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品富贵门怎么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部分(第1页)

但若是其他人阴谋,自己敢不敢说?看一看如今几个大佬位置,薛居正是前朝旧臣,需要避讳,无法进入权利核心,李崇矩虽权带枢密使,更非赵普对手。王仁赡是完了,吕馀庆是下去了,巴蜀的乱子那么大,不知几年才能回来。若是阴谋,这等手段,宋九敢说吗?

于是说道:“陛下,微臣只能动嘴,又不做,因此敢说,反正说错了,有各位贤能修正,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说易行难!因此微臣南下看到南方种种,曾感慨一句,微臣是夜郎自大。”

“说易行难,你可知道你说的会困惑多少人!”

“微臣不知。”

“你来说说这张地图是怎么回事。”桌面上正摆着宋九那一叠日记,用毛笔写的,现在的纸又厚,厚厚一大叠摞在桌面上,此外还有官吏整理后的一些文档。宋九碎碎地说了许多,丁德裕、潘美与王祜又做了许多补充,用快马送到京城,不能这样给皇上看,赵普又让书吏整理归纳,变成若干条,与日记一起交给赵匡胤。

涉及到的真不少,农耕生产、教育、通商修路、坑矿、民族与农作物本身。

首先是农耕生产,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是洞庭湖与湘水边,这一带有许多湖荡子与沼泽地,宋九建议设围。也就是修一道河堤,将这些湖荡子与沼泽地圈起来,实际这也就是后来的圩田与围田,什么田宋九未说了,然后设陡门,水小时能打开陡门放水防旱。水大也有办法,于围内挖沟渠便于交通运输,或挖塘泊,用它们来蓄水,淤泥上岸,抬高田基。这些水面也不会浪费,可以载藕种茭养鱼。汛期到来让百姓自发组织巡堤,于围堤上植树载柳。并且这些围田是千万年来没有人利用过的,地力充足,一旦耕种,产量会是平原地带的两倍以上。

这种方法不但在湖南,在长江两岸都可以适用,特别是江东地区,虽然江东地区大多数属于南唐,可是江北如今是宋朝管辖范围。

王祜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就问宋九钱帛从何处来。这不是少钱,无论那个围修起来,都要花费大力人力物力。宋九说了一件事,我开发河洲那来的钱?

实际简单,只要朝廷不过份贪婪,将这些围田变成官田与皇田,问题就能解决。让百姓自己动手去做,大家一起出工,围起来以后这个围田就是你们自己的。

朝廷仅需要支付一些陡门石料钱,派几个官吏替他们组织安排一下,这时代那怕是地广人稀,百姓还是渴望土地,越多越好。不用多,只要一两个围起来,一年大熟,加上一两年后修生养息,百姓恢复正常,看到成果纷纷学习,百姓就会自发地建起多处围田。

只是有一个注意事项,与围内挖沟渠塘泊一样,要保持河道畅通,将一些深湖区全部保留,不然汛期到来,河道堵塞,又无湖泊蓄水,必会泛滥成灾。现在不要紧,人少地广,以后百姓必会增加,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有一个统一规划。

其次山区,说修堰置陂那是不大可能,用钱更多,收益更少,只能等以后国家经济条件好了,人口增加再让官吏想办法。但现在能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水中坝。湖南水系发达,可许多山区溪水多,水浅水急,汛枯期明显,汛期不愁用水,枯期各条小溪连水都能看不见。种庄稼不能指望全部在汛期生长,因此也影响了耕种。这个解决方法也简单,于平缓的一段溪面设一小坝,将小溪拦腰切断。小坝高度不用太高,水大时能让溪水漫过小坝流向下游而不会危害两岸庄稼百姓。水小时正好起了蓄水作用,那么一个个简易的蓄水库就出现了,解决了枯水时的灌溉问题。

