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唐传奇四大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作品:唐传奇

作者:胭脂鱼

男主角:罗成

内容简介:

一段隋唐时期的传奇,有经典的战役,有朝廷的斗争,有浪漫的爱情,你推测不出的情节变化,看似无理却又有理的高潮迭起,文字如潺潺小溪,会聚成大河,奔向浪漫主义的海洋。三分历史,三分武侠,四分传奇。

《唐传奇》实际是《罗成传奇》。这也是一个关于征服与自由、爱情与自私的故事。隋唐之际的英雄传说,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那个手持五钩神飞枪的白衣少年:高贵、英俊、冷酷、骄傲,却又有情有义……作者胭脂鱼揉合了她对隋末历史的理解,对传统评书的汲取与批判,从历史书上“罗艺有子名成”这短短六个字中,展开了一段史诗般的故事。

在本书中,作者胭脂鱼为了圆儿时旧梦,逆天对抗早已定型的人物形象,重塑隋末唐初的诸多乱世英雄。很多人物,包括主角罗成,都与传统的“隋唐演义”系列作品中的固定形象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径庭;书中起伏跌宕的乱世风云、人生际遇、男欢女爱,甚至武林情仇,更是给人一种全新感受。全书情节曲折,似九曲长廊步步风景;文字跳跃如歌一气呵成,直如烈酒穿肠灼心。

作者简介:

胭脂鱼,70年代人,生于大西南群山峻岭之间,长江浩浩之处。有幸读过小人书,看过露天电影,爬山涉水旅游四方。曾经立志学理,大学四年的经历让其改换门庭,转攻经济。毕业后经历过最后一波股市狂潮,翻滚于最近一期的房市热浪,目前的工作与文字处理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现定居沪市,在网络中已有数年阅历,早期以足球评论为主,尤其擅长足球美男的发掘工作。《唐传奇》为其青春偶像系列文之一,包括阴谋、爱情、战斗、人性、浪漫等主题,而这些都是胭脂鱼的最爱。历史只是作者披挂上述主题的钩子之一,武侠也如是。

作品推荐:

历史的罗生门,逆天华丽的唐传奇。

人的想像力是有限的,而历史的深度是无穷的。

究竟是谁在创造历史?是彪炳史册的帝王将相?还是湮没于传说中的草莽英雄?

这是一部燕王罗成的全新传记,一本重新撰写的隋唐传奇。

精彩书评:

爱极了《唐传奇》,行云流水般痛快淋漓的故事和作者笔下最符合我心中形象的罗成,真不负我多年的寻觅。

——安安

在作者的笔下,罗成和武林融在了一起,子昭,子逸,充满了诡异和刺激,让小说有了武侠的味道,感觉很不错。

——ttzan

笔法非常细腻,故事流畅,全文有种淡淡的忧伤在内。良辰美景奈何天,看完只能叹一声:奈何!

——yuhuiyou

与历史的结合,以及对以往故事中熟悉事件的详细描写,都让我感觉到这才是比《说唐》和《兴唐》更好的演义小说。

——找唐方的秋水

正文

这些久违的名字

“◎燕垒生”

如果把时钟往回倒拨两万圈,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我住在江南的一个名叫濮院的小镇,记忆所及,这镇子的景致都与在世纪末旅游热时名噪一时的乌镇相去无几——的确,原本不过几公里的距离而已。只是那时却丝毫没有住在旅游胜地的感觉,只觉得这个陈旧的古镇就如邻家那些老人,熟悉,亲切,而又无聊。每年夏天,站在桥头看着白粉墙上新画着的预防血吸虫的宣传画,听那些殷实人家窗缝里晶体管收音机传出懒洋洋的苏州评弹,地上,则满是为阳光晒得焦黄的法国梧桐叶,如手掌般扑在青石板路面上。而桥的那一边,一些人正在狂热地拥挤作一团,仿佛是《列宁在十月》中正在攻打冬宫的赤卫队员。那是个简陋的电影院,正在重映《野猪林》。这部京剧艺术片现在大概只有票友才会看了,可那时确乎成为了全民娱乐。买票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其中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甚至挤到了人们头顶,像一条青虫趴在蚂蚁群上一样,就趴在黑压压的一片人头顶上,向端坐在售票处里的工作人员喊着:“买两张票,当中的!”

