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地球唯一超凡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寻找隐士(第1页)

姜智光一路腾云驾雾来到了河南老君山。这也是属于道教全真派,原本叫做景室山,传闻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唐太宗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

这里也有个太清宫,也有个洞叫做朝阳洞。姜智光还是先围绕着打量了一圈,发现跟崂山没什么区别,只是这里有三个金顶让姜智光比较好奇。

有说这里使用了几十吨的金子,有说用了几十公斤的,还有说是只用了两三公斤。姜智光凑近一看,发现都是假的,只是蹭了点金漆,两三公斤的说法比较靠谱。

只是这山上的建筑铜倒是用了不少,那如意,那福牛,还有那老子像都是铜的。网上传言说是华国缺铜,怎么这些铜像不缺铜呢。现在的子弹都是钢制合金的,连硬币的那点铜都没了。可是各地的铜像却是在不断增加。

姜智光看了一圈感觉这里的道士还不如崂山的道士呢,这里好多的道士都被腐化了。摇摇头后姜智光没有发现合适的人选后就默默离开了。

这河南老君山属于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有可能那些清静无为的道士在这八百里的山谷内。姜智光就趁此机会慢慢的探索起来。

姜智光发现这秦岭确实是比较厉害,这么多的山峰。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终南山,期间姜智光也发现了很多的隐居道士独自生活在秦岭山脉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有好多的道士就是一个山洞,独自养鸡种地。这让姜智光看的十分好奇,这些人就不觉得孤独吗?

姜智光专门停留下来观看了几个隐士,发现他们确实与众不同,早课晚课,其他时间就是种植粮食蔬菜,养殖鸡鸭。然后就是走上几里地去小溪中挑水。剩下的时间就是读书打坐。

姜智光看他们修炼的功法也就是能稍微健体,连强身都算不上。搞不懂他们这整天的修炼是图啥。

接连几天,姜智光趁着他们入睡时使用入梦术采访了一番,发现大部分人都是生活骤变后萌生出隐居的想法,不是家破人亡就是感情受挫。

还有的则是对以前的生活感到厌倦,想要体验隐士,每天都过着很有规律的日子,不会赖床更不会熬夜,并且由衷的热爱这样的生活。

每天的饮食也很简单,基本上是顿顿吃白菜,所以不需要生活费,喝的水也是自己从河里面打的。每天吃完饭之后,就独自待在房间里面,打坐冥想,参悟关于道教的思想。

这种生活有的人坚持了三十年,有的人坚持了十几年。这让姜智光大为震惊,他们是怎么想的呢?姜智光看到他们有好多的亲人都会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劝说他们,结果他们还是不为所动。

有好多的都是慢慢的就变得生疏了,虽然内心感慨万千,但是表面上却看不出一丝波澜,因此他们的家人就会觉得相当尴尬,这竟然不亲了,没有一点人性了吗?可惜这些隐士隐居多年,早已失去了交际能力。

姜智光看到这里只感觉他们修道修成了无情忘情。这根本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姜智光也没有选择他们,就让他们在此隐居吧。

随后姜智光来到终南山,这可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又名太乙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终南山海拔2604米,站在山脚下仰望,主峰隐约直通天际。它不但高,而且仙。

传说中,在楚康王时函谷关有一位关令叫尹喜。他在终南山中设有一座草楼,命之为楼观,每日登楼观星望气。

一天,尹喜望见东面隐约有紫气缭绕,又有吉星西行。他断定必有圣人将过函谷关。尹喜虔诚守候,不久,果然有一仙气飘飘的老者骑青牛而来。尹喜执意将老人请到楼观内,要老人留下只言片语。

老人就是老子(李耳),他或感与尹喜的赤城,或实在受不住其纠缠。便挥袖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后飘然而去。

自从终南山上楼观台成为了道教诞生之地。世人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道教经典。终南山便成为了道教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