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商潮剧本杀凶手是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部分(第1页)

至于还有半个嘛,上辈子曾经同居、后来因为经济原因离他而去的女友罗婷婷,只能算半个。之所以算半个,是因为张扬对她既爱之深刻,又恨之入骨。前面三个女孩,张扬都会想办法给她们一个合法的夫妻身份,而这一个只能算个情人。

三姑眯着眼,笑道:“张扬有出息,你敢娶多少个?我就敢出多少人情。”

“这也太小气了。”张扬不屑地耸了耸肩,道:“三姑。我娶多少个媳妇,你得给我买多少套房子才行。”重生之前,三姑便是一大家人中最富有的,张扬知道后世即使房价再贵,三姑也有这个能力。

三姑一愣,没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条件,道:“你小子才多大,这么小就知道狮子大张口了。”

“三姑,还不是你刚才自己说的吗?到时候,你可别反悔。”张扬不服气地嘀咕道。

“哈哈。”一行人被生气的张扬逗得更乐了。

众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便走完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下了山路,便是三溪镇。

三溪镇位于西南地区四川省宜阳市南江县,距县城6o公里,与重庆毗领。三溪镇南有高门溪,北有漱子溪,西有黄草溪,三溪镇因此而得名。三条小溪沟在三溪镇汇合,形成一口百米见方的水潭,名叫三溪潭,三溪镇便围着三溪潭而建。三溪汇合之后,由东面向下流去,在南江县城与长江汇合。

张扬的家在三溪镇石板村,位于高门溪边。四川省的民居特点与北方地区不同,都是以散居为主,虽然张扬家与二伯、六伯住在一个村,彼此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穿过三溪镇,经过一番寒喧之后,众人各自回家。

郭珍热情地挽留三姑、七姑、二伯和六伯到家里坐坐。

石林村距三溪镇还要真走一个多小时的路,三姑平时难得上街一回,到兄弟家憩个脚,也不推辞。七姑要忙着赶回县城,二伯娘一个人在家中,七姑和二伯便推辞了。六伯是单身,欣然应邀。

一行人送走了七姑,郭珍便到菜市场割了一斤多肉,买了点小菜,回家忙活起来。

到了家中,张扬从六伯的肩上下来,看到小时候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家,便油然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边走边拾寻着儿时的记忆。

很朴实的土墙瓦房,里外三间、上下两层共六间房。

房屋背后有一整块突出的巨石,这块巨石比一般小型军舰还大。巨石的一头,雕着一个观音佛像,佛像背后,巨石形成了一个空洞,从空洞中间横溢斜出几丛修竹,从观音佛像的上头垂下来,很有韵味。巨石背后的空洞能够容下四五个小孩,成为张扬小时候与伙伴们玩乐的好去处。

大门外用石头砌成的院坝,平时用于晾晒衣物。张扬家虽在农村,但自从父母进了联办厂之后,就再也没有种地,承包地都分别给了二伯和六伯种。过年的时候,流动拜年的狮子龙灯便会光临,还未入学的张扬看见狮子龙灯拜年人得到打赏,心动不已,便找了一块枕巾套在头上,看到有人从院坝边路过,便会冲上去,猫着腰,耍上一通,同时嘴里念念有词:“狮子龙灯拜个年,一分两分都是钱。”虽然是冒牌狮子,但都能得到大人们的理解和友情赞助,每天斩获还不少。

走过院坝,便是堂屋,亮敞敞的。记得七岁的时候,父亲已经从联办厂出来单干,效益不错,在村子里率先买起了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来看电视的人不少,满满当当坐一堂屋。张扬也端一根小板凳,得意地坐在人群中间,直到电视上的人物图画变成两个、三个甚至数不清的影子,才会在父母的搀扶下不情愿地去睡觉。其实,那时候电视节目很单调,给张扬留下印像最深的便是《霍元甲》。这部82年片子不知播放了多少年,人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现!

