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龙鹰和狮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部分(第1页)

东方侠一进来,就看到这个人的背影,看到这个人正在凝神而立,聚神汇神的沉浸于书法的艺术之中。

他走了过去,抬手止住上前招待他的服务员,默默的站在那个人的身边,看那个人作画。

那个人也不知有没有感到有人来到身旁,仍然聚神汇神的作画。

东方侠看到,那人刚刚画完一幅中国山水画,正在落款题名。

那个人的山水画,意境优雅、朦胧、淡远,颇得中国山水画的神韵。

那个人的书法行文潇洒,字体隽永,舒展收放,都很有二王的气势。

山水画上,远处是一派朦胧淡远的远山,中间是一间简陋的草房,近处却是一枚傲然怒放的梅花。淡淡的白雪,衬托鲜艳夺目的红色梅花,以人一种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时,这个人正在点梅字上面的最后一点。

他点完最后一点,以手持笔,站在桌前,审视着自己的作品。

东方侠拊掌笑道:“先生以淡淡的白色宣纸来做白雪的底色,以细劲流畅的黑色细线描勒山川房屋的线条,以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突出梅花的鲜艳夺目,显得绮罗绚烂,真令人几乎拍案叫绝。”

那个人缓缓回过头来。

他年约三十多岁,面容清瘦俊朗,说不出的潇逸,说不出的洒脱,眉宇间却偏偏带着一种冷狠孤傲的神色,破坏了他这份恬静秀气,却使他看来更有一份让人心动的魅力。

那个人望着东方侠,微微一笑,说:“先生过奖!献丑献丑!贻笑方家了!”

他不笑时,显得冷狠孤傲,高不可攀,在他微微而笑时,笑的好看极了,那样有男子汉的气概,又温柔,又飘逸,又洒脱,他身子又高又瘦,眉毛又粗又长,眼睛又亮又黑,神采飞扬又含蓄节制。

东方侠对这样俊朗清秀的人物,心有好感,微笑道:“在下不是方家,只不过对书画略识皮毛,些见识浅薄的评价,还希望先生不要见笑。我姓杜(时刻保持警惕),请教先生大名?”

那人笑道:“我姓余,余含义。杜先生请坐。”

东方侠和余含义一起坐下。

余含义招手让服务员奉茶上来,说:“余平生懒散,时常羡慕古人的‘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弄扁舟’的洒脱,可是我辈终是碌碌庸人,没有古人的豁达,以至俗务缠身,在此地经营一间小小的茶楼。让杜先生见笑了!”

东方侠笑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余先生乃闹市中的隐者,何笑之有?只有羡慕而已!”

余含义笑道:“隐者不敢当,只不过是为绳头小利见利忘义而摧眉折腰事贵权的一商贾。杜先生何处人氏?在何处高就?”

东方侠被余含义的文言文搞得有点头昏,只好直说:“我是东北人,开了一家电脑公司。这次来深圳是做生意的。”

他受不了余含义的文言文,余含义却谈兴正浓,拉起东方侠的手,一起站起来,说:“今日难得遇到杜先生,请杜先生欣赏一下小弟的字画。”

余含义拉着东方侠来到墙壁前,向悬挂在墙壁上的字画一一看去。

此时的天色慢慢暗了下来,茶楼里面燃起仿古的宫灯。

那些字画,每一幅字画下面,都有一盏宫灯,所以茶楼里灯火通明,却不显得刺眼。

宫灯在后面衬托出明亮的光线,更使得字画上的图案看起来,不但清晰异常,而且有一种意境悠远的朦胧感。

东方侠对书画也颇有研究,仔细看去,第一幅画面,是一幅山水素描图,远山近水,小桥楼阁,粗线绣山,细线绣水,线条清晰,正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局部图。

虽说是赝品,却也可以看出,仿画者很有功力。

他看到这《千里江山图》下面的有一行小小的楷书,写得是:衡阳散人涂鸦,愧对于王师希孟夫子。

东方侠惊奇的看了余含义一眼,佩服的说:“原来余先生是丹青圣手,这幅《千里江山图》几可仿真,恐怕就是王希孟再世,也不过如此了。”

余含义淡淡一笑:“过奖!过奖!”

他说的谦逊,却笑的很是自负,拉了东方侠的手,走向第二幅画。

第二幅和第十三幅画,都是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局部,余含义用了十三幅画,才描縻完成《千里江山图》的整幅画面。第十四幅画,画中画着黑白二马,对比鲜明,线条纤细遒劲,寥寥几笔即勾出马匹的健壮,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的质地,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仿得却是唐代画家韩干的作品《牧马图卷》。

这余含义只用黑白二色,粗细之线,就勾勒出了骏马的肥硕雄俊,林文龙不知不觉之中,对余含义这样的“艺术”感叹非常。

接下来的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宫装仕女图,明眸、皓齿、红颜、粉颊,线条劲细,气象高华,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黑色细线描勒,服饰上杂以浓艳的鲜红细线,以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突出仕女的面部,显得绮罗绚烂,尤其画感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富有韵律美感,令人几乎拍案叫绝,却是仿的明代的苏州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名扬天下的《九美图》中的一位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