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洪荒绝世散修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部分(第1页)

“是弟子执念太深了,多谢老师提点”。

“很好,你便随我前往稷下学宫,好生的修炼”。

“是,老师”。

当即,飞扬带着豫让返回了稷下学宫,而与此同时,豫让的事迹传开,众人都以为豫让已死,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打动,为他而悲泣,而这件事传到稷下学宫后,飞扬众多弟子都是唏嘘不已,没想到没过多久,飞扬就带着豫让来到了稷下学宫。

专诸和豫让都是飞扬弟子,然而,他们的待遇确实天差地别,专诸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子罕等弟子觉得说出去都觉得丢脸,而豫让可就不同了,此人饱读诗书,文武全才,又做出如此可歌可泣的事情,受到了众多弟子的喜爱。

飞扬在见到这一幕后,没有过多的插手,毕竟,只要他们不同门相残就行了,至于他们想跟谁亲疏有别,那就是他们要处理的问题了。

而这时,飞扬觉得他有必要去见识见识那庄子,当即就让子罕带路,来到了庄子所开辟的道学院当中。

这庄子跟别人不同,飞扬算过了,他不是任何大能转世,他的前世、前世的前世、前世的前世的前世,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没想到这一世却能得到老子的器重,再度下凡将其收入门下,被尊为南华真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倡导逍遥自由,因此还拒绝了楚威王的聘请,生平只做过漆园吏,思想核心为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曾经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此外还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他的“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得知飞扬前来拜访后,赶紧出来迎接,躬身行礼,说道,“庄周拜见先贤”。

“你便是庄周,老子圣人的记名弟子”。

“是的,先贤,还请里面就做”。

当即,庄子就将飞扬请了进去,分宾主而坐,飞扬当即说道,“之前因为有要事在身,不能早点来拜访,还望恕罪”。

“不敢,本应当我亲自去拜访先贤才对,却累先贤走此一遭,还望先贤莫怪”。

“无需多礼,你道家在稷下学宫可还一切安好,你若有什么事,尽管去找子罕,让他帮你处理好”。

第210回争鸣大会

“多谢先贤大恩”,而这时,庄子忽然凭空取出一把宝剑,这才说道,“我那长眉师兄所作所为却是太过了,冒犯了先贤,我奉老师法旨,送来下品先天灵宝七星剑,想跟先贤了结这段因果”。

只见此剑剑身碧幽幽的透着一股寒气,整体透着几分古朴典雅,剑身与剑柄连接处浑然天成,靠近剑柄的剑脊上用七颗宝石镶嵌出北斗七星图案,剑格鎏金,由剑柄端至剑尖端变薄,剑首偏扁,呈三角形,一看就是把厉害的宝剑。

而飞扬一听这剑名叫“七星剑”,顿时就是一愣,此剑可不是什么凡品,而是一件下品先天灵宝,乃是老子从分宝崖上所得,在后来的西游当中,被金角童子银角童子给盗下凡去,靠着它和其他四件宝物,就连孙悟空也奈何不得。

“圣人是想拿此剑跟我了结因果”,飞扬双眼放光,直勾勾地盯着这把宝剑,要知道,他现如今不缺宝物,但却一直想要一把厉害的飞剑,好实现他前世那仗剑飞翔,百万里取人首级的愿望,曾经有一把雌雄宝剑摆在他的面前,他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现如今又有一把七星宝剑摆在他的面前,他要是再不把握好,那绝对会后悔死的。

“是的,先贤”。

“圣人太过客气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说完,他就毫不客气地将七星宝剑给接了过来,不停地抚摸着,好似一样心爱的玩具一般。

飞扬抚摸了一阵子后,这才意犹未尽地将其收入乾坤袋中,随后便又对着庄子问道,“我曾经读过你的《逍遥游》。不知你和那北冥鲲鹏是何关系”。

飞扬对此可是十分好奇,这庄周跟鲲鹏到底是什么关系,竟然要写一篇文章给鲲鹏歌功颂德。

“我早年游历的时候,曾经遇到过鲲鹏道友,与他湘潭甚欢,引为忘年之交。那《逍遥游》却是由衷而作”。

“听闻你对易道颇有见解,更是提出了‘三籁’一说,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不知可否为我讲解一番”。

“先贤谬赞了,庄周愧不敢当,至于这三籁乃是天籁、地籁以及人人籁,地籁是众孔窍发出的风声,人籁是竹箫吹出的乐声,至于这天籁。乃是风吹万种窍孔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各个窍孔的自然状态所致,这天地人三籁,却是正对应那易经天地人三才”。

“原来如此,你倒是好见解啊!我打算在两个月后召开争鸣大会,到时候希望你道家也能参加”。

“争鸣大会,何为争鸣大会”。

“现如今。天下诸子百家有过半齐聚我稷下学宫当中,我打算举办此争鸣大会。让学宫当中各家家主各抒己见,互相辩论,也好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印证,而届时,我会请来各国国君大臣。共同见证此盛会,若是能够在大会当中脱引而出,未必不能获得各国君王的器重”。

“竟是此等盛会,那我道家必然要参加”,庄子这下明白了。这争鸣大会就是一个平台,可以让百家诸子展现才华,若是学说能够被哪一位国君看中,到时候必将对诸子受益无穷,这样的好事,他自然不能错过。

“如此甚好”。

当即,飞扬离开了道学院,将这争鸣大会的事情告知了众人,吩咐子罕全权负责此事,而晏子则负责邀请各国国君,若是国君不能前来的,那就邀请他们所器重的大臣,一瞬间,这争鸣大会就如火如荼地开启了。

当然了,这件事飞扬也通知了学宫当中的诸子,顿时就是令诸子一阵意动,也开始为这证明大会做准备了,这诸子百家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上而下,乃是却游说各国国君,让国君推崇他们的学说,至于第二种,则是自下而上,这种比较少,不过墨家却是其中之一,他们不在乎国君推崇谁,他们发动底层的老百姓,借此来壮大他们的学说。

而对于这两种人,这争鸣大会同样重要,对于第一种来说,要是能够在大会当中脱引而出,很有可能得到国君的赏识,从而大力推广他们的学说,至于第二种,他们不在乎国君们怎么想,只不过有这样的盛会让他们相互印证,共同提升,他们也不会拒绝。

当即,晏子的请柬从齐国开始,发遍了人族所有的国家,落到了各国国君的手中,对于这件事,各国国君看法不一,但总体上都是十分支持的,随着诸子百家的活跃,这些国君都是知道,若是能够得到某一个强有力的学说的支持,必将能够使得国家走向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