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长白山下好种田全文免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部分(第1页)

了一下,请爹爹在附近看看,有没有好地要往外卖的。到时候买上一两百亩,留作祭田。咱们林家,以后也会越来越兴旺的,这祭田可以租出去,每年的收入,就留着家里的祭祀和孩子上学。这样,也算是我们给林家留下点东西了。“

这个,是前两天静涵才想到的。如今子轩在外做官,子文或许将来也有可能出去,那么家里呢?逢年过节的,以后总要有个人来给祖宗祭祀。有了祭田,就不会再动用哪家的钱款,而是直接从祭田的收入里出这份钱就行了。

再者,一个家族想要兴旺,必定不是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行的,必须得从亲族里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行。林家如今人丁不算旺盛,但是从现在开始,就得努力去培养了。

子轩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周村长连忙笑道,“这个好,听说那些大家族都是有祭田的。如今林家也有人做了官,是该按照这个来办。行,子轩不愧是出去做官的人,想的周到。”

老爷子听了这个,心里也是暗暗赞许,面上却没有露出来,“恩,这么办倒也可行。老大啊,这件事你放在心上,等着开春了就好好的四处去找寻找寻啊,一定得找块好地才行。”

对于分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了,于是周村长就写了分家的文书,子轩和子文全都按了手印。这样,就算是分家完成了。

以后林家的一切,都归子文所有,子文未成亲之前,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等着子文成亲了,就搬出林家老宅,自己另外找住处。这林家的老宅,等到兴家两口子百年之后,是归子文的。

分家的事情弄完,兴家就让人摆了酒席,留大家在这吃顿饭。

酒席之上,大家又是好一顿夸赞兴家有福气,子轩和子文都出息还孝顺,倒是吧兴家给乐得合不上嘴。

等到酒足饭饱,大家各自回家去了。

二林夫妻回到家里,跟家里人说了这边的事情。那玉桃就挨到了母亲的身边来,“娘,你看看我大伯家啊,原来大堂哥竟然那么有钱呢。五千两啊,拿出来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再加上给我大伯的供养,还要买两块地,这总共加起来,还不得一万多的银子啊?天老爷,这么老些银子,他们都是怎么挣来的啊?娘,你说大伯家那么富裕,为啥就不能帮衬咱们一把呢?他们多少的漏点出来,可就够咱们过一辈子的了。”

刘氏刚想接女儿的话,那边的二林就朝着玉桃喊上了,“你个死丫头,给我闭嘴。成天的就你事多,挑三拨四的,还没嫁人呢,就学了这嚼舌子的臭毛病。人家有钱,那是人家的,跟咱家有什么关系?我们是缺你吃了,还是少你穿了?”

兴业从来就没有发过这样大的火,他对于妻子,一直是非常敬重,或者说是惧怕的。刘氏疼闺女,什么事都依着闺女的,所以兴业也就跟着一样,玉桃说东,他都不带往西的。“你也不看看,你都多大了,明年就得嫁人。就你这一身的臭毛病,到了婆家,还不得让人给撵回来啊?”

玉桃自从子福的妻子进了门,就成天的在那挑弄是非,捅咕着刘氏给儿媳妇立规矩。可是这子福的媳妇也不是一般人,说话办事的,滴水不漏。要是刘氏拿捏的太厉害了,她一样也敢顶着来,所以这阵子,家里可是并不平静。兴业每天被这些女人给闹腾的脑仁疼,正好今天借机会就收拾一下闺女。

玉桃一听父亲这么说自己,立时就不干了,扑到母亲的怀里,大哭了起来。“娘啊,你看看我爹,他就这么咒骂女儿啊。哪有这样当人爹爹的,竟然说女儿会让人给撵回来的?”

刘氏挑眉看了看丈夫,“当家的,你这是干啥?玉桃是咱闺女,你就这么看不得她的好?非得要这样说她?”

