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世中华大酒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3部分(第1页)

昨日才到北京进了国宾馆,不可能立刻就来拜访江家。遣人递去了一个信,这今天刚从紫禁城出来,就直接干去了城北的江府。

江氏一早就梳妆打扮等着吴氏母子的到来,人离乡贱,她在婆罗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夫人。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江氏真就没轻松过几天日子。

“母亲,咱们家也是这样吗?”

江氏吴氏多日没见,这一见面当然都是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吴德奎看的却是江府——这个面积华贵都远胜戴燕王宫的伯爵府。

因为体制的原因,江戊伯代表不了整个兰芳,但是也为兰芳归降出了不小力气。凭白得了那么一大块地盘,梁纲论功行赏,封他了一个伯爵也不亏。

而江家现在所处的府邸自然也就是中华朝分拨下的了。

戴燕吴家也是伯爵,吴德奎不由得就期盼起了自己家来。

“伯爵府,是有高有底,但基本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跳。我家的是这样,你家的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了。”

吴氏眼中露出了一丝期盼的目光,她刚才光顾着说话了,现在听儿子这么一提,也回过了神来。她吴家也是要有宅院的。

现在细细一看江府,真就比自家的那个破烂王宫好了不知多少倍。“说是这个理,可心里还是担心。姐姐明日若无事情,就陪小妹去看府宅吧”

北京城里有太多的豪门大院了,梁纲全收在手里也用不上,等的就是给功臣勋旧们分发。

一个级别的宅院对应一个品阶,是绝不会把烂铜摆在黄金架上的。

只是吴氏有吴氏的难处,她可不比王聪儿,朝堂之上依旧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婆罗洲她虽然主政一国,可到了北京城却只能安安分分的坐在家里。吴德奎年纪也小,撑不起大事。可以说吴家虽是个伯爵,但却是个分量轻飘飘的空头伯爵,一点实权都没。

而江家,江戊伯是年近六旬了不假,岁数大了些,但不管怎么说人还在,进京之后就被分在了陆军部。几个儿子亲友也都进了各个大小衙门,分量比起吴家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是当然,明日自然要去。”江氏一口应了下来。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哪地方都有,虽然皇上是极重视南洋,但挡不住就有那不长眼的。从南洋来北京的就只有三家,苏禄侯为人很低调,家族子弟都正在全力学着汉话,他自己本人也在学,暂时来看也是个空头侯爷,这出面的事情她当然要帮忙了。

“也亏得妹妹跟着吴兄弟学会了汉话,不然现在就有的苦头吃了。看看苏禄侯那一家,都亏死了。只是妹妹最好还是能讲官话,在北京城说方言可是不行。德奎也要学,未来这都是少不了的。”

“皇上已经在北京开办了学校,都是中西结合的。里面有不少达官贵人的孩子在,德奎要是不会说官话,不提别人耻笑,单是这不能融进去,就是一问题。”

吴氏点头称是,脑子里想到了刚刚紫禁城里被梁纲和李盈盈分别接见时的场面。自己说汉话广东口音太重,不是宫里的侍从翻译,都几近无法交流。

皇上……

“姐姐,这皇上可真是年轻。之前是听人说起过,可见了面还是觉得……太年轻了。都不敢相信。”

这样的年纪就开创了一个帝国,坐上了天朝皇帝的宝座,吴氏内心里对梁纲真是敬服到了极致。她在戴燕代理国事那么多年,可知道创业的艰辛的。

“皇上那可是天上帝君下凡,有大能耐,大造化。不然岂能坐上那位子?那是谁都能坐的吗?”

——————————————————————

紫禁城内。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编排成帝君下凡的梁纲在默默地盘算着,刚才送走吴氏,这勾起了他心底对南洋的一点念想。

十月时候,留守南洋的李长庚递来了一道奏折。言南洋地方兵员招收进展太过缓慢,而且婆罗洲土著自愿入伍的极少。

中华军正式确立了在婆罗洲的统治之后,李长庚就开始着手准备地方军建设。其主要目标就盯准了岛上征伐亲荷部落时候召集起的那些土著士兵。

政治是讲平衡的,军事也是要将平衡的。苏禄人骁勇善战,参军入伍激情也很高涨,可是南洋地方守备军不可能全都用苏禄人来充任。婆罗洲土著和华人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当李长庚把五千多婆罗洲上的土著士兵召集到一块,准备削减一些后合着征召入伍的华人搭编起一个团级编制的时候,五千多土著士兵却给李长庚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裁减掉的土著士兵每人都有三十到五十个不等的鹰洋做遣散费,李长庚本打算是用这些丰厚的遣散费来平息被裁减土著士兵心中的怨气。可是万万没想到,五千多土著士兵,九成的人奔着那个遣散费选择了回家过年。

李长庚郁闷的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

察觉到事情不对时,连忙采取措施,不准土著士兵再退出。但是懒惰的婆罗洲土著却纷纷撂起了挑子,他们不愿干当兵的。

这些土著士兵之所以愿意跟着中华军扫平整个婆罗洲,是因为这些人大多数是出身敌视亲荷部落的部落,他们或是中立部落,或干脆就是兰芳和戴燕的人。

要知道,在中华军出兵南洋之前,那些亲荷部落的土著仗着背后有荷兰人撑腰,在婆罗洲上可是没干过什么好事。这些人所在的部落和实力几乎都受过气,结过仇,中华军兵势大涨的时候,号召他们去报仇,这当然是乐意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