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走科举路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节(第1页)

&esp;&esp;他还郑重地向桃花姐要来了周达夫妻以及女儿的卖身契,全都一块儿放良,将他们全家人办好的良籍文书拿给周平安。

&esp;&esp;周平安刚刚收到这份全家人的放良文书的时候,是一阵惊喜。虽然他已经决定了这辈子都要给他人为奴,但是其实心中还是隐隐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由的良民的。

&esp;&esp;只是随后便是一惊,他并没有向主家季兴邦求这么多人的放良文书,季兴邦却主动给了这些放良文书,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esp;&esp;是不是季兴邦将他们全家人的放良文书都给了他,是说明季兴邦讨厌自己心中有放良的想法,认为自己日后不再会具有忠心,所以把他们全家人一起赶走了?

&esp;&esp;若真是那样触怒了主家季兴邦的话,他们全家人日后哪里还能有好日子过?

&esp;&esp;于是周平安一点都不敢赌,赶紧往最坏处想,跪到季兴邦的书房门外去请罪,希望记性帮不要生他们全家人的气。

&esp;&esp;季兴邦听到下人回禀周平安正跪在自己院子里时,真是哭笑不得。

&esp;&esp;作者有话说:

&esp;&esp;身体微恙

&esp;&esp;季兴邦赶紧让人把周平安叫进来,对他说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他自己真的没有一丁点儿责怪他的意思。

&esp;&esp;季兴邦向周平安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告诉了周平安他认为周平安的未来不可限量,希望周平安不要一直想着为两个儿子铺路,为两个儿子牺牲,也要为自己打算一番。

&esp;&esp;季兴邦说道:“一般人家都说‘五十少进士’。现在你的年纪才三十多,若是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话,完全能来得及。

&esp;&esp;你不要怕人家的眼光,觉得你这么年纪大了还和小孩童一起去考童生什么的。

&esp;&esp;若是你能够连中,则今年考中童生,明年在大考之年就能连中秀才、举人,说不得进士也可以冲一冲。

&esp;&esp;但是你的两个孩子都只不过十多岁而已,今年便是中了童生,明年他们在大考之年中最多连中秀才和举人,完完全全不可能连中进士的。

&esp;&esp;等到明年大考过后,你有了功名,能做的就多了。一切等明年大考过后再说吧。

&esp;&esp;我觉得平安你完全有能力主政一方,所以我千万不想要把你局限在我的家宅之中,做一个总管而已。那样我会觉得心痛的,白白浪费了你这一番人才平安、一身本事。”

&esp;&esp;周平安含泪谢过了季兴邦,他对季兴邦说他一定努力复习,认真参加科举考试,同时也带好两个孩子好好参加科举,绝不辜负了季兴邦将他们全家人放良的一番心意。

&esp;&esp;季兴邦与他二人开诚布公之后,关系也从之前的主仆改换成朋友了。

&esp;&esp;季兴邦拿出了好些自己当年的读书心得给周平安看、誊抄。同时也将近期备战科举的儿子季昀霆找来,让他将自己近年来收集的考试资料和读书心得拿出一部分来给周平安及他两个儿子誊抄。

&esp;&esp;周平安一家更是感激不尽。

&esp;&esp;因为他们全家人刚刚被放良,身上没有功名在身,所以根本进不去太学、国子监等大景朝的高等学府。

&esp;&esp;他们念的私塾只是京城里面普通的私塾,那些太贵的私塾他们也没法去念。

&esp;&esp;而这些普通的私塾里面是没有季兴邦和季昀霆给他们的那么多资料的。

&esp;&esp;有了这些资料的帮助,他们父子三人考科举的路途又会更加顺利一些。

&esp;&esp;季兴邦回京之后快刀斩乱麻的摆平了周平安全家放良的事情,之后便被皇上召进宫去进行御前奏对了。

&esp;&esp;皇上问了季兴邦好些西南省建设方面的事情,执行朝廷政策的问题,季兴邦都回答得很好,让皇上很开心。

&esp;&esp;皇上甚至还饶有兴趣地问了季兴邦很多的西南省及百夷族们的风土人情,季兴邦因为对这些情况了解甚深,亲自见过与这些人交流过、喝过酒,所以讲起故事来活灵活现、风趣幽默,让皇上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让皇上对于季兴邦的工作能力非常的满意。

&esp;&esp;皇上并没有把话说明,但是隐隐当中流露出来一些让季兴邦在西南深耕一届,将整个西南省建设得更加好的想法。

&esp;&esp;季兴邦对此也是信心十足,觉得他完全有能力再次胜任西南省巡抚一职。

&esp;&esp;但是等到季兴邦出宫之后很久,都没有等到皇上的恩旨,皇上并未安排他继续做西南省的巡抚。

&esp;&esp;季兴邦就这么一直在家中等候消息,心中非常的疑惑。因为他对皇上的脾性这些年来也了解颇深,当今皇上并不是那种容易出尔反尔的人,一旦做了决定都会严格的遵照执行,不会轻易受别人的左右改变自己想法,他一直都是一个主意很坚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