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不良人之开局十万大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科举制的标准与八股文好处(第1页)

符道昭在这时候也附和女帝疑问了一句:“李先生,这大唐的科举是全方面发展的,有考法律,数学,还有武艺文学,礼法,骑射,是多方面发展,可以优秀选拔大批人才的标准。

李先生老夫斗胆请教一下,你又为何要放弃这项标准,这么完美的标准又怎么又成了世家门阀垄断资源的游戏。”

李明看着质问的众人,解释道:“岐王,大伙们,如果真的要考实务的话,按照符大人这么做的话,那对于普通的寒门学子那是灭顶之灾,这些寒门子弟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世家门阀也有可能会再次崛起,到时候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了,微臣提出了科举目的是要打击豪强,这才是第一位。

唐朝的科举虽然完美,确实是搞实务,但是光是课程就几十种,要是考试内容这么多,那么寒门子弟,小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

符道昭冷哼的一声说道:“那还不简单,让他们去学,这几十门科目学个遍,学了个精通不就行了吗?

这和寒门子弟又有什么灭顶之灾,和世家门阀又有什么关系。

况且世家门阀已经被黄巢灭的差不多了,再次经过你的这么一波霍霍,比较大的豪强也已经打击的差不多了,这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符道昭,你还是肤浅了许多,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

李明哀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先想想看,小老百姓,寒门子弟学习这么多东西,还要学个精透,首先得要付出非常多的时间,

这些穷苦的读书人凭自己得要帮家里干活,干农活,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让他们去学习一门光是从时间来看就觉得费劲,写几十门那不就是脱离的实际吗?”

符道昭满脸不屑的说道:“那有什么不就是没时间吗?只要你有些钱,让家奴去种地,时间这不就是来的吗?

寒门可是拥有几十亩良田才能称得上的,家里多多少少也有仆人吧,而且还可以买到不少的书籍,这不就是有学习的机会了吗?又怎么能说是脱离实际了。”

李明听闻符道昭逆天的言论,鄙夷的说道:“符道昭,那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想,即便你是一个寒门小地主,达到脱产的水平,但是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格学这些。

比如说法律,军队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去学武艺等等,这些别说是寒门小地主,就连中小豪强都很难接触到,这些需要在实务中才能学到,

比如说为当官的办一些政治上的事,做做师爷,在军队里搞搞后勤,学习一下排兵打仗,试问哪一个要不要靠关系,要不要大把大把的资金去投入。”

“这个”符道昭确实是被李明说动了一些,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是不是脱离了实际。

李明看着正在沉思的符道昭,用着严肃的语气向众人问了一句:“请问各位大人,我就凭自己的良心问了一句,这是一个平民百姓或者是寒门学子有能做得到吗?想必你们应该很清楚,自己在发光发的之前是什么条件。”

“这个。”众人被李明说了个哑口无言,女帝和李茂贞出生于底层,李茂贞也在当兵的过程中接触了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无疑都是富家子弟。

他们有着大把的时间去钻研艺术,专研实务,是有不少的富家子弟到李茂贞的门下去实习,平民百姓,和寒门小族拼死拼活都还没有到他们的起点。

朱素,陈无礼,李芝麻,李武这些出生在底层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李明提出来的情况深有体会,而且掰掰脚趾头都能看的出来。

李明也是按到后世发生的事情研究,就比如说漂亮国吧,要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多出课余的时间给孩子搞搞艺术什么的,甚至还推行快乐教育,结果呢却催生出一批傻白甜,加减乘除都不会的东西。

甚至还要搞出推荐信,课外实践经验什么的,试试看,有谁拥有能力去搞推荐信,去搞那些七七八八的东西。

符道昭无言以对的回了一句:“李大人,你确实说的有道理,老夫怼不过你,也无话可回。”

朱素思索的片刻,不理解的询问道:“师傅,既然问题已经提出来了,那就及时解决就行,不要太过于重视实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