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命出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大杀四方(第1页)

一时之间,李正元也想不到岳赋到底何罪之有,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狡猾的臭小子,肯定又是在鼓捣什么阴谋诡计。

于是,岳赋认罪自请惩罚,李正元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道:“岳卿家,你揭户部弊案,刚刚才为朕立了大功,何罪之有?快起来吧,好好回去休息。”

李正元对岳赋,一般是直呼其名,偶尔会骂几句臭小子,‘卿家’这种称呼,他是第一次用在岳赋身上。

可以说,李正元从未如此好声好气对岳赋说过话。

然而,岳赋并不领情,跪地不起,头一直贴在地面上,诚挚地恳求道:“微臣实在是有罪,自请幽闭之刑二十天,静思己过。”

“二十天?为什么是二十天?”

“微臣自请刑罚,觉得二十天刚好合适。”

李正元知道,岳赋这人狡猾之极,看似没有意义的一个举动,往往潜藏着深意,他已经上了两次当,吃了两个哑巴亏,实在不敢不提防这小子的奸计。

细想一番,李正元灵机一动,自以为窥破了岳赋此举的玄机,冷笑道:“好个岳赋,你这小子是知道自己闯下了天大的祸端,不愿意替朕办那些贪官,更不想浑这一趟浑水,所以就找个借口,躲到天牢的幽闭室里头。”

岳赋讪讪地笑了笑,不承认,也不否认,继续趴在地上,重复道:“请陛下成全。”

其实,李正元哪里能想到岳赋的深意,他又不能未卜先知。

岳赋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是,他拥有关于另外一个大明的记忆,虽然,两个大明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总的历史脉络,还是有迹可循的。

最终,岳赋得偿所愿,李正元判了他二十天的幽闭,只是,李正元另外添了点油加了点醋,多罚了岳赋五十大板廷杖。

岳赋迎着日出,打完五十大板,才被关到幽闭室里头。

幽闭室内,不分日夜与世隔绝,而在这二十天内,因户部尚书游安华的贪腐案,整个大明朝廷,被掀了个底朝天。

文若海一直等待一个迹的机会,尽管对于岳赋把立功机会让给他这个举动,觉得谜团重重,有所顾虑,但当任命他为钦差的圣旨下达,他还是欣然受命。

就算明知道岳赋不安好心,明知道是要害他,文若海还是义无反顾地一脚踏进这陷阱里头,因为,他实在抗拒不了这内里的诱惑!

只需要这么一次机会,他的权势将滔天,名声将一时无两!权臣之名,唾手可得,他又如何能够忍耐得住呢?

这些日子以来,文若海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先是事当晚,文若海亲自指挥搜捕户部官员,把整个户部上下六十七名大小官员,以及家眷,共计一千七百五十八人,全数逮捕入狱,无一漏网。

文若海此前已经彻查过这案件,其中许多疑点难点均已查个明白清楚,相关证据亦妥善保存。此时不过是顺着脉络,把其他的相关人等,顺藤摸瓜地揪出来。

因此,文若海处理此案的过程,当得起‘破案神’四字,在户部一干官员入狱之后,紧接着是礼部尚书赵惠迪、刑部尚书王瑁、兵部侍郎王至德、工部侍郎麦广志等,尽皆锒铛入狱。

后来,牵出的线头越来越多,六部被牵连的官员也越来越多,一个接一个,全部都证据确凿,铁证如山。

李正元闻此,震怒无比,感叹道:“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属史无前例!好一个游安华,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后,李正元命文若海把整个六部所有官员尽数逮捕,能够查明清白者,才能出狱,官复原职,稍有疑虑,以胁从罪论。

整个大明朝廷的行政中枢,为之瘫痪。

与此同时,龙卫镇抚司尽数出动,包括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二人、镇抚使二人、千户十四人,各自带着圣旨与及下属人马,到全国各地官仓清点余粮,核实账目!

而指挥使洛襄,则是负责居中调度,全局统筹。

就目前传递回来的信息,大明全国上下十二个承宣布政使司,除去已经查明处理的荣平布政使司,其余十一个无一幸免,或多或少都有所亏空,其中有三个布政使司的官仓,亏空更是达五成以上。

光武太祖震怒不已,下罪己诏,连续颁布二十七道谕令,令散布于全国的龙卫镇抚司诸将士,诛杀贪官,追缴赃粮。

至此,游安华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一案,如同大火燎原,一不可收拾。

正当满朝百官人人自危,惊慌失措之时,那位被关幽禁二十天的教坊司监事,刚好刑满入狱。

这一场风暴,皆因岳赋而起,但是,李正元已经没有心情见岳赋了,此刻的李正元,只想任由风暴继续吹下去,他很想知道,到了最后,他治下的大明,到底有多少官员是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