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瓦壶和汉铎壶的区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部分(第1页)

贾诩的面上略略一红。道:“主公每每行事,都有匪意所思之举,只是诩愚顿,不解其意。”

“那文和看看这些鸽子如何?”刘泽将那只白鸽递到贾诩的面前。

贾诩对鸽子那是一窍不通,如何能识别出鸽子的优劣来,讪讪一笑道:“诩对鸽子一无所知,又如何看得出好坏优劣来。”

“我是想问文和可否知晓鸽子有何用途?”

“用途?”贾诩更是一怔,“除了赏玩之外,诩常见的便是将这鸽子清蒸烧烤来吃,主公之言莫非这鸽子还另有妙用?”

刘泽不禁大笑,饶是贾诩聪明如斯,也断然不会想到用鸽子来传信,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信鸽还是在唐朝,汉代恐怕还无一人可知鸽子的妙用,这也就怪不得贾诩了。

“文和随便在这纸条上写几个字。”刘泽递给贾诩纸条和毛笔。

贾诩虽然大惑不解,但还是提笔在纸条上写了几个字。刘泽接了过来,将纸条卷起来,用细绳系到了那羽白鸽的脚上,将白鸽交给了身后的潘凤,道:“子仪,你速带人赶住鬲县,在鬲县的城门口放飞这只白鸽,不得有误。”

“诺!”潘凤领命,二话不说,抱着白鸽就出去了。

鬲县在平原正北,相隔百十余里,潘凤就是快马加鞭,也得一个时辰才能到。刘泽命人在鸽舍外摆了一付棋,笑着对贾诩说道:“久闻文和是手谈高手,我们对奕一局如何?”

贾诩虽是一头雾水,却也不好再问什么,便和刘泽下起围棋来。

刘泽在前世略懂些围棋,不过也就是业余水平,登不得大雅之堂,好在汉代的围棋水平也不算太高,刘泽这个臭棋篓子也算能装模作样地来几盘,毕竟后世的什么中国流韩国流武宫流刘泽还是懂一些的,就算和三国时有名的围棋高手对奕也不至于输得很难看。

围棋讲究的是心止如水,贾诩此刻心有旁鹜,自然无法凝神静气,章法全乱,一条大龙生生地被刘泽给屠掉了。

“文和,这一局你可输了。”刘泽笑意盈盈地道。

贾诩颓然地扔掉棋子,道:“主公之举,诩难解其意,还望不吝赐教。”

刘泽看了看日头,约摸着已经过了一个时辰,笑道:“文和莫急,少顷自知。”

正说话间,那一羽白鸽盘旋而下,径直在刘泽的肩头停落下来,刘泽抱起白鸽,轻柔地抚摸着它光滑的羽毛,解开它脚上的细绳,将那一卷小纸递了贾诩。

贾诩打开一看,正是自己方才所写的那张纸条,这纸条不正是被绑在鸽子脚上被潘凤带到了鬲县吗?鬲县距此百十里有余,算算潘凤快马也就是最多一刻钟之前才能到达。仅仅一刻钟之后,这张纸条便如鬼使神差地回到了平原,而且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刘泽的手中,这太令人匪意所思了!

难不成潘凤并没有将它带往鬲县?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贾诩立刻就否定了,刘泽给潘凤下达的命令是去鬲县,那潘凤执行起来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少一里都不会。用途?这便是主公所提及的用途了?贾诩一瞬间似乎明白了许多,很是惊讶和兴奋。

贾诩一抬头,刘泽正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他,含笑道:“文和想必已经猜出了鸽子的用途了,不错,我培育这些鸽子,正是要用来传信。鸽子具有识巢能力,那怕是在千里之外,一样都可以识别巢穴的位置,一旦放飞,它们会不遗余力地返回巢穴。而且鸽子的飞行速度一日可达四五千里,战场之上讯息万变,谁能先掌握战况情报,谁必将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文和可以想像一样将讯息传递提高数倍之后的效果。”

不用刘泽提醒,贾诩早就已经在琢磨这鸽子的妙处了,一日四五千里,就算是千里马也和它相形见拙,更别说一日行六百里的驿马了,战场之上的先机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刘泽拥有信鸽,无疑将拥有绝对的先机,足可以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贾诩聪明绝顶,如何看不出来此中奥妙所在?

