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命出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4章 诛奸妄(第1页)

冈州的急报是第一封,其后,全国各地的民变急报,弹劾奏折如雪片般涌来,堆满了御书房的书案。

停止追缴赃粮,安抚百姓的圣旨已经颁布,但是要平息事件,还需要一段时日。随着弹劾之声四起,朝廷里的情势风向,已经悄然逆转。

然而,这还不到龙卫镇抚司处境最坏的时候。

岳赋、焦礼乐及一众御史、各院校学生组成的所谓‘清流’,虽然声势浩大,但没有权势,始终无法主宰局势,与镇抚司相持不下,李正元也没有下定决心,整治龙卫系统,惩处相关官员。

最终打破平衡,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来自于平南军忠勇大将军马毅的一封弹劾奏折,那奏折里头,斥责镇抚司弄权,渗透平南军内部,意欲挑起军方武官与朝廷文臣的矛盾,坐收渔人之利。

与奏折交到李正元手上的同时,还有一封马毅的密信送到了右丞相古玥的手里,那里头详细地写了更多的内情,包括白衣龙卫百户肖锋暗杀古龖一事。

至此,本来一直保持中立的文官官僚系统,终于与‘清流’合流,共同声讨龙卫镇抚司,这个时候,大局尘埃落定,洛襄与文若海等人,已无力回天!

文若海,几天之前,他还是意气风,不可一世,不管是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见了他这位钦差,都只得诚惶诚恐。

可不过数日,他竟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能躲在龙卫镇抚司衙门里头,紧闭大门,根本不敢出去。

文若海非常清楚,一切情势逆转的开端,就是岳赋刑满,从幽闭室里出来的那一刻。

此时已经是岳赋放监的第五日,焦礼乐以及一众御史,不再在皇城之前‘死谏’,而是转而包围住龙卫镇抚司衙门,要求惩治滥权渎职,污蔑忠良的龙卫镇抚司诸多官员。

文若海在刚接手游安华一案的时候,急于立功,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态度,唯恐放走一条漏网之鱼,因此,不少人含冤入狱,也牵连了许多有关,但罪责不重的人。

如今,那些人都被李正元下令放了出来,他们自然就找上门来,要讨回一个公道。

文若海站在镇抚司衙门中,三重楼的最高处,看着衙门四周如潮水般的人群,愤恨无比,他只恨自己没有先见之明,之前那么多机会能够杀了岳赋,却没有动手。

此时,文若海看见一位少女,牵着一头毛驴,毛驴拖着木头车,从衙门正门的人群外围走向衙门这边,那些围堵镇抚司衙门的人,居然让开一条路,让少女与驴车通过。

那驴车之上,放着很大的一叠布匹,另外还有两根长竹竿。

不管是少女还是毛驴,文若海都认得,少女是那个与他当了半年邻居的韩酸,那毛驴,也是他亲手从荣平城老农那儿买来的,后来给了岳赋,与岳赋一同闯魔蛮军营。

那驴车在人群的最前端停了下来,几个人上前鼓捣了一阵,那些布匹与竹竿,成了一面横幅大旗,上书‘诛奸妄,清君侧’六个大字。

那六字,并非用墨水或者是染料写的,若是仔细看,就会现,是一个个血手印,组成了这六个大字。

到了这一刻,文若海终于明白,岳赋为什么会推荐他当追查弊案的钦差,也明白岳赋为何要自请二十天幽禁的刑罚。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杀他!

岳赋揭弊案,为始作俑者。事件爆之后,就算他有所避嫌不管不顾,此时,亦难免会被人贴上标签,认为他与文若海是同一路人。

但是,岳赋在开始的第一天,就自请惩罚,把自己关入了幽闭室里头,这样做,他就能与文若海划清界线,彻底切割开,以此证明,龙卫镇抚司的所作所为,众多官员含冤入狱,一切都与他无关。

正因为有了那二十天的幽禁,此时此刻,岳赋才能名正言顺地举起那‘诛奸妄,清君侧’的血书大旗。

这个时候,岳赋站在血书大旗旁边,看到三重楼那巨大高耸的铁塔顶端,有一个人,因为阳光炫目,他看不清那人的面目,但是能想到,那人该是文若海。

岳赋笑了笑,然后举起拳头,大声叫喊:“诛奸妄,清君侧!”

龙卫镇抚司衙门四周的人群,跟着岳赋重复了一遍,声浪如惊涛骇浪,震耳聩。

岳赋又喊:“杀文若海,平民愤。”

之后,‘杀文若海’之声,一浪接一浪,久久不能平息,文若海的所作所为,早就犯了众怒,那许许多多含冤入狱,或者受株连的家眷,恨不得煎其皮,拆其骨。

岳赋从一开始谋划这件事情,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杀文若海,游安华不过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