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再塑人生的含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方便面工厂35(第1页)

开学后的李靖飞,苦苦等待自家方便面工厂的正式投产。

可惜原本以为是二手设备,从生产线上拆卸下来的机器设备,方便面生产又是个短流程的简单生产,本以为是手到擒来,谁知道实际建厂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根据生产需求减少的厂房设计,还需要考虑日后扩产的冗余,就花费了老鼻子时间,到厂房建设,通水,电气,管网等,每一步都要规划好。

要不是本地对这个投资非常看重,指示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这个小厂建成到投产还得延后,就是这样,一开始乐观估计的三个月投产就泡汤了,重新评估后,在1992年的2月份能开始试生产。

方便面是李靖飞寄予厚望的一个产品,它能给自己的团队带来最宝贵的东西:信心

归根结底,李靖飞和方卫民之前做的那些得心应手的生意全部都是贸易,本身没有实体,不涉及最基础的制造部分。

而制造业对产品价值的加持和竞争力基础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更不用说,在大陆扎根,制造业工厂本身附带的各种原材料采购,吸纳人员就业方面对自身根基的夯实是任何贸易企业根本不可比拟的。

方便面必将是一个前途光明的赛道,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来,它的发展速度绝对不可小觑,这个前景光明,利润丰厚,但难度相对很低的产业绝对是自己进入实体经济的最佳切入点。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方便面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方便面的方便属性始终存在。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方便面是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食品选择。

无论是加班、旅行还是其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方便面都能快速提供饱腹感,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只要方便面生产企业不断进行微创新,推出了兼具营养与美味的创新产品。把工业味的流水线产品和本土的饮食习惯结合起来,必然能爆发出产品的奇迹。

把口味和料包这两项做优做透,尤其是料包方面,红烧牛肉面,西红柿鸡蛋面,老坛酸菜面这样的工业化+本地化绝对是给方便面产业诸注入灵魂的创新。

再次,中国大陆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层级,对方便面产业也是一大利好,在大城市,方便面是一个方便食品,而在四,五线城市乃至更加落后的乡镇,也许10年后,方便面依然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食品,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方便面产业的市场范围和产品生命周期。

此外,随着中国流动人口的高速流动,方便面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有汤有面的热食,迅速受到了欢迎。

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他们往往选择方便面作为主要的食品来源,这进一步推动了方便面的普及。

正是由于李靖飞对方便面产业的信心,工厂建设进度的滞后才让他倍感恼火,一度怀疑是不是香港的这些人员故意拖延——在他的印象中,如果是建设一个生产基地,那需要的时间自然是需要3-5年,但如今只是建设一个小规模的工厂,需要的时间确实超出了他的预计。

心情不佳的李靖飞和方卫民一起去正在建设中的工厂明查暗访了几次,确实发现施工的指挥人员有磨洋工的行为,李靖飞和方卫民越发觉得工厂这方面必须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人主大局才行,一开始图方便想把建厂、设备安装、生产交给原来设备的这些人员,现在看来这个设备变成二手设备是有原因的。

方卫民提议,先敲打一下,等工厂建成平稳运行后,把那几个害群之马逐步替换,另外,在工厂生产制造方面逐步让内地的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为主,否则这种事情以后层出不穷。

李靖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他提出了一个点子,自己的工厂缺乏数量工人,放眼整个淮海专区,训练有素的数量工人和车间班组的管理人也比比皆是:此时全国的经济正处于艰难的境况中,许多工厂开工不足,工人处于半放假状态的不在少数。

在方卫民引入新的变量后,方便面工厂的建设进度终于肉眼可见的提上来了,在未进入正式生产的时候,就开始落实各类供应商,面粉,蔬菜,包装、纸箱等。

看工厂建设走上正轨,李靖飞也不再继续在工地上蹲点。

回归校园的李靖飞颇有些不适应班里面的气氛,此时距离1992年7月的高考已经不足10个月,高三年级的老师和学生都进入到一个紧张到状态:每月都进行模拟月考,每一次成绩都让同学们或高兴或沮丧。

平素一心苦读的同学不用说,即便是一些跳脱的学生也不免被环境所影响,开始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更有皤然醒悟的同学,仿佛要把前两年那些错过的时间都弥补上似的,一天只睡5-6个小时,其余时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上课学习。

看张芳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实在不忍心打扰她,李靖飞只好委托她的好姐妹刘乐乐给她定期带有营养吃的给自己的女朋友。

李靖飞这样的表现倒是让刘乐乐刮目相看,觉得他虽然性子有点不合群,为人也颇有点傲气,待自己女朋友还是不错的。

又一次帮李靖飞把买好的东西交给张芳后,刘乐乐恶狠狠的对李靖飞说道:“高考完你必须请我吃一顿,不,三顿大餐,才能让我心里平衡一点。”

这段时间刘乐乐和李靖飞接触颇多,知道他其实是很好相处的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

李靖飞听了大笑:“别说三顿,十顿都可以,就怕你吃的胖了不敢吃!我这个承诺一直有效,可以随时兑现。”

听李靖飞话说的敞亮,刘乐乐竖了个大拇指赞道:“我就欣赏你这种风格。”

沉吟了一下又说道:“之前觉得你这人不好相处,芳芳怎么会喜欢你这种思想复杂,性子高傲的人,这段时间才明白,你这人其实蛮不错的,比绝大多数人都强,芳芳的眼光是真的好!”

李靖飞听了刘乐乐这不伦不类的称赞,回了她一句:“我对你的肯定表示肯定。”

正是由于李靖飞对方便面产业的信心,工厂建设进度的滞后才让他倍感恼火,一度怀疑是不是香港的这些人员故意拖延——在他的印象中,如果是建设一个生产基地,那需要的时间自然是需要3-5年,但如今只是建设一个小规模的工厂,需要的时间确实超出了他的预计。

心情不佳的李靖飞和方卫民一起去正在建设中的工厂明查暗访了几次,确实发现施工的指挥人员有磨洋工的行为,李靖飞和方卫民越发觉得工厂这方面必须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人主大局才行,一开始图方便想把建厂、设备安装、生产交给原来设备的这些人员,现在看来这个设备变成二手设备是有原因的。

方卫民提议,先敲打一下,等工厂建成平稳运行后,把那几个害群之马逐步替换,另外,在工厂生产制造方面逐步让内地的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为主,否则这种事情以后层出不穷。

李靖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他提出了一个点子,自己的工厂缺乏数量工人,放眼整个淮海专区,训练有素的数量工人和车间班组的管理人也比比皆是:此时全国的经济正处于艰难的境况中,许多工厂开工不足,工人处于半放假状态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