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三国策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部分(第1页)

果不出贾诩所料,韩遂的使者韦康在三日后到达了,韦康大约在三十岁上下,身长八尺有余,可以说相当的高大瘦削,一张四四方方的国字脸庞透着黝黑,他是凉州牧韦端的弟弟,同时也是陈仓令。

韦端这个凉州牧其实来得有些不太光彩,作为凉州的清流名士,韦端的手上没有兵马,自然也就没有人当他是个人物。

建安二年钟繇初任司隶校尉时,一直在扶风郡槐里观望等待的韦端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竭尽所能开始巴结钟繇,当时虽然李催郭汜已势衰了,但雍州一带的西凉势力大大小小还是有足够的份量,虽然钟繇曾在西凉军当权时左右逢源过,但随着曹操新封官职的落到钟繇头上,西凉势力对钟繇的猜惮也是相当深的。

在这个时候,韦端的公然示好让钟繇心中大快,双方各为所谋,反应热烈,一来二去的两人就打得火热。韦端作为凉州清流名家,在西凉清流聚会时,大力吹捧钟繇,使钟繇在长安的处境渐渐好转,钟繇则投桃报李,连着提拔了韦端的几个亲戚,韦康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个韦康,倒也不是全然无名的人物,在十五岁时韦康就担任了扶风郡主薄的官职,当时的太尉杨虎曾赞许说: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所以,在见到韦康之后,深知以后还要仰仗韦氏出力的贾诩便客套道:“韦元将气宇昂扬,当是人中翘楚,怪不得杨太尉会赞许有加!”

韦康恭敬的施礼道:“那是杨太尉过誉了,康不过是沾了点虚名罢了。”清流名士讲究的就是这一套虚假客套的东西,对于这些,贾诩和韦康都是运用的驾轻就熟。

一番寒喧过后,韦康终于说明了来意,他道:“康此来,只是为西羌韩盟主带一封信来,请校尉和参军大人过目!”说罢,韦康从袖口内取出一封书信。

贾诩和钟繇对视一笑,韦康将自己此来的目的说得单纯之级,好像他是完全站在口立立场上似的。可是若只是为了传送封书信,韦康只须派一个下人来就可以了,完全不必亲自跑一趟长安。

浑水摸鱼——,对于缺少实力做靠山的韦氏家族来说,司隶校尉钟繇和钟繇背后的曹操才是他们家族昌盛的保证,有亲近效力的机会,韦端韦康不加把劲,岂不是错过了机会。

贾诩接过书信,也不忙着拆开观看,他朝着韦康微微一笑,问道:“诩临从许都来时,还听说西羌韩盟主兵围天水郡,马腾连吃败仗,如何短短二个月不到形势倏变,反过来韩盟主要求救于我们了?”

有心为朝廷效力的韦康对此自然也不隐瞒,他道:“是这样的,在上个月韩遂出人意料的在北原城吃了一个大败仗,所辖的三万精兵伤亡殆尽,参与讨马联盟的其他势力随后是纷纷回兵自保,现在马腾的兵马已快攻到金城了,韩遂纵是再有智谋,也无法挽回败局。”

“元将可听得北原具体的战况是怎样展的?”贾诩问道。

韦康摇了摇头,道:“由于我们和韩遂关系较好,马腾对于陈仓这边相当的警觉,现在天水郡一带已为马家控制,斥侯很难渗透过去,不过,我们听得消息说有一支来自南方的军队参与了北原大战。”

听到这里,贾诩眼中一道凌厉的光芒闪过,以韩遂的心机,对付马腾绰绰有余,难道说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出现,从许都出之时,曹操曾告诫说南方的逆贼高宠派了一支人马前往凉州,莫非是他们——

想不到紧追慢赶还是落了后手,贾诩只得无奈的苦笑。

是夜,贾诩房内的***几乎一夜未熄,清早,他着人将韦康唤来,说道:“元将,你先回去告诉休甫,就说五日后我与钟校尉会赶到陈仓,到时我们会颁布韩廷诏令,召集凉州大大小小的势力参与此会,共谋会盟大计!”