也有注意事项,严令上游的居民有意筑堤,筑起高坝。否则会影响下游百姓蓄水,而且一旦坝堤倒塌,下游百姓将迎来一场灾难。说围田不新颖,黄河有河堤,南唐也有少量圩田,只是国家还没有意识到它更广泛的作用,没有大力推广。但这个水中坝却是很新奇。

最后是无法直接引水的山区,还是有办法,筒车,不仅宋九未来会在河洲设筒车抽水上洲,很早就有了,赵匡义家地势高,无法汲水,派工匠造了一个大筒车吸水到他的府上,灌溉花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利用湖南水流湍急的特征,用水力推动筒车,将水汲到高处,设一引水渠,于山坡上再开垦梯田。

这样一来,湖南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变废为宝。不但是湖南,一旦推广,宋朝许多地方都会受益。

仅凭借这一条,就值得赵普派书吏将宋九几人的日记整理汇报。

也是王祜痛心疾首的原因。

但不仅是这些,下面还有许多好东西。

坑矿没有多说,但湖南有许多金属矿藏,因为开采冶炼技术落后,都满足不了湖南本身的铁需求。宋九做了记录,指出一些矿藏的潜质,希望王祜上书,请求朝廷分配一些官吏带着火药来湖南,将更先进的开矿技术带来。

然后是农具。农具一耕二耘,宋九也仔细看了,没有耕牛的地方那就不用提,笨拙的踏犁、铁搭、钁头成为主题,这还算好的,一路所行,不知道多少地区继续用刀耕火种,更惨不忍睹。但在潭州也看到了牛耕地,然而多数犁是那种既薄且小的直辕犁,而非是江东犁,也就是曲辕犁。又没有看到宋九河北一行犁上开垦荒地所配置的銐刀。不过河北那种銐刀同样落后,当时不是宋九责职范围,宋九未细看,估计在刀头上未配置更锋利的钢刃。后面这一点宋九也老实记下,倒底配未配,他未问不能做判断。王祜看到后不知道该夸奖他是老实,还是其他,抄录的官吏看到这一段,同样啼笑皆非。

这是耕,还有耘,宋朝北方已出现耧车,听青衣说江南还有一种先进的耘工具,耘荡,不但南唐有,吴越也有,南唐不大好说,宋朝向钱椒讨要制造耘荡技术,难道不给?

但更重要的却在下面,特别是赵匡胤手中的那张地图。

第九十二章 地图(下)

民以衣食为天,衣食又以耕地水利与农具为天,宋九写得多,赵普的书吏记得也多。但教育也不可忽视,宋九劝动了秦再雄于辰州设一书院,不是每一个官吏肯掏出这个心窝的,也不是每一个酋首是秦再雄,此例不可做常例。宋九将前面书信上的提议推翻,提出一个新办法,不用朝廷掏多少钱,湖南士子不多,这个无坊,还是有的,就象宋九一样,官府掏一点钱,替士子盖几间房屋,置一些桌椅,给一些粉笔黑板,笔墨纸砚,略给士子一些补贴。让他们在家中教村民孩子少年读书。不求出多少文豪进士,只求能让更多的人会识几个字,能算一些简单的算术。甚至一些困窘的士子,可以将他们迁往安全的熟蛮区域,划出一些耕地,给一些农具,同样再修房屋,给一些补贴,一是解决了这些士子的困窘,二是能将教育向熟蛮普及。这个用钱不多,虽然速度会慢一点,但就象传染病一样,最终会形成范围越来越大的良性传染。与现在朝廷开发潭州一个道理,那是以片带面。这是以点带片,以片再带面。

再者就是商业。

几个大佬说了这个那个难处,宋九也认为有难处。然后下去看了看,朝廷没有鼓励商贸,实际各蛮部也有商业,就包括一些生蛮将货物运出来,与汉户或者熟蛮主动交换一些必须的商品带回深山。

然后宋九细想。

这是自发的商业活动,湖南的几个主要官员肯定不会禁止,那么有没有良性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