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是李世民的靠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李世民一家都不是省油的灯(第1页)

李泰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倒了在场三个有才华的人。

为尊者讳是常识,在魏晋以前这个尊主要是指皇帝,例如荀子,大儒,儒家三巨头之一。他名况,字卿,是战国时候的人。

在宣帝刘询之前,荀子被人尊称为“荀卿”,这个称呼被叫了几百年,汉宣帝上位后,就改名字了。

宣帝名字是刘询,荀子的“荀卿”就被改称为“孙卿”,就是为了避讳刘洵的名字。

在汉朝那个点,好像是“荀”与“孙”的读音是相通的,荀子就变成了孙子,说是一个读音。据说在那个时候,对帝王讳比普通人高很多,不仅是同样的字,同音的字,哪怕读音相似的字,都要避讳。

但是对家中长辈名字的避讳,“为亲者讳”,就没有这么严格,比如三国时候的荀彧,他有个儿子名字叫荀俣,差不多一个音。

到魏晋以后,这“为亲者讳”就开始向“为尊者讳”看起,家里的长辈名字中的字,不能说,不能用。

这风气经过宋朝发扬光大,到了明清时候再到高峰,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母亲名字是贾敏,她写敏字就少写两笔,说敏字就说成密。

唐朝出在中间,倒也没有这么“为亲者讳”,冯智戴就是冯智玳小弟,也算不上是尊长,但是哪个世家也没有名字读音一样的。

长孙无忌有点卡,满腹经纶被冯家这个操作为难住了。

“可能,”长孙无忌思考了一下,很认真说道:“可能他们不懂礼仪,粗鄙,看到一个好的字,直接就用了。”

他给出了这个答案,不仅李泰接受了,李世民与长孙无垢长舒了一口气。

小孩子的问题啊,角度刁钻。

打发走了李泰,李世民夫妻再细细问李承乾的情况。

母亲主攻吃的如何穿得如何住的如何,有没有长高,有没有饿瘦。

父亲主攻在外有没有惹祸,怎么劝服长孙无忌没有强行带回来他。

长孙无垢的问题还好回答:长高了,没有饿瘦,晒黑了,吃的东西很新鲜,穿的衣服很适合当地天气。

吃的就刚从地里薅出来的,水里捞出来的,真新鲜。

当地天气热,李承乾衣服短一大截,衣服符合当地气候。

长孙无忌发现自己再次到达新境界,他很平稳,很诚恳如此说,把长孙无垢给忽悠过去。

长孙无垢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眼泪就忍不住,李世民抱着她哄。

现场不适合再待下去,长孙无忌退出后就打算去找李泰,好好教训那个小东西。他正愁如何找李泰,就看到李泰在外面凉亭等他。

还装模作样拿了一本书,再认真看。

长孙无忌走进一看,是褚遂良的字,在长孙无忌看来,也就那样,跟自己的差不多。李泰给他行礼,动作优雅,表情恭敬。

“刚才还在说我无能,如此是作甚啊?”

“刚才没有别人,如今在外,我必然要装一下。”李泰神色坦然说了这番话。

“青雀,你……”长孙无忌以前嫌弃李泰像个木头,听了这番话之后,他觉得还不如是个木头,这就是小一点的李承乾啊。

“王珪知道你这个样子么?”

学生有几个不怕老师的,长孙无忌打算吓他一下。

“我第一个老师应该是哥哥,他教会我很多东西。”李泰依旧很胖的脸露出一丝狡猾,“舅舅跟哥哥说也行。”

长孙无忌算是看出来了,李承乾不在长安这两年,李泰都是装的,装的。

什么太子家二公子聪明绝伦,什么李泰尊师重道,懂礼守礼,都在装的。

“累么?”长孙无忌真心问了一句,这么一个小孩子,都这么会装了,怎么不继续下去,能装一辈子,那也不是一般人。

“怎么会不累?而且还只怪舅舅,没有把哥哥带回来。”李泰用非常失望的语气抱怨,“难道我还要装下去,好累,好累,好想哥哥。

哥哥在长安,还能帮我对付老师们,能带我玩,如今就剩下李恪那个木头脑袋,我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