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是李世民的靠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孙无忌支持李承乾(第1页)

算起来李承乾离开长安已经一年多,路上用力小半年,在岭南逍遥了大半年。这大半年他见到最大的官就是县令,日常大部分时间不是与老农商谈如何培育水稻,就是教人如何护理胡椒树。

整个人晒得乌漆嘛黑的,没有一点王孙贵族该有的、所谓的高贵气质。

就他这样,长孙无忌看着,还挺顺眼的,至少比李泰看着顺眼,尤其是对王珪言听计从的李泰,非常讨人厌。

长孙无忌是吃过苦的,为人处世也非常圆滑,在这个时间点,他一点也不在意所谓的贵族风范,毕竟他家跟五姓七望相比,也算不上什么。

还年轻的长孙无忌,一心想的还是如何帮助李世民治理好大唐,他一切都是听从李世民的,一切都为了李世民着想。

所以在他眼中,李承乾不仅聪明,能帮助李世民,而且还非常懂变动,从农业方向树立自己的名声。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更喜欢李承乾一点。

这与李治时期的长孙无忌不同,那个时候长孙家已经是豪门第一,张嘴出身闭嘴教养,那个时候,他看不起武媚娘的出身。

果然屁股决定脑袋啊!

李渊一次在朝中提出想要退位,很是正式,阻止其他人的劝说,裴寂都没有做声,众人也就明白,李渊是真想退位,不是说说而已。

而继承人,毫无疑问是李世民,如果李世民做了皇帝,谁做太子?

本来毫无疑问是李承乾,嫡长子,但是李承乾跑得没人影了,而且他给自己选老师的时候,还得罪了一波人,比如王珪。

那群人最终汇集在一起,想搞个大事情。开始拉拢人,还别说,真是有不少人不想让李承乾上位。

大世族不太想,李承乾嘴巴毒,对世族轻视,而且他自己一会种地一会养猪,不是一个高雅的人。

王珪不想,很简单,他是李泰的老师,李泰上位,他才能跟着往前走,这么大年纪了,不考虑第二天自己就起不来,天天就想怎么升官。

裴寂也不太想,他是纯给李世民添堵,他知道李世民看重李承乾。

韦珪与韦家人不想,他们还想捡漏,压根不想这么快就有定下来这个事情。

李世民身为老二,都能上位,为什么身为老大的李承乾地位就要稳如磐石?结果就是李世民还没有上位,很多人为了他的继承人,开始相互攻讦,明争暗斗。

局面有点可笑。

“承乾为我长子,天赐之子,他聪慧,以民为本,你们不要跟着添乱。”李世民如此跟自己心腹们说,他可不想哪个脑子不清楚,做了不合适的事情,到时候他下手还是不下手。

下手就伤感情,不下手就是纵容。

“殿下多虑了,我心中,只有承乾公子。”房玄龄很果断说出这句话,这等于说李世民其他孩子,他都不放在眼里啊。

“承乾公子的确有大才,只是心性不定,还是尽快带回长安比较好。”与李承乾接触较少的杜如晦提出意见,他知道李承乾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在长安种植冬小麦,弄出红薯,以及他们内部才知道的,曲辕犁也是李承乾先想到。

但是他不知道李承乾另外一些事情,李承乾浪的飞起,跟李世民对着干的时候,他生病错过了。

所以他有个错觉,觉得李承乾需要好好管教。

说完这话,其他人都不想说话,也不敢说话,连魏征都低着头。

大家都知道李承乾需要管教,但是谁去?

房玄龄先退一步,他不敢,他没资格,他说不过李承乾。

魏征也退后一点,他自认为怼不过李承乾,而且,他私心还觉得李承乾一心为民,这点比李世民还靠谱点。

对比之下,他觉得李承乾的小毛病,可以不用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