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日常类似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第1页)

四爷合上书,拢着她的头发道:&ldo;醒了?叫他们进来侍候吧。&rdo;

她护住胸口推他道:&ldo;你先出去。&rdo;

四爷放下书,无奈起身:&ldo;好,好,好,爷出去。&rdo;转头见她乌云散乱,露出白玉般肥嫩的肩臂拥住绵被,伸手在她还犹带余韵的脸上摸了一把,道:&ldo;真是脾气越来越大,现在都敢撵爷出去了。&rdo;

他面带笑意的披衣起身去了寝室,刚才两人胡闹时是在西侧间。屋里的丫头都避出去了。

她赶紧去屏风后穿上衣服才叫人玉瓶等人进来,换了衣服再洗漱收拾,折腾一场都快八点半了。掀起帘子后,四爷又回到西侧间来,她道:&ldo;爷晚上想用点什么?都这个时辰了。&rdo;

他坐下道:&ldo;随意吧。&rdo;

因为四爷在东小院,所以刘太监早就准备好晚膳了,虽然主子们这会儿才叫膳,七八个大灶一起捅开也是快得很。那边膳盒刚准备好,这边菜都出锅了。

见苏培盛小心翼翼的领着人把膳盒都提走,刘太监抹了把汗道:&ldo;行了,今天晚上没事了。留两个灶,备着主子加菜,其他人都可以歇了。&rdo;

膳房里的人这会儿才算下工了。各案大厨跟刘太监打过招呼后就都回去休息了,只留下各自的徒弟收拾案板灶台。

刘太监却没走,小路子好奇的问:&ldo;师傅,这点小事jiāo给我就行了,你回去躺躺呗?&rdo;

刘太监搬了个墩坐在门槛处,乍一看跟乡下蹲路边的老大爷差不离,小路子就马上想起家乡那个跑了老婆儿子又不肯养的老根头,就是这么天天坐在他们家破烂的大门前,呆呆望着来往的村人。

小路子不讨厌老根头,因为这老头还曾经给过他一把gān大枣。不过后来他就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从村里出来的了。是跑太远找不着回家的路?还是被路过村子的拐子骗出来的?还是爹妈打他,他才逃出来的?

反正他能记得的就是没饭吃,肚子饿,听人说切了子孙根就有饭吃,他就……就这么着成了太监。

想起以前的事总叫小路子觉得像做梦。他盛了碗汤给刘太监端过去,道:&ldo;师傅喝碗汤吧,您要真不想回去,也别跟这坐着,这门口的风多硬啊。&rdo;

刘太监接过汤喝了一口,温和笑道:&ldo;小子,知道你孝顺师傅。&rdo;

小路子度他话里意思,好像后面还有话就没走。

停了一会儿,刘太监慢慢道:&ldo;等等看,正院那边说不定会来人。&rdo;

小路子笑道:&ldo;师傅您这就是开玩笑了,正院的人经年累月也不见得到前面来一回,再说就是他们来也不会到膳房来了。&rdo;话音刚落,就见一个脸生的太监身后跟着人,抬着一个砂锅过来了。

小路子的下巴都快掉了,看着刘太监心道:师傅您会算命啊?

刘太监早就把碗往地上一放迎上去了,连连躬腰后跟着那人一起过来,对小路子道:&ldo;赶紧腾个灶,这是福晋赏给两个阿哥的夜宵。&rdo;

来人是福晋正院的大太监,他往常来都是gān传话给苏培盛这样的事,上次送八宝ji也是他。小路子腾了个灶,看着两人把砂锅放上去,可能也是刚从那边的灶上端下来,刚放上去就翻花滚沸,浓浓的牛rou浓香飘出来。

可惜小路子天天在膳房,什么好东西不说都吃过,但绝对都闻过了。他闻到汤味先在心里想的是:熬了有四个时辰了,中午之后才开始熬,底料是牛大骨,之后用ji茸吸走渣子浮沫,再用清汤炖的这个牛rou。火候是还欠点,但闻着味倒是还行。

刘太监笑呵呵的正应付那人,道:&ldo;咱家这就给阿哥们送去,您就放心吧。&rdo;

前脚送走那人,回头他就对小路子说:&ldo;什么好东西叫你跟这走不动了?&rdo;一边说,一边盛出小半勺尝了,完了道:&ldo;倒了吧,这东西不能进主子的嘴。&rdo;

小路子麻利的把一锅滚香的牛rou汤提出来倒进了灶间外头的泔水桶,回来道:&ldo;师傅,这汤哪儿不对啊?&rdo;

刘太监赏了他一个脑瓜崩,道:&ldo;师傅今天就教你两句:不是咱亲眼看着熬的,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的,都不能经过咱的手送到主子跟前去。哪怕它就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东西,不是咱自己动手做的,它就是仙丹也要倒了。&rdo;

小路子还在品师傅话里的意思。

刘太监对小路子道:&ldo;这回是真没事了,收拾了回去歇吧。&rdo;说完他就走了。

留下小路子在灶间收拾剩下的灶台,看看那泔水桶,轻轻给了自己一巴掌,骂道:&ldo;就你这点道行,还是乖乖在师傅手底下熬吧。&rdo;

书房那边的角房里,张德胜一直在守着,见膳房只留了两盏灯,其余的都熄了,不由得打了个哈欠。

过了会儿,赵全保小跑着过来跟他说:&ldo;张哥哥,苏爷爷叫我来给你说一声,今晚主子爷歇在东小院了。&rdo;

张德胜笑眯眯道:&ldo;得了,辛苦你跑这一趟,快回去吧。告诉苏爷爷,我这就锁门,你走后这前院就封了。&rdo;

两人一起出去,张德胜送赵全保从小门出去,回来就叫人敲了响板。各处锁门,熄灯。府卫巡夜,遇见随意乱走的不问缘由,统统拿下。

此时,永和宫里,德妃却毫无睡意。

她端坐在寝殿暖阁里,身边站着永和宫的嬷嬷、姑姑和两个答应。不算大的屋子也站满了人。

屋里落针可闻。

半晌,德妃才平静道:&ldo;既然是万岁爷的意思,那咱们就照办。&rdo;她对嬷嬷道,&ldo;嬷嬷去查问,永和宫里所有认gān亲的,结菜户的统统录了名字,如实报我。&rdo;

那嬷嬷犹豫的看看屋里剩下的人,见无人出来说话,只好福身道:&ldo;奴婢这就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