跟着又是一声惊雷炸响,饶是王继恩胆量不小,还是唬得一个哆嗦。

赵光义却不畏惧,拍案大喝道:“来得联的允许,谁敢擅敢禁宫?“

“爹,是孩儿,孩儿有事向爹爹请教。

门口那披头散的白袍人说话了,一听声音,是自己的长子赵德崇,赵光义不由一怔,脸上的怒气敛去,缓和了声音道:“是德崇吗?这么晚了,你还不休息,冒着大雨跑到这儿干什么?“

白袍人走了进来,只见他一袭白袍都淋得湿透了,雨水顺着袍子倘到地上,他的头也都披散着,湿漉漉地贴在颊上、颈上,两只眼睛在丝间幽幽亮,看得王继恩怵,他连忙向赵德崇躬身施礼:“奴婢王继恩,见过皇子。”

赵光义摆手道:“继思,你先下去。”

“是”

王继恩答应一声,赶紧倒退着出了大殿,又给他们关上宫门,扭头就见几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正向廊下跑来,手里提着蓑衣,肋下夹着雨伞,一个个淋得跟落汤鸡似的,到了宫廊下,一见王继恩正脸色阴沉地站在那儿,这几个小太监慌忙上前行礼:“见过总管。“

王继恩阴森森地喝道:“你们是怎么侍候皇长子的?这么大雨天儿,若是淋坏了皇长子的身子,砍了你们的头,陪得起么?”

殿门一关,把那一天风雨和王继恩的喝斥都隔在了门外,殿中清静了许多。

赵光义看看儿子的样子,不由皱了皱眉,急忙回身自屏风旁取过一件袍子,关切地道:“过来,先换了爹的衣衫,免得着了风寒,这么大雨的天,有什么事非要见爹,急得连把伞都不撑?你呀,这都多大的人了……”

赵德崇是赵光义和正室李妃所生的儿子,是他的长子,一表人才,聪颖机悟,而且非常孝顺,如今赵光义其他的子女都还幼小,只有这么一个比较大的孩子,按规矩本该在宫外另僻府邸,不过赵光义却不在宫外置府,而在东华门旁单独给他辟了一处宫殿,俨然是东宫太子的地位,对他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爹,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想问你,希望爹爹能据实告诉孩儿。“

赵光义有些诧异,凝神看了儿子半晌,方才露出笑容道:“好吧,你问,有什么事,值得你这般莽撞。”

赵德崇长长地吸了口气,走近两步,沉声问道:“爹,伯父他……真的是暴病而卒么?”

“什么?”

赵光义手指一颤,指尖的袍子应声滑向地面,他的双眼霍地张开,迸射出凌厉的寒芒:“德崇,你在说什么?“

“孩儿是问爹爹,伯父他……真的是暴病身亡的么?”

赵光义脸色铁青,扭曲着面孔,森然喝道:“你听说了些什么?“

赵德崇亢然道:“孩儿听说,伯父不是因病驾崩,而是为人谋害。孩儿还听说,伯父本有意立德昭哥哥为储君,并不想传位于爹爹;孩儿听说伯父驾崩当晚,爹爹曾夜入皇宫,孩儿还听说,那一夜南衙中戒备森……“

他一句话没说完,赵光义已欺身近前,扬手一记耳光,扇得赵德崇一个趔趄:“畜牲,这是你对父亲说的话?“

赵德崇嘴角流出一道鲜血,却毫不畏惧,嘶声叫道:“爹爹为什么不回答我,这其中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阴谋?是不是爹爹谋朝篡位?是不是爹爹弑君犯上?是不是……“

“逆子!”

赵光义火冒三丈,他一把揪住赵德崇的衣领,大手扬在空中,但是一眼瞥见儿子惨白的颊上五道凛凛紫的指痕,心中不由一软,顺手向前一送,将赵德崇搡倒在地,大喝道:“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你也问得出来?说这番话的若不是你,爹爹今日早就把他碎尸万段了“,

赵德崇不依不饶地追问道:“爹爹,孩儿只问你,这些传言是不是真的?孩儿只想知道真相,只想知道我的爹爹不是那样卑鄙阴险的小人,爹爹不敢回答孩儿么。”

“不是,当然不是!”

赵光义咆哮道:“因唐末以来政权更迭频起频落,先帝引以为戒,担心我赵氏江山初定,一旦身去,立幼子而成主弱臣强之局面,使我赵宋江山不稳,这才决意传弟不传子,以巩固我赵家的江山,何来篡位谋逆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