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品富贵门怎么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部分(第1页)

大家都轻视了。”

曹利用大笑。

“第三个至今东北境内还有一些反抗力量,但征战快一年了,几乎动用了全国八成以上的禁兵,以及无数乡兵、厢兵与百姓,将士渐渐厌战,国家财政也到了承受范围的极致。相信高丽也清楚知道这一情报。高丽那边虽然国家小,甚至都城开京还不及我朝一个州城大。但大多数城池傍山而建,易守难攻。因此辽国动用了几十万军队,才攻破了开京城,最后面对高丽人的反抗,以及我朝的牵制,还不得不退兵,甚至裂土给他们。”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用之,错也,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朝开边政策的错误。因为文明种族的不同。打败他们难,征服他们并治理他们更难。但骨子里还犯了一个严重错误,那就是打败的方式。就象交趾,当时我因此而被罢官。实际那次罢官我并不怪太祖皇帝,然而却不认同太祖皇帝的想法。”

“自汉武用兵,国家困弊后。大家讲道义,对内讲道义那是为了治理。然而对外讲道义,能讲得通吗?如后来对匈奴讲道义。西晋亡国了。如对南诏讲道义,结果唐兵大败,巴蜀几十万百姓掳之一空。如对党项讲道义,差一点危害整个西北。如对交趾又开始讲道义了,虽然他们很老实,然而与南方生蛮配合,大肆购买我朝百姓做奴隶。若继续这样下去,相信交趾必危害南方边境。”

宋九忽然想到前世,中国讲道义啊,结果培养了许多好邻居,自己四面楚歌。

美帝不好啊,打得许多小国家国不象国,家不象家,可人家朋友就是多。

“其实这想法是错误的,汉武帝那样做不是错了,生生打出一个北方几百年的和平,他错就错在过份用兵,导致穷兵黜武。唐太宗也是如此,两征高句丽,用兵太重。然而适度地用兵呢?不求治理,只求催毁。就象我在岭南所做的那样,大肆掳掠财富,使得那次用兵军费得到保障,而且让南方许多蛮部震慑。迁移百姓,使岭南迅速进入开发发展阶段。至于掳掠过后的交趾是什么样子,与我朝有何干系?即便现在国家还有许多贫困百姓呢。自己的百姓都没有治好,还能管得外部百姓是死是活?再看看交趾如何?生生打出了几十年南方和平。若非候仁宝那次掉以轻心地用兵,导致白藤江兵败,交趾会更老实。”

“这就是内外有别。”

宋九想了想,觉得与曹利用谈没有多大意义,只能说提醒他,然后思路清晰地回京禀报给赵恒。

于是他写了一封奏折,递向京城。

其实这还是他的适度用兵,不忘武备的思想,向美帝学来的。

不要说什么道义了,即便没有道义,没有出兵的理由,也能找出借口,没有借口也能创造借口。

一种浅攻战术发扬光大的适度攻击性的思想。

不过宋九马上就头痛了。

辽东还有一大堆事,内部没有完全平定,况且平定后如何治理,也让人头痛万分,想治容易,想治好则很难很难。还有呢,在上阳府大家很高兴,万族来朝,但不是每一个部族都来朝的,有些部族对宋朝抱有着敌意,虽不多,但大多数部族对宋朝则是持着观望与怀疑的想法。

高丽又来生事了。

若听之任之,他们会拉拢更多的秽貊人,甚至长白山部(白池两侧,生活在长白山的部族),甚至卢毛朵部(长白山北部,敦化到延吉一带的部族)。

但想让他们听话,讲道义是不行了,必须用武力,然而现在宋朝如何用兵?辽东有驻兵,未来将会有多达十万以上的禁兵在此练兵,驻戍,以及震慑各部族。但发起征高丽的大会战,这点兵力仍然不够,不打痛了那还不如不打。

要命的在宋九计划当中,高丽十分重要,一旦疏浚混同江,使船只能航行到混同江,甚至鸭子河。高丽就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这道选择题比是否打压王钦若更难选择。

景德二年第一场雪到来时,宋九终于接到了赵恒的诏书。与高丽务必不得生事,即便是所谓的盖马大山。只要能与高丽和好,能让就让吧。

然而据传旨太监透露,曹利用前面离开高丽,高丽也派使者去了开封觐见,表示诚服,然后对宋朝统一北方讴歌颂德,大拍了赵恒马屁,这才提出请求,说得很婉转。

而且国家财政继续危机。这才有了这道诏书。

站在宋朝角度,能不放也能放,宋朝总体政策是虚外守内,对开疆拓土不是那么地渴望。

而鸭绿江畔长白山两侧山势苍茫,朝廷无法真正去治理,那怕宋九在东北都做不到。于其经营长白山,不如经营柳河西侧的滦河上游地区,还来得现实一点。

宋九对此不置与否,且不说高丽人会不会得寸进尺。还要慢慢侵袭辽东土地,就是翻开前世的记忆,他也不想将这个污点留名于史册。

不过暂时无法对高丽人用兵的。

宋九不表态,继续看着高丽人搬走辽东的百姓。继续侵袭长白山,以至王曙都看不下去了……

……

如果搬开两个时空宋朝的格局,即便将宋九捧上圣台。也不足以为过。

但在这个时空里,大家也没有轻视宋九的功劳。包括赵恒给宋九加了那么一长串的各种职官、阶官以及爵位食邑。实际就是对宋九功劳的承认。

然而宋九也有许多缺点。

例如他斗志不盛,所以导致缺少勇气改革种种宋朝的弊端。至少在政务上的改革还不及咸平之治时的赵恒有魄力。

这一点类似唐朝的姚崇,或者是史上的吕夷简,也就碎步式的改革,或者叫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