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学霸穿越成皇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怨魂-上(第1页)

冬日的雪纷纷扬扬下了数日,为京城染上一片素色。

城里的富豪们享受着银装素裹下的冬日乐趣,围炉煮酒,炙肉赏雪,吟诗联句,附庸风雅,样样都离不开飞雪带来的灵感,只盼着雪再下得美一些,纯一些。

而城内外的穷苦百姓们则于瑟瑟寒风中祈求天命垂怜。那些土屋上的茅草正承受着冰雪的压力,草屋内的人们苦盼大雪速停,暖日早归。

在这样的天气下,李泓暄越发勤勉,不顾天寒地冻,日日坚持寅时开始早读,卯正赴尚书房学习,还时不时跟着景泰帝旁听政务,处事态度也愈发谨慎恭顺。

朝中大臣知晓其被帝后轮番责罚,大多动了恻隐之心。

渐渐地,对李泓暄的苛责之声便淡了下来。毕竟皇帝子嗣不丰,大家看起来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李泓暄的后院也安静下来。正妃继续养胎,王美人被罚俸三月,禁足于云锦轩内。只有杨芸儿常常穿梭于内院外宅之间。

那日李泓暄晚归,喝了一碗温在外书房的鸡汤,心中颇暖,赞了几句。次日便让羽墨往内宅侧妃院里送了一堆上好的皮货。

尝到甜头的杨芸儿来劲了,隔三差五的让小厨房炖了汤往外送。

这几日雪大,鸽子飞不了,马跑不快,人也打哆嗦,罗子昂那边探查消息没了进展,杨芸儿便认真做起后勤。

她送汤与其他女眷只准备精致小盅不同,她要送便是一锅端,连带着罗先生,以及包括羽墨在内的小厮丫鬟,人人有份。

有汤大家喝,一则讨好老板,盼着年终能赏一份大的,毕竟上次虽加了月例给了银子,但口头答应的铺子和庄子还没有兑现。

二则找理由出二门探消息,即便实在没有消息做做人情也好,连带着自己的丫鬟婆子也能将二门外得力的人都认个遍。

总之,人不能闲下来,得找事情做。

而找事做的不仅是杨芸儿,还有朝中大臣们。

当御史弹劾风波淡出后,朝中又出现了两波新声音。

一波担心皇上家事。打着为江山社稷稳固着想的旗号,奏请皇帝广纳贤淑之女,充盈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毕竟只有孩子多了,大家才有得选,

另一波则仔细揣摩着景泰帝的心思,皇帝一边惩罚李泓暄,一边亲自为其挑选侍卫,这说明了什么?于是,有人开始上书称赞李泓暄的勤勉,肯定六皇子的谦恭仁爱,堪为表率。

这两波意见,景泰帝照单全收。

他已非当年那个宠幸妃子还要权衡背后各种世家力量,同时兼顾皇后脸色的窝囊君主。

自崔老相国过世,他与世家的博弈渐渐占了上风。

半世君王,乐得风流。既然臣子们愿意献上新鲜美色,他当然来者不拒。至于让不让新人生娃,则可以慢慢考量。说不定还能培养第二个杨氏替自己办事。

很快,景泰帝定下来年开春采选纳妃,一时间,各大世家皆蠢蠢欲动。

而在各家有所动作之前,杨丽妃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增添宫女为名,又从杨相国的红梅院中选了两位丰腴美人入宫伺候。

崔后则愈发头痛,她自是不愿见到新人入宫,哪怕与自己同宗,也难以忍受。她心头憋着一股怒火,无处发泄,只得拿宫中诸人出气。

冬季殿内炭火烧得旺,崔后感觉心烦潮热,命人撤了些炭火,开窗透气。可没多久,身上又冷了起来,崔后更加烦躁,再加上近期夜间常常心悸难眠,噩梦连连。导致她动不动便在殿内咆哮。

今日打了司碳内侍,明日掴掌奉茶宫女,以至于皇后殿内,人人自危,个个心惊。

崔后当年身边有四个掌事姑姑,死得死,去得去,后来提上了的几个也都没有落下好,如今身边得用的只留下了秋月姑姑,其余人手走马灯似的换着。

眼看着又一批被打残了,秋月姑姑心下愈发不踏实。

每年腊月,宫中会请慈恩寺主持入宫讲经。秋月姑姑揣度着皇后的心意,谏言道:“今年冬日较之往年更冷,不如早些将慧能大师请入宫中讲经,一则祈福,二则也请大师断一断,娘娘近日睡不安稳,可有什么说法。”

崔后心中一动,那些太医开的地黄丸,逍遥丸一把一把地吃,一点效果都没有,照旧夜夜梦魇,可不得找大师看看么?

她当即点头,交由秋月姑姑着手开始安排。

腊月十五,慈恩寺主持慧能大师入宫讲经。

法会开在太极宫弘法院内,慧能大师端坐中央,双手合十,面容慈祥。他缓缓开口,佛音深沉,吟诵间似有魔力,让周遭渐趋宁静祥和。

屏风后,崔后率众嫔妃端坐聆听,莺莺燕燕,坐满了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