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贵女长赢 繁朵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部分(第1页)

客气气处着罢!往后没准还有用得上她的地方!”

又教训两个使女,“行事之前用一用脑子!损人利己,固然不合道德,总归还有好处!但也要好处大过了违背道德再去作;损人不利己——这不是有病是什么?!商贾都知道不能做赔本的生意,何况是咱们?!”

百花、百灵恭恭敬敬的领受:“婢子谨遵小姐之命!”

☆、33。第三十三章 妯娌

第164节第三十三章 妯娌

数日后也不知道是不是端木芯淼不耐烦总被苏家请过府,还是季去病那边不在乎一个邓老夫人了,良心发现——整个人消瘦了一圈的苏夫人终于带着邓老夫人病情业已稳定、此后只要长期静养便可的好消息回了家。

而享受了快半个月辰初或更晚起身、日日悠闲而度的卫长嬴也正式开始了在婆婆手底下过日子的生涯。

苏夫人回来当日,三个媳妇当然要亲自去迎着。看到下车的苏夫人明显憔悴消瘦了不少,刘氏第一个落了泪:“母亲怎么操劳成这个样子?也不叫媳妇们过去伺候!”

端木氏也是紧接着嘘寒问暖:“母亲这些日子乏得很了,快点进屋里去坐着!”看似接着刘氏的话表关心,其实却暗踩了刘氏一脚——你也看到婆婆这么累这么疲惫了,还要堵着人在车边说话,不知道先请婆婆进屋坐下来再说吗?可见你就是想表现自己的孝顺,哪儿像我是真心关心人?

刘氏脸色一僵,随即亲热的上前扶了苏夫人:“二弟妹说的对,看媳妇都心疼糊涂了,竟忘记先扶母亲进去。”

作为新妇也是现在最小的媳妇,卫长嬴不好和嫂子们争着搀扶苏夫人,只能眼观鼻、鼻观心、恭恭敬敬垂手侍立在旁,柔顺的道上一句:“母亲请屋里坐,媳妇已叫人备好了参茶,是方才才煎好的。满楼说母亲爱在参茶里加些蜜,媳妇加了一勺,也不知道多了还是少了?”

对于长媳与次媳的表现,苏夫人看在眼里,并不意外——横竖这两个媳妇进门都这么多年了,哪里好哪里不好,她也是心知肚明。苏夫人自己也是从媳妇过来的,媳妇之间掐尖要强的争个宠,只要不过分,她也装着糊涂,不是说不聋不痴不做家翁吗?

所以这回苏夫人最留意的还是新进门的三媳卫长嬴,见她没有和两个嫂子抢着问候,心想倒还能沉得住气;后来刘氏扶住苏夫人一边手臂时,苏夫人有意走了两步,侧过身子,让卫长嬴和自己的距离与端木氏仿佛,然而卫长嬴却谦逊的任由二嫂上前扶住婆婆,并无争夺之意。

倒还有几分谦逊之心!

苏夫人心下暗暗点头,新进门的媳妇大抵急于表现,只是若是急着表现到了与嫂子们争抢,那就显得太过要强、不够谦逊了。

如今又听卫长嬴借着刘氏发话要扶苏夫人进屋,恰到好处的说了这番体贴的话,颇有些不声不响一鸣惊人的意思,苏夫人不由一哂:还道这三媳会在进屋后再表现,没想到这会就有话等着了。

而且这番话也是用了心思的,参茶能够恢复疲劳、助长精神,足见卫长嬴的体贴,更体贴的是她还从留守上房的大使女满楼那里打听到苏夫人喝参茶的习惯。

这也是暗示她是得到了满楼的认可,这种口风严谨的大使女才会将苏夫人平常的小习惯直言相告。而表示不知道加多少蜜,却又是暗示她只是出于孝顺体贴才会去打听苏夫人的这些小习惯,并未深入去问一些不该问的问题。

不管是身边姑姑指点、还是自己的心思灵巧,传闻中因为是父母独女、还是父母婚后近十年才有的女儿,深得长辈喜爱,自幼集合家钟爱于一身——这种掌上明珠出阁能做到这一步,在苏夫人看来也可以过关了。