………【第五章 第一次机会】………

堂屋右边的第一间是父母的卧室,同样是古色古香的雕花床,母亲陪嫁过来的,记得五岁的时候,张扬上幼儿园了,这里便成为了张扬表演的舞台。I。每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歌曲舞蹈,晚上回来便要把左邻右舍都邀请到,在这里表演一番,把大人们逗得直乐、一个劲地拍巴巴掌。

第二间是爷爷的卧室,只有一扇窗户,白天不开灯有点黑。小时候捉迷藏躲猫猫,张扬可最喜欢这间屋了,往床后、床下、柜子里一躲,基本上伙伴们都找不到。二伯和张扬家中都为张四海留了一间寝室。实际上,爷爷平时闲不住,三天不干活便浑身不得劲,在二伯家住的时候居多。二伯家伙食油水不是很多,爷爷想吃好的,就跑到张扬家住两天。爷爷从来不在大伯家里住,主要是因为爷爷在大伯家一天到晚都能听到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总觉得不自在。

堂屋左边是厨房和厕所,小时候的自己最喜欢厨房里用石头凿出来的水缸。水缸里的水是用竹子破成两半连接而成的引水管道引过来的,水则是正宗的山泉水,极其清凉。夏天的时候,脱光衣服往水缸里一钻,刚好能容下自己的身体,那个凉爽劲哟,浑身舒爽,真的是极大的享受。只不过,张扬每次都被母亲拿着棍子从水缸里撵出来,把厨房的地面弄湿一大片。然后,母亲一边骂,一边把水缸里的水放掉,换干净水。

张扬家没有喂猪,厕所既宽敞又干净。

通过厨房的楼梯上二楼,也有三间房。爷爷屋子楼上对应的一间,房里堆着许多杂物。每年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从外婆那里带回来一罐外婆亲手做的麻汤,实际上就是熬成黑色膏状的麦芽糖,可以加热了软的时候吃,还可以用筷子绞起来吃,多安逸的。而母亲都会将麻汤“藏”在这间房里。不过,每次都逃不过张扬善于探索的双眼和双手。当有客人来,母亲想起拿麻汤招待小朋友的时候,麻汤基本上已经被张扬搞光了。

还有两间是客房,平时都没怎么收拾,灰尘很多。

总之。这里留给了张扬太多美好而珍贵的回忆,有时候和和睦睦,有时候吵吵闹闹,但,都是那样甜蜜而令人心动。

张扬恨不得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带着淡淡的乡情,镶刻在记忆深处。

郭珍围上围裙,烧起了饭。三姑和六伯闲着没事,便到厨房帮忙。张四海昨晚一夜没睡,跑到寝室睡觉去了。

郭珍买的肉是五花肉,要做的菜式很简单。瘦的拼点下来炒肉丝,肥的炒回锅肉。这点张扬最熟悉不过。张扬也没什么事,就在厨房守着。等到回锅肉切盘的时候,好捞点肉渣吃,这可是小时候张扬感觉最幸福的事情。虽然现在张扬的灵魂拥有三十年的人生阅历,但这种感觉却是让人回味和乐此不疲的。

六伯在灶边点着了火,烧起了开水。

三姑淘着菜,与郭珍拉着家常:“八弟出差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郭珍切着肉,笑着答道:“方建要三天后事情谈好了才回来,这次谈的事情挺大的,听说是重庆纺织业要升级换代,产品规格、标准都需要更新。”

郭珍的话,大字不识几个的三姑不大听得懂,但是,张扬却听明白了。

从5o年代起,经过各个时期的新建、改造、扩建,到8o年代,重庆纺织业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纺织服装加工体系,拥有棉纺织、麻纺织、毛纺织、茧丝绸、印染、针织、服装、色织复制、化纤、鞋帽、纺织机械制造等11个子行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初期的8o年代,纺织业在重庆无疑是占绝对地位的产业,成为纺织工人曾经是当时不少重庆年青人的工作理想。

而在8o年代初期,重庆纺织行业的升级改造,促成了纺织行业的腾飞,生产效率快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导致纺织业需要的排刷、绽子等消耗性生产资料的需求不断上升,而这次张方建到重庆的目的,便是拿到更多的消耗性生产资料的生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