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瓦壶和汉铎壶的区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部分(第1页)

“这些人就连最基本的考核都无法通过,将来要是面对真正的敌人比这狠上十倍的威胁利诱,文和先生能认为他们会忠于主公,忠于锦鹰卫吗?”潘凤至始至终面色平静。

贾诩为之语塞,不过他很快地又道:“他们只是些平民百姓普通士卒,并没有接受过锦鹰卫严酷的训练,在重金利诱、刑讯逼供面前,把持不住也是在常理之中,子仪如此处置,是不是太过于严苛了?你完全可以将他们同体能测试未过的一般遣返原籍嘛。”

“体能未通考核,便是证明他们没有资格成为锦鹰卫的一员,遣退自在情理之中。既然已经通过了体能考核,已经就算是锦鹰卫的一员了,对于这些意志薄弱者,就算把他们遣返到军营之中,谁有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敌人重金引诱下或者战事不利下临阵倒戈?锦鹰卫人员大部潜伏在敌后,没有坚强的意志根本就无法生存下去,忠诚远比能力更为重要,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带给锦鹰卫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对于任何背叛者,锦鹰卫都不遗余力地诛杀之,这对所有在职的人员而言也是一种威慑,在他们背叛之前,他们也会考虑到后果。希望文和先生可以理解。”

贾诩默然不语。锦鹰卫是怎样的组织,他很是清楚,没有铁的纪律,没有赤胆忠心,这个组织就无法生存下去,铁腕也许是管理这个组织最有效的手段,但贾诩还是隐隐有些担忧,物极必反,铁血手段未尝是好事。

刘泽心情有些沉重,道:“子仪此次的处置虽然有些残酷,但并没有违反条例之处,这样吧,下次如有诸如此类的重大事件,还是先报上来议过之后再行处置吧。”

“诺!”潘凤恭敬地领命道,退了下去。

刘泽对贾诩道:“文和,潘凤一次处决掉五百人,的确有些过激,我也知道你有保留意见,但是锦鹰卫的既定条例确实对叛逆者的惩处是相当严苛的,这次潘凤也没有做错什么,希望以后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便是。”

事已至此,贾诩不能再说什么,他面有忧色地道:“潘凤杀伐果断、冷血无情,固然锦鹰卫需要这样的统领,但长此以往,主公若是一再纵容潘凤,势必让锦鹰卫势力坐大,到最后变得难以收拾。”

刘泽默默的点点头,情报特务机构例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所谓成也特工,败也特工,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后世的军统中统,无一例外,这些特务机构为主子效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其拥有特权,最容易擅权乱政,贾诩能看到锦鹰卫的隐忧,眼光够毒,看来对潘凤及锦鹰卫的约束是不能放松的。

这时,简雍进来了。“恭喜主公,织布坊已经织出了第一批的棉布。”

刘泽闻言大喜,对贾诩道:“走,文和,咱们去瞧瞧。”

这几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几千亩,每年所产出的棉花堆集得如同一座雪白的小山,刘泽参考元代黄道婆的织布机仿制出了新型的织布机,专门成立了织布坊和染坊,今天织布坊织出了第一批的布。

虽然刘泽对棉布的厚度还是不太满意,简雍和贾诩已早在那儿啧啧称奇了。相比与麻布而言,棉布更为的柔软舒适,想不到刘泽从平原王那儿意外得到的“观赏花”能织造出如此高质量的布匹来,而且与丝绸相比,棉布物美价廉,更适合平民消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棉布必然会大行于世。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在棉花问世之前,酷冷的寒冬无疑是最难捱的日子,就连出征打仗,都要避开数九寒天。但今时不同往日,用棉布棉花缝制出来的棉衣棉裤棉帽棉鞋,完全可以抵御寒冬的侵袭,无论士卒还是平民百姓都不再畏惧严寒。

刘泽心中不禁大叹,这天下第一个种植棉花的人——平原王刘硕却已经看不到棉花的真正价值了,遥想这位同祖同根的刘姓兄弟,过了大半生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日子,最终却在乱世之中颠沛流离客死异乡。王侯也罢,庶民也罢,在战乱纷攘的世道之中,却也是殊途同归,最终也是一冢黄土而已。

刘泽下令,明年将棉花的种植面积再扩大一倍,除了织布坊印染坊要扩大规模之外,还要将棉花列入于粮食、铁矿、石油等同等地位的战略储备之中。

┄┄┄┄┄┄┄┄┄┄┄┄┄┄┄┄┄┄┄┄┄┄┄┄┄┄┄┄┄┄┄┄┄┄┄

初平二年很快地就过去了,刘泽虽然置身平原,但天下之势,他始终关注着。洛阳附近,数百里渺无人烟,几十万联军驻扎在这里,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很快地就将粮草消耗一空。由于西凉人马扼守着渑池、华阴、安邑,洛阳已没有什么战略价植,各路诸侯吃光了粮草,难以为继,只能是选择退兵。袁绍移师河内,各路诸侯也自行散去。