只是感觉到扶着自己的长媳、次媳有轻微的难以察觉的僵直,苏夫人不易察觉的笑了笑:在她这个婆婆跟前,三媳是能过关了,却不知道两个嫂子那儿,这个媳妇要怎么对付?刘氏与端木氏可都不是善与之辈……

沈藏锋是沈家如今当作下任阀主栽培的子嗣,他的正妻,苏夫人自也按照沈家未来当家主母的要求栽培。虽然知道长媳、次媳接下来必会对这个弟妹有所回报,苏夫人也没打算插手:往后卫长嬴要处理这样的暗手挑衅多着呢,如今就当练手好了,横竖有她这个婆婆看着,凡事总有底线,不怕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等苏夫人被前呼后拥的送进屋落座,卫长嬴亲手毕恭毕敬敬上参茶,苏夫人呷一口,赞许的点了点头,等卫长嬴正要露出笑色,又淡淡的道:“蜜搁多了点儿,下回换把小点的勺子。”

卫长嬴忙福了一福,道:“是,都怪媳妇没问仔细,媳妇这就给母亲换一盏?”

“也不妨事。”苏夫人见她态度还不错,没有流露出委屈不忿之色,也给了个台阶,“这几日又是担心又是忙碌,嘴里都发苦了,甜一些倒是正好。往后你再沏这茶,再少放点就是。这一盏我喝着正好。”

刘氏就笑容满面的道:“之前母亲将那对比翼栖连理枝血玉对簪使人送到凤州去给三弟妹时,咱们妯娌还有些吃味,倒不是说旁的,咱们过门之后,母亲待咱们也是如嫡亲女儿一样。只是咱们没进门前可都没得过母亲的东西,不怕母亲怪罪,媳妇当时可是羡慕三弟妹得紧!如今看三弟妹对母亲这份细致的体贴,竟连媳妇与二弟妹这两个进门有些年的媳妇都不如!才知道母亲可不是白疼三弟妹,三弟妹的贤惠体贴,还真不是媳妇与二弟妹能比的!”

端木氏在无花庭里藏了好几天,终于把脸上的伤养好了,此刻也神情恬静的微笑接话:“母亲的眼力,什么时候出过差错?”

两个嫂子一搭一唱,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在说卫长嬴如今这么殷勤,不过是冲着苏夫人的偏爱、尤其是那对比翼栖连理枝血玉对簪罢了。

苏夫人也不说话,只淡笑着,慢慢品着参茶。

卫长嬴转过头来看了眼两个嫂子,大大方方的笑了笑:“母亲的眼力哪里能不好呢?就说大嫂子讲的这件事儿,换了旁人家,母亲这样疼我,做嫂子的又居长,总归会惶恐的。可大嫂子、二嫂子却心胸坦荡不计较,这都是母亲的好眼力,给我选了两个好嫂子!不瞒母亲和嫂子们,当初我出阁的时候,我娘家母亲就和我说,我要是嫁到旁人家去,千里迢迢的,娘家少不得要担心妯娌之间。可因为是做母亲的媳妇,我娘家母亲就说了,母亲最是重规矩,眼界儿也高,我的嫂子们和往后的弟妹们,那是一定贤德良善好相处的!如今可不就是应了我娘家母亲的话?”

刘氏、端木氏一噎——惶恐?

卫长嬴用的这个词,非常值得商榷:她先说苏夫人疼爱她,再点出刘氏、端木氏比起她来都居长,然后说惶恐……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不就是在说,作为婆婆的苏夫人,将陪嫁的贵重钗环越过你们两个已经进门多年又生儿育女的媳妇不传,独独传了当时还没进门的卫长嬴——你们这两个长媳、次媳有没有想过这是你们做的不够好,不够好到了空占着居长的名份,却让婆婆宁可把钗环传给没进门的准媳妇都不给你们!

你们难道不觉得惶恐吗???

难道不应该惶恐吗?

所以后来的“心胸坦荡不计较”看着是称赞刘氏与端木氏,实际上却是反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