“你少在那护着她,你听听她刚才说的那叫什么话?啥叫人家手里漏下点来,就够咱过一辈子的了?如今子轩已经答应了每年给咱两百丈的参土,这是多少钱你算过没有?一年光是省下来不用往朝廷交的棒槌,那就是八百斤啊。八百斤的棒槌,这不得卖五六百两了么?这就是咱们偏得的,更不用说那二百丈棒槌能卖出来多少钱了。你们咋就不动脑子想想啊,这钱可是咱们自己实打实挣的,花着心里也踏实啊。”

“成天的想着别人能给你多少,别人给的再多,那也是给的,不是你自己挣来的。你花着心里就不虚的慌?玉桃,你这阵子成天的在家里瞎搅合,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可告诉你,你要是再这样,我立马就跟那边商量一下,直接就把你送过去嫁了。让婆家人也给你立立规矩,好好地管教管教。”兴业看样子是忍无可忍了,他这样一个怕媳妇的,今天都跟媳妇来硬的了。“以后都给我记住了,不许再提什么沾光不沾光的事情。咱们这样,已经是沾了不少的光了。以后子福他们有了孩子,咱们都不用花钱,就可以送他们去念书了。若是哪天后辈子孙真的能有个出息的,咱们二房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过年

自从分了家之后,林家就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老爷子虽然心里还有点不甘心,可是依旧打起精神,笑呵呵的和家人度过了新年。

正月初一,二林家的几个孩子都过来拜年,再加上子轩子文这些人聚在一起,大家在一起热闹了一次。子福的媳妇是个挺爽利的性子,属于那种泼辣能干的类型,倒是比较对静涵的眼缘。静涵和她聊得挺不错的,等着他们要走的时候,送了不少的东西。惹得玉桃一顿羡慕。

等到正月初三,就是出门子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了。北方的习俗不一样,要送完年媳妇才能回娘家的,基本上都是初二的晚上才送年,所以就只能初三回娘家了。

正月初三一早,玉梅就领着丈夫和孩子回来了,虽然是就在一个村子里,可是这规矩也得守着。

静涵和子轩抱着孩子,带着人,回到了镇上。

志祥和婉婷,文翰和秀云,一大早几带着人回县城去了,而文成则是和玉珍去了孙家。薛氏和朱氏都没娘家可回,自然是在家的,另外,可就是这婿门子的姑娘了。

静婉和静娴自然是不用说,她们一直就住在家里的。庆年和慧心,鹏程和静雅,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再加上子轩和静涵,今天就是这婿嫁的女儿们相聚的日子。

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很高兴,今年这个年过的,算得上是最开心的一年了。儿孙环绕,四世同堂,这是老爷子努力了一辈子的梦想。

大家走坐在一起说话唠嗑的,难免就说起来了林家的事情。老爷子一听说林家也分家了,不由得叹了口气,“行啊,该分就分吧,省得以后再闹腾。倒是这个祭田的事情,做的不错。老大啊,咱们家是不是也得这么办啊?”

志新点头,“爹,你还别说,这个法子不错呢。这样,等文翰他们回来,咱们也好好的商议一下。咱们家的人口多,如今这辈小的也出息,是该把这个事情办了。”

老爷子又看向庆年,“庆年啊,陶家老宅那头,后来怎么办了?”

陶庆年也不瞒着,就把老宅的事情说了。那些要债的,后来真的去了老宅。那时陶家老爷子已经回来了,赶在人家来之前,把家给分了。陶庆余一家子半夜偷偷的跑了,去妻子冯氏的娘家躲避。而庆丰两口子,则是被老爷子勒令,必须在老宅里等着追债的人。

等到那些追债的人来了,把陶家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拿走了,房契已经在人家的手上,自然房子是保不住的。但是这些还不够,当初景明借了一千两,利滚利的,最后成了两千四百两。那房子也就值二百两,从陶家找出来了银子和值钱的东西,最后能折一千两,还有一千二百两没有着落。最后那些人还是把景明给带走了,说是什么时候陶家人凑够了钱,就去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