贾诩不愧是老狐狸,在一夜长考之后,他毅然做出了提议召开会盟会议的方案,韩遂势力衰败,早就有心窥视盟主宝座的诸雄岂会干休,如果借着这个机会,笼络诸豪结成对抗马家的联盟,将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那样一来既可以将许久以来失去控制的主动权掌控到朝廷的手中,又能对亲近高宠的马氏势力进行强有力的遏制。

第四卷 蜀道难 第一百七十六章 赤胆忠心

在确实了庞统担当第二批入凉选之后,高宠即郑重的请来庞统与之详谈,从未来争霸中原的设想,拓展到整个战局的要点;在全面分析自己这一方和曹操一方的优劣的同时,高宠直接而又明白无误的告知庞统,这一次决战西凉的目的和意义。

其实,也不用高宠多费口舌,以庞统的眼力和才干也看出了打破全局的关键,就在于西北这一块孤悬一陲的棋筋的死与活。

若生,则可盘活全局,起到掩杀敌后牵制曹操的巨大作用。

若死,则只能硬碰硬的与曹操死拼,那样的变数实在太大。

建安六年腊月冬,庞统卸下原先担负的招揽荆襄人才的任务,立即着手准备挑选精干的官员与之同往,这个任务同样的艰巨,碌碌之辈固然是排不上号,但有能力的人未必都愿意离开富庶的荆襄,去到西凉那个风沙满天的不毛之地。

安逸是庸懒者的温床,苦厄是矢志者的阶梯。

在这一点上,年轻人比之年长者会少许多顾虑,多一些豪情,在高宠布了支援凉州的告令之后,报名最勇跃的是来自天威学府的学子们。

这一所创办于豫章初起之时的学府这些年来也随着高宠势力的不断扩展而更具规模,在坚持原先的士、庶录取比例不变基础上,学科的内容也为适应科考而有了很大的充实,在“习武为战、学文兴邦”的方针鼓励下,从这里毕业的学子比他们的父辈更具有实干和开拓精神。他们无疑将成为江东以后的栋梁。

最终。五百名精心挑选出来奔赴西凉的人选中,有三百五十一人出自天威学府,其它的一百四十九人也是从各郡、县层层选拔出来的后备官员。他们组成了第二批入凉的主要力量。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高宠既感到满意,又有些担心。年轻意味着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年轻也意味着要承受可能的失败,要付出成熟的代价。

让高宠同样感到惊喜的是在这五百人中出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6绩和张温。当年怀橘的6郎如今已是年方十五的翩翩美少年了,在高宠的授意下,6绩进入到了天威学府专攻文史,于各类文书简牍他已经驾轻就熟,而张温在经过吴郡主薄任上的锻炼之后,实干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临别送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冬雪将襄阳城外的驿道装扮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点点银花装缀的枝头上。或许刚刚融化的积雪一滴二滴的落下,化作晶莹一片。

“吱呀——吱呀!”脚步踩在上面。阴冷透过靴底,涌起一阵寒意。倏然下降的天气让许多自持年轻力壮穿得不多的学子跺起了脚。

高宠巡视着队伍,他一边解下披在身上的大氅,覆到身畔一名年轻的少年身上。一边微笑道:“这一场大雪来得真是时候,你们还没有到达凉州,就提早感受到西北的恶劣天气了。这是在欢迎大家呢!等真正到了凉州,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候在前面,现在,你们告诉我,能不能坚持下去?”

“能!”一双双炽热而又年轻的目光追随着高宠的身影,宠帅——,这两个字在这些江东学子的眼中,早已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一尊神。

“好——,临行之前我有句话要告诉大家,年轻没有失败,因为年轻意味着你们还有重来的机会,当你们遇到困境时,一定要记住,失败不可怕,可怕的只是失败了以后爬不起来,今天你们能勇敢的站出来报名到西凉去,你们已经足以为自己的决定自豪,而当他日大家再一次回到这里时,你们将成为人人倾慕的英雄。”高宠的声音激昂而澎湃,带着一种无法让人摆脱的诱惑力。

英雄——,是每一个男人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许多人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们至死无悔。

埋骨青山畔,不羁故乡回。当热血的理想在胸口激荡沸腾时,当建功立业的渴望占据全部的身心时,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此时此刻,望着这些即将远赴西凉的勇士,高宠心中也一样起伏难平,曾几何时,年轻的自己也如这些义无反顾的勇士一样,用青春与鲜血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今天,看着他们,高宠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