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华娱风暴 东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即使记不住什么国际大事,但是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导致日元飞速升值;1987年香港股灾,黑色星期一;1990年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暴涨;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卢元暴跌,从最高时候的1卢布兑2美元下跌到了1400卢布兑1美元。随便哪一件事只要自己抓住机会,都能让人暴富,而自己要做的只是在85年之前积累少量的资金就可以了。

而且自己对于未来通行世界的互联网的了解也是比80年代的人高了一大截,只要以后抓住机会掌握那些个高科技公司少量原始股份,就能够让自己在财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随后和一群人聊了一会儿,就跟着周闰发一起离开了。说到聊天,陈晓峰还在庆幸,还好自己之前大学有个广州的宿舍哥们儿,而且自己无聊还学了些广东话耍帅。虽然自己只是偶尔插几句话,但是大部分还是能够听懂,要不是大学宿舍里有个广东佬,自己可能话都插不进一句。

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到九龙,周闰发带着陈晓峰来到了庙街。

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价格实惠,不管是未出名大明星还是都市白领或者平头百姓一到晚上都喜欢来这里。

而且香港的很多电影都曾在条街道取景。

庙街蕴含着地道的香港情怀,特别是夜市,处处反映着香港的生活文化,每天黄昏时,数百个地摊开始在马路上准备做生意;入夜后,点上灯的地摊,把整条街照得通明,游人顾客纷至沓来,令原来的安静小街,一下子变得人声鼎沸

当然现在正是早上,除了一些早起的上班族之外,没什么人,有些冷清,这让一心想要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庙街夜市的陈晓峰有些失望。

跟着周闰发左拐右拐,来到一个偏僻的小楼,上了二楼,来到一扇门前,使劲敲了敲门,叫了声,“华仔,快起来。”

看着陈晓峰眼中的疑惑,周闰发笑了笑解释道:“这是我一个无线训练班的学弟,在这里租房子住,你先和他住在这里,我那里不方便。”

“不方便?”陈晓峰心底有些疑惑。

看到了陈晓峰的表情,周闰发怕伤到了这位小兄弟的自尊,解释道:“我那里,阿莲和我在那里住。”可能是怕陈晓峰不知道“阿莲”是谁,又解释了一句,“阿莲,我女朋友,下次有空介绍你们认识。”

这时陈晓峰才恍然大悟,表示了解,此时正是1981,这时的发哥正与陈钰莲打得火热,恋的死去活来的,后来好像还为了她自杀过。

“了解,了解,是发嫂吧,小弟提前恭喜了。”陈晓峰一脸笑道。

正说着,门开了,出来一个帅气的年轻人,20岁左右,剑眉眉尾上扬显得很俊酷,眼睛标准的杏仁眼,双眼皮是偏向内双似的双眼皮,恰倒好处,鼻尖有一点长,却又算不上鹰钩鼻更填几分帅气。

陈晓峰一眼就认了出来,刘德华,不老天王,后世几十岁的人了还是帅的掉渣,更何况正年轻的时候。

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天王巨星,影坛影帝,歌坛巨星,影视歌三栖发展的人物。而且刘德华还为了中国影坛的发展,2005年发起亚洲新星导计划,其出品电影《香港制造》、《疯狂的石头》、《桃姐》等声名远扬,2005年成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电影百年形象大使。

刘德华1994年还成了慈善基金会,乃政府认可之慈善机构,但却从来没有公开募款,也从来没有主动公开过,累计行善数百起,随着5。12地震的行善,这一基金会才被人渐渐知道。

这是一个能力和品行都兼备的天才人物。

陈晓峰还在努力克制着自己心中的激动,这时发哥说话了,指着陈晓峰对着华仔介绍说:“华仔,这是我认识的一个小兄弟,内地来的,先在你这里歇一歇脚,你叫他阿峰就行了。”

然后又对着陈晓峰说道:“这是华仔,刚从无线培训班毕业,在邵氏影城里面跑龙套。你叫

他华仔就行,别看现在华仔只是跑龙套,但是就凭华仔的这相貌和平时的勤奋,以后绝对会红。”

天王巨星呀,要是在另一个时空,哪有可能这么近距离接触,陈晓峰赶紧上前握手,说道:“阿华,你好,你好,叫我阿峰就行,我就一逃港者,没个落脚地,幸得发哥照顾,不然还不知道如何是好,以后还望多多关照。”

“没事,没事,我也就是一个跑龙套的,还是发哥帮着介绍的,一边练习演技,一边赚些生活费用,你和发哥一样叫我华仔。”华仔一听发哥说他以后一定会红,有些高兴的找不到北了。

等两人认识之后,发哥拿出钱包,塞了几张钱给陈晓峰,口里说道:“华仔,这两天多多照顾一下阿峰,他刚从大陆过来,还什么都不熟,等我求方姨出面给阿峰办了身份证,再过来。”

说完就要走,两人赶紧送着出了门。

第三章 黑户的日子

送走了周闰发,两人回到了出租屋,进了门,陈晓峰从见了大明星的喜悦中冷静了下来,重新打量着屋子。

一张单人床,上下两个床位,再加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几个方椅。

陈晓峰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窄小。比后世大陆的出租屋还要差,但是现在也没有办法,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又没有钱,先将就着住,等有了钱再考虑搬出去。

两人重新认识了一下。

刘德华伸出手和陈晓峰握了握,“刘德华,你叫陈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