在那个缺乏娱乐的年代里,一切都是如此简单,《三国》《隋唐》《西游》《杨家将》《水浒》《说岳》,人们都可以津津有味地谈论大半天,而不必顾忌你的谈话对手是个刚下班的青工还是个手摇蒲扇的老头子。其中谈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隋唐的好汉了。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最早的版本到底是哪几条好汉,可是至今仍然还记得起来那些名字:天下头条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手持一对雷鼓瓮金锤;第二条好汉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手持一条凤翅鎏金镋;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手持一对亮银锤……那时单单这些名字就曾带给我多少激动啊,虽然还不会发“裴”字的音。只是这些渐渐地都已经淡忘了,现在的孩子谈论更多的是圣斗士、樱木花道和《七龙珠》里的孙悟空,大概我也谈得上“甚矣吾衰矣”——直到在胭脂鱼的《唐传奇》里重新看到这些久违的名字。

“罗成第一次看见秦琼,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秦琼身材高大,囚衣也无法掩饰他的英气勃勃,淡金色的面容,微微的胡茬,跪在北平王森严的殿前毫无惧色。罗成心想:难怪张公谨他们几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为他说情,的确是条汉子。”

这个开头非常接近吉川英治改写的《三国》,那里的刘备出场时也是这样的,腰间佩剑,齿白唇红,还有一个红颜知己鸿芙蓉,离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袁于令的《隋史遗文》、无名氏的《说唐》、褚人获的《隋唐演义》都有些远。劈头盖脑一段相貌描写,然后是一段心理描写,这种叙事方法在古典小说中是没有的,只是“罗成”“秦琼”这样的名字却仍然有着说不出的亲切。秦琼秦叔宝,山东好汉,神拳太保小孟尝,虽然在好汉排名中很低,却一直是《隋唐》系列的主角。而手拿五钩神飞亮银枪,骑着闪电白龙驹的罗成,更是传统评书中历来都有的白袍小将角色,突然间看到,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和小朋友争论伍云召到底是第五条还是第六条好汉的年代了,不由得会心一笑。

胭脂鱼是个聪明而富灵气的女子,不过小时候肯定也是个野小子。那时的女孩子对这些袍带书都不太感兴趣,她们的乐趣更在于丢沙包、跳牛皮筋一类的游戏,像胭脂鱼一样对《隋唐》如此感兴趣的实在不多。和传统的《隋唐》不同,她把主角由秦琼换成了罗成。罗成是胭脂鱼小时的偶像,曾见过她所写的一篇写罗成的长文,洋洋洒洒,锦心秀口,不同凡俗,甚至比这篇用心写来的小说更可读。在那篇文章里,她评的是陈荫荣的评书《兴唐传》里的罗成。《兴唐传》的影响很大,后来有一阵子评书的文本屡有印行,《兴唐传》当是发硎之作。《唐传奇》中的罗成就颇有《兴唐传》的影子,心高气傲,英武神俊,不过毕竟加进了许多胭脂鱼自己的理解,所以在她的笔下,罗成更接近于现代人,而不是评书中的那个狂妄少年了。大概太喜欢罗成这个人物了,不客气地说,她笔下的罗成时时刻刻都仿佛在戏台上亮相,有些过于张扬,其他人的光芒都被罗成掩盖住,使得这部长篇小说行文略嫌浮躁。自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事,不能算是缺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年纪在三十上下的人,读到此书,大概都能回忆起小时围着收音机听《隋唐》的乐趣来吧。毕竟时间像流水,不管这比喻有多么落伍老套,仍然不得不承认时间的确像流水,淘尽了古往今来无数英雄,只留下传说,让人想像不已。

那个英雄的年代

“◎阿越”

记得在《特洛伊》中,奥德修斯曾经将那十年的战争誉为英雄的战争,将那个年代誉为英雄的年代,是某某人的年代,是阿喀琉斯的年代,是赫克托尔的年代……就算是神也要在那样的年代褪去金色的光环,在那样的年代,除了英雄,还是英雄!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却不止一次地存在着这样的英雄年代,这样金戈铁马、英雄辈出、豪气干云的年代,往远处说楚汉争霸勉强算得,接下来的是三国群英,后来的五胡乱华,然后英雄们最轰烈的传奇却是演绎在隋末唐初的乱世……

李世民、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裴元庆、王伯当、单雄信、窦建德……他们中有运筹帷幄的帝王、也有决胜于千里的名帅,还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猛将,敌人的鲜血混合着自己的血泪铸就了不朽的传奇,他们鲜明的个性与他们存在的那个英雄的年代,长久而固执地一直保留在岁月的长河中,至今犹自为人传说着。

那个英雄的年代,在我记忆中顶顶鲜明的却是那个白袍银枪的英俊少年,手持五钩神飞枪,沙场中纵横无敌,最后却身中乱箭惨死于淤泥河中。这实实是我对《隋唐演义》最感不平的两处之一,另一处一般也是为着罗成,竟然只把罗成排列为第七条好汉,实在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