兖州刺史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没给。其实这也怨不得乔瑁,各路诸侯都没有粮吃,他手里又如何有多余的军粮去接济别人。刘岱便籍此为借口,半夜突袭了乔瑁的营地,杀了乔瑁,收降其部众。(未完待续。。)

第264章 刺客来袭

荆州刺史刘表接到袁绍的密令,虽然他没有参加讨董联盟,但袁绍现在身为天下盟主,同时又是四世三公之后,刘表也不敢轻易得罪,派蒯越、蔡瑁领兵一万在孙坚南归的路上设下了埋伏。孙坚虽然侥幸逃脱,但人马却是折损了大半。回到江东之后,急欲报仇,率兵进攻荆州。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曹操在丹阳募得数千人马,北欲北归讨董,却不料各路诸侯皆已散去,便领了东郡太守的印绶,到东郡就职去了。白绕、眭固率黄巾军进犯东郡,为曹操所败。曹操在东郡招兵买马,站稳了脚跟。

董卓瞧见各路诸侯都退兵了,便想着和袁绍讲和,连番派出韩融、阴修、胡母班、吴循、王瑰等人为使者来议和。袁绍此番可是摆足了架子,拒绝了董卓的议和要求,并把阴修、胡母班、吴循、王瑰等人给杀了,唯一幸免于难的只有大儒韩融。袁绍身为盟主,就连个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道理都不懂,可见其领导水平真心很渣。

袁绍对董卓那是又恨又怕,既不敢打,也不愿和,便和冀州刺史韩馥想到一个歪主意。决心另立朝庭,拥戴幽州牧刘虞做皇帝。曹操表示不赞成,袁术也反对,并且因为这个事袁氏兄弟彻底地反目了。但袁绍仍然一意孤行,派人去找刘虞,被刘虞大骂了一通,并斩杀掉了使者,算是了断了袁绍的念头。

袁绍久居河内,地狭粮缺,便听从了谋士逢纪的计策。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去面见公孙瓒。约定双方南北夹击攻打冀州,事成之后平分冀州。公孙瓒接书大喜,乃兴兵南下。韩馥本来就是个无能之辈,一听公孙瓒兴兵犯境便慌了神。找荀谌和辛评商议。谁知这二人早被袁绍收卖了。献了上引狼入室之策,韩馥不以为计,迎绍入邺。袁绍入冀州之后。大杀韩馥的亲信,尽夺韩馥之权。韩馥懊悔不已,恐为袁绍所害,弃了家小,匹马南下投陈留张邈去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天下大势已是乱象萌生,诸侯的攻伐和混战也渐次拉开了帷幕,平原郡暂时的和平安宁也无法掩盖风暴的来袭。

┄┄┄┄┄┄┄┄┄┄┄┄┄┄┄┄┄┄┄┄┄┄┄┄┄┄┄┄┄┄┄┄┄┄

春风十里清河道,杨柳正青时。

数十骑快马,飞驰在通往清河国治甘陵的大道上,一路扬起的飞尘久久地在空中飘荡。

这一行人,为首的正是刘泽。

刘泽得到消息,河北名士田丰此刻在隐居在甘陵城外的三贤庄,与平原城不过才两三百里的路程。

田丰是河北名士,早年做过侍御史,后来辞官归隐。田丰刚直不阿,奇谋百出,在三国的谋士当中是算得上顶尖级别的。名士的招揽难度之大,刘泽显然是很清楚的,虽然自己身为一郡太守,但远不如四世三公的袁绍有威望,田丰最终还是很有可能投效袁绍帐下,自己也只能是去争取一把,希望可能不大,但就这么放弃却不是刘泽的性格。

此行刘泽只带了潘凤及十几名锦鹰卫,一来现在平原到清河的路上比较太平,没有黄巾军的活动迹象,二来刘泽不想带大队人马前去,自已此番前去礼贤下士,带得人多反倒会让田丰反感。

虽然贾诩关羽等人表示反对,但刘泽还是决意轻骑简从前往。

遥望甘陵已是不远,过了前面的一座桥便是清河国的国治。前面的那座桥是座木桥,很窄,仅能容一辆马车通行,而桥两边的过往行人熙攘,基本上已经将路堵死了。

潘凤纵马向前,喝令百姓让路。潘凤一身锦衣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平民百姓自然不敢惹,纷纷避让。可偏偏桥东面有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停在桥口,拒不相让。潘凤大怒,喝道:“这是谁家的马车?快快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