贾诩起身长揖而拜:“主公大智,实是前无古人,诩先前还想劝主公莫要玩物丧志,实是诩愚顿至极,惭愧惭愧!”

刘泽笑道:“世上本无此物,文和又如何知晓?我亦不过是从鸽子善归巢之特点悟出些道理,善加利用罢了。这批鸽子经过百里试飞,全部归巢,下一步我将计划千里试飞,从中麟选优秀鸽子作为种鸽,再行培养。相信数年之后,锦鹰卫的每个分署,都将可以配备信鸽,构建一个信鸽通信网,天下讯息,也只在须臾之间。”

数日之后,刘泽命潘凤带人将鸽子全部带到幽州放飞,与百里放飞全部归巢的结果不同,这次千里放飞,只有三成左右的鸽子飞了回来。

虽然损失高达七成,但刘泽还是很满意,通过这次的优胜劣汰,剩下的鸽子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为信鸽的能力,在这些鸽子中择优培育,相信新一代的鸽子会飞得更远,飞得更快。

入伏以来,久旱无雨,阳光肆意地炽烤着大地,黄河水的水位都下降到了最低线,裸露出大片大片干涸的淤泥滩涂来,一些小的河流就已经完全断流了,人畜饮水都困难无比,干旱的土地龟裂着,禾苗都枯萎了,眼看着今年的收成就要归零了。

汉代的农民耕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月聊可糊口,一旦受灾,便饱受饥荒,饿死的人比比皆是,要不然汉末的黄巾起义会此起彼伏,绵延了二十多年,还不就是老百姓实在没有了活路被逼着揭竿而起。

刘泽这段时间可有得忙了,拿出钱粮来赈济灾民安抚百姓,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想让百姓丰衣足食,还得在抗旱减灾上想想办法。

刘泽视察了黄河,现在黄河水水位低下,引黄灌溉的可能性为零,无奈之下刘泽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方案。不过还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打井取水,还好现在地下水没有象后代那样超采严重,虽然饱经天旱,水位下降地厉害,但在地下挖上十几丈深,还是可以见到水的。

但打井可是个费力耗钱的营生,打少了不抵事,打多了对于平原县署的经济可算是毁灭性的打击,本来已将大笔钱粮拿去救济灾民了,县署又如何有能力支付这么一笔庞大的打井费用。刘泽只好命关羽从青州钱庄分号取过两亿钱来应急,还好这笔钱是今年年初帮龚景运送税赋所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未完待续。。)

第230章 惊见石油

有了庞大的资金支持,刘泽得以招募到更多的民夫,同时他严令各乡各村将今年的徭役都派发到打井上来,全力打好抗旱救灾这一仗。

按照每百亩田打一口井计算,光平原一县,打井数量就得数千口,这堪称是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了。刘泽吃住都在工地上,严格监督着工程进度,庄稼不等人,再怎么旱下去,今年真可就颗粒无收了。

经过不分昼夜地奋战,第一眼的水井终于打出了水,着着清澈甘甜的井水,许多的老百姓都是喜极而泣,对着刘泽长跪不起,叩首谢恩。

刘泽又“发明”了一种子简易的汲水装置,让百姓们免除了从深井中拨水之苦,大大提高了水井的出水率。其实这种汲水装置很简单,在后世缺水的农村几乎家家必备,刘泽不过是巧为借用而已,老百姓已将他奉为天人了。

许多的水井陆续地打出了水,久旱的农田也得到了灌溉,第一阶段的保苗保墒顺利完成,刘泽虽是略略地松了一口气,但后续地形势依然很严峻,他已经下令加大打井的力度,力争打出更多的水井,抗旱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