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竹技词九首其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我要替母亲守孝。”郁竹淡淡道。

“每次你都这么说。”盛梅道:“郡主娘娘已经过世这么久,你也该恢复正常生活啦!”

两人沿着小径一路行至水边小榭,依着朱栏坐下来。

“我只想多为她做点事,”郁竹叹道:“好让她的在天之灵知晓,不管怎样,至少还有我这个女儿在记挂她。”

“我也很记挂郡主娘娘的,”盛梅轻道:“她待我这么好。”

姐妹两人都沉默了,各自看着池中来回悠游的锦鲤。

过了半晌,郁竹忽然静静道:“最近,逸景园好像很热闹。”

盛梅抬头看了看郁竹,心里明白,道:“是啊,爹爹新娶的这两房姨娘好像很得他的欢心,这几日回府后总呆在那里。我娘、三娘、四娘都不大能见到他。”爹爹新娶姨娘,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她一向坦然面对。

“嗯。”郁竹点点头,嘴角微微抽搐,又俯身拣起一颗鹅卵石,“啪”地扔进水中,几条一尺来长的鲤鱼摆动尾巴四处逃窜。

盛梅也往池中扔了块小石头,“咚”地水花四溅,一圈圈波纹在水面缓缓扩散开来。

“我娘说,男人都这样,尤其是象爹爹这样的男人,怎可能把心放在一个女人的身上?我们女人总得学会忍耐,一则,女人的命本该如此;二则,能寻到这样的男子,已是女人命中最大的福分,怎能再有所苛求?”的2a

“盛梅,你也这么认为?”郁竹挑眉。

盛梅侧头想想,犹豫道:“娘一直这么说,爹爹、爹爹的同僚、朝中的各位大人都是如此做――”

“命――命――我娘的命就该如此?”郁竹忽然低低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道:“爹爹的事,我们做儿女的,也不能过多揣测,盛梅,我们不谈这个了。”

两人又是一阵沉默。

“啊,对了,我们这次去西苑,一定能遇见表哥,是不是?”郁竹的声音稍稍轻快起来。

盛梅的心“砰”地一跳,耳朵不知怎的就红了。她赶紧低下头去,没有看见姐姐唇边掠过的笑意和眼中闪过的一丝促狭。

“呵!”郁竹自顾自喃喃道:“正月里见过一次,如今是三月,算来,也很久没见面了,某人一定想得慌了――”的c3

“姐!”盛梅咬牙吐出这个字,又伸出手去拧郁竹的脸蛋,郁竹十分灵巧地跳开,转身就跑。

“你别跑!”盛梅急忙追上。

春日的天空纤云舒卷,明媚的阳光里,赵府的两位小姐咯咯笑着,在园中分花拂柳,你追我赶,没一会儿,就消失在葱茏的花木中。

竹枝词 第二篇:天命 第三章

章节字数:7828 更新时间:07…10…04 13:54

十七日清早,旭日初升之时,西苑西侧门外,一辆辆华盖马车陆续驶来,在门口稳稳停下。轿帘翻卷处,现出一位位高髻丽服、环佩叮当的女子。她们仪态万方地步下马车,在早已等候在侧的太监宫女的引领下,匆匆穿过西侧门,进入西苑。

位于皇城西端的西苑,名字听着普通,可它不是座普通的皇家园囿。西苑始建于前朝,因园中溪流淙淙、嘉木成荫,环境清幽,历任东越皇帝都是情有独钟,皆频繁驾幸西苑,或踏青或消夏。晏晋登基后,又对西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将紧邻西苑的大片沃野都圈了进来,为增野趣,又放养了大量野兽,其中尤以梅花鹿为多。因这里气候适宜,食物充足,天敌又少,没过几年,放养的鹿竟迅速繁衍起来。对着出没于密林、绿野的鹿群,来此之人又生出了消遣娱乐的好法子――射猎。每年春天,永州众王公亲贵、上层仕宦乘着到西苑踏青之时,纷纷骑马佩弓,以射鹿为戏。晏晋对此颇为嘉许,认为可以籍此改变东越靡弱的民风,因而非但自己积极参与,对于那最后射杀鹿只最多之人,还亲自颁给金雕弓,作为嘉奖。这样一来,众人都奋勇争先,原先的游戏也演变成比赛,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地,这项赛事成了永州上层社会春季最重要的活动――春狩。

后来,以皇后为首的宫廷仕宦女眷也参与进来。诸嫔妃、贵妇、小姐自然不会去骑马射猎,她们聚集在风景秀美、地势平缓的抱风谷,一边谈论时兴话题,一边等候狩猎队伍的归来。出现在抱风谷的女子,除宫廷女眷外,只有出身东越最上层的世族豪门的女子才有资格蒙受内廷点召参加春狩。即使位高权重、深受皇恩的金吾将军赵养性,全家也只有大小姐郁竹,曾由其母朝华郡主领着,参加过一届春狩;而小她一岁的二小姐盛梅,直到今年,才得到内廷的点召。

在广阔的沃野,男人们以胯下骏马、手中宝弓作武器,射杀鹿只;在春光旖旎的报风谷,女人们则以莺声软语、美丽莫测的笑容做武器,驰骋在另一个战场上。

当姐妹俩到达抱风谷时,这里已是绮罗处处、兰麝点点;放眼望去,但见碧绿的草坪上,丽服女子三三两两,或站或坐,谈笑、静默皆有之。

临水而筑的夹竹亭里,赵贵妃居中而坐,正和环伺的十几名中年贵妇品茗聊家常。她身着宝蓝地细花瑞锦衣,虽然不再年轻,但因保养得法,脸容依旧紧致,风姿依旧动人。

三个绿衣宫女将郁竹和盛梅引入亭里。

两女孩跪身行礼后,赵贵妃微笑颔首,温声道:“都起来吧。”她笑对诸人道:“这就是我的两个侄女了,郁竹,盛梅,快去给诸位娘娘、夫人请安。这是惠妃娘娘!嗯,郭妃娘娘――施妃娘娘――”赵贵妇给姐妹俩逐一介绍,“这是襄敏公夫人,这是镇国公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