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竹技词九首其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部分(第1页)

渐渐地,晏之临的脚步缓了下来。他在一座汉白玉石桥边停了下来,摇摇手,喘着气,笑道:“不行了――终究是不行了――”

郁竹便也停下来。

“你怎样?”她问。

晏之临突然低头剧烈咳嗽起来,咳得脸上升起一道潮红,身子也开始摇摆不稳。郁竹慌忙扶住他,替他轻轻地捶背。

待咳嗽稍歇,晏之临抬头看了看脸色依旧的郁竹,苦笑道:“我终究还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

郁竹替他理了理被风拂乱的发丝,温言道:“别心急,身子是要慢慢调理的,你也不要太劳累了。”

晏之临点点头,咳嗽逐渐平复下来。

他们相携站在桥边,极目远眺。一带林梢后,隆福宫的屋宇已隐隐而现。这里地处偏僻,除两人外,并无其他人经过。彩霞池上,三两只白鹭懒洋洋地拍着翅膀,贴着平滑如镜的水面翩然而过。

“郁竹,那里有座小阁似乎很有趣,咱们去瞧瞧。”晏之临忽道。

郁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彩霞池上,在靠近水岸的地方,凌水建了座红墙绿瓦的小阁。七、八根木桩,中段以下伸入水中,上端将小阁稳稳托于水面之上。

两人都发了兴致,手拉手跑去一看,晏之临立即叫好。于近处看去,小阁更显古朴盎然,上方一块蓝底匾额,上书“笠云渡”三个金字。池岸与小阁间还有座蜿蜒的九曲桥相通。

“噔噔”地跑过木桥,手只一推,门就开了。

两人走进去。

阁内铺着木地板,四面长窗紧闭;陈设颇简单,仅一几、一榻,几张矮凳而已。

“这里似乎是盛夏时娘娘们消夏休憩之所,夏天一过,阁子自然也闲置了。”郁竹道。

晏之临回头“喀喇”关上门后,一返身将郁竹紧紧拥住了。

他们跑步方歇,身上都出了点汗。青春的体息淡淡地散发出来,宛若秋枫般芬芳酡丽。两人的气息都有些迷乱。晏之临先是吻了吻郁竹的耳垂,再一路向下,轻吻她沾了些许汗珠的颈背,最后,他将唇覆于她的唇瓣上。

……

他们并肩坐于木榻上。晏之临忽然伸手过来,拾起静躺在郁竹裙间的双凤白玉佩,托在掌中,道:“今天太师看见你身上这块玉佩啦!”

“怎么?他也认识这玉佩吗?”怪不得今天袁太师的目光在她身上转了又转。

晏之临点点头,道:“这是母后未入宫时在太师府里常带在身上的,他怎会不认得?”

郁竹作声不得。她原以为这玉佩不过是块贵重的美玉,谁知竟是皇后娘娘的遗物。

“太师他一定不高兴。”郁竹轻声道。

晏之临摊开郁竹的手,将玉佩轻轻置于其掌心。

“母后逝世前,将它留给了我。现在,它是我的,我想给谁就谁,不用跟别人商量。郁竹――”他抬眸,深深凝视她,“答应我,好好保管它,好么?”

郁竹迎上他的目光,郑重点头,道:“好!这玉便是郁竹的生命,玉在,郁竹便也好好活着。”

她的嘴立即被捂住了。

晏之临正色道:“甚么在不在?不准胡说!即使玉不在了,你也要好好活着!”说到这里,他“啊”地一声,轻轻皱眉,“我怎么也胡说八道呢?”

郁竹“格格”笑出声来。晏之临到底年轻,想一想,也释然发笑。

郁竹探身打开半扇窗户。窗外,一片秋水茫茫,水面残荷点点,看去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两人相依相偎,静赏秋景,一时间将诸事都抛却脑后了。

竹枝词 第二篇:天命 第二十六章

章节字数:9581 更新时间:07…10…09 21:09

下了一夜的雪,今早推门出去的人,立时就能发觉天地间已是茫茫一片。宫内耸立的苍松翠柏,枝杈间堆满了蓬松的雪,远远望去,玉树琼枝重重叠叠。地上的雪已积了半尺厚,好在连通各宫的道路,早由太监宫女们扫得干干净净,不见一片雪花。

郁竹匆匆走进隆福宫,门廊处的执事太监对她是熟得不能再熟,立即笑着过来躬身问好。郁竹含笑回礼,又见平日空空的廊下站了七八个随从模样的人,便问怎么回事。

执事太监笑道:“姑娘有所不知,二皇子殿下、三皇子殿下、四皇子殿下来了,说是要会着王爷一起去承光殿皇上那里,现下他们正在书房里说话呢!”

郁竹心里“咯噔”一下。她点点头,越过中庭走到花厅外,却又差点和端着托盘走出来的翠澜撞个满怀。

隆福宫管事的老嬷嬷没看到郁竹,见翠澜走得趔趔趄趄的,便直着嗓子骂道:

“你也看着点路,做起事来毛手毛脚的,不成个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