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示以灾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部分(第1页)

,您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慈善事业?”

“为了善有善报。”这类的问题,叶青早有预料,回答地极为干脆。

但是,这个回答却让董言秋感到了意外,一般的慈善家回答这种问题,大体上都是‘出于爱心,不求回报’,他倒好,为了善有善报?你图的是什么回报?

董言秋的采访特点就是想到了就问,提前从来不会搞什么彩排,所以,她也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记者。

此刻,她便直问道:“您做了这么多善事,期望能得到什么样的善报呢?”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我的信仰。”叶青模棱两可地答道:“你看,正是因为之前我做了一些善事,现在,终于找到了攻克癌症的方法,获得了战胜癌症的能力,就是我的善报之一。”

叶青提到了癌症的治疗,可是董言秋却不想这么快切入这个话题,此刻的目的,还处于了解叶青这个人的阶段。

“叶会长,您相信,会因为信仰而强大是吗?”

“是的,事实也是如此,只要你的信仰是正确的。”

“叶会长,您只有25岁,去年三月份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公司白领。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想要了解,您是如何在这九个月里,把慈善事业做到了现在的这种规模?只凭信仰,肯定是不行的,毕竟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董言秋的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在问:做慈善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的个人**。”叶青回道:“我只能说,还是因为善有善报,有幸获得了一次人生的机遇。”

采访不是审问,叶青不愿意说出来的东西,董言秋的求知欲再浓也没有办法,只能转而说道:“据我所知,叶会长除了华青基金会,再没有其他的实体企业了是吗?”

“是的。”

“那么,事业方面,您的人生目标就只是做慈善吗?有没有其他的追求?”

“暂时没有。”叶青微笑答道:“只是做慈善,一辈子都做不完不是吗?”

就这样,叶青总共回答了二十多个与自己有关的个人问题。

采访的前半程,都只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关键的东西肯定要留在后面。董言秋的提问也显得相当温和,并没有展现她以往的伶牙俐齿。

其实,对于叶青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董言秋的心里也是颇具敬意的。毕竟,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了三岁的年轻人,是一个极其罕见的,不求名不求利的,真真正正的慈善家。

也就是今天才知道了,他求得只是‘善有善报’

第263章 别来惹我,我会发狂

第263章 别来惹我,我会狂

采访的后半程。

董言秋开始询问关键性的问题了:“叶会长,您的基金会,每天都会走出十位以上的癌症康复者,请问,您认为癌病这种绝症真的已经被攻克了吗?”

“是的,我们能够治好癌症。”叶青回道:“目前为止,已经有四十七例治愈病例,治愈率为百分之百。”

“所有癌症都可以治愈吗?包括濒临死去的癌症末期?”

“应该说,所有癌症都可以治愈,但不是说所有患者都能够及时得抢救过来。”叶青如实回道:“比如说,个别的末期患者,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了,再加上年龄很大,自身生机溃散,这就不是能不能治好的问题了。只能说,来的太晚了。”

叶青又补充道:“当然,这种情况今后应该会越来越少,只要患者别把自己拖到频临死去的那种程度,能够及时前来治疗,即便是晚期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

“明白了。”董言秋点点头,又道:“叶会长,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数人都在关注着华青基金会的癌症治疗计划,请问,所有患者前来求医,都会受到同样的对待吗?”

这个问题说到点子上了,也是叶青愿意接受专访的原因之一。

叶青原本还略带微笑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说道:“原本,我们的初衷是一视同仁,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病人,都会采取完全相同的对待,来了这里,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渴望救治的病人。可是……”

叶青并不掩饰眼中的冷冽,继续道:“可是前天生的一件事,让我原本的想法,开始有所改变了。董记者,相信你已经知道了,日本津正制药搞出来的绑架、胁迫、投毒事件了吧?”

“是的,我看过那个自白忏悔视频。”董言秋点头道:“我个人的感觉,也是非常的气愤。”

“那些人虽然是留下视频跳了楼,可是,我还是觉得很不解气。”叶青皱着眉头道:“我虽然崇尚做善事,但不等于说,就是一个有着无限包容心的人,我也会小心眼,也会想到报复……所以这两天,我的脑海里甚至闪现过这样的一种念头……”

“什么样的念头,可以告诉我们吗?”董言秋很是配合的问道。

“我在想,是不是拒绝所有日本患者的求医愿望呢”叶青如同一个毫无顾忌的人,毫不在意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必须承认,对日本这个国家,我是心存纠结的,原因就不再啰嗦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

“叶会长,您自己认为,这种想法理智吗?”身为一个记者,采访时,董言秋不应该直接表示反对或是与被采访者进行争论,她只能像这样以问题来做出提醒。

“无所谓理不理智。”叶青淡淡一笑:“这事儿我自己说了算,我喜欢哪些人,就会对这些人投入爱心。我讨厌的人,谁也不能逼着我去爱他们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