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1978抱金砖 垃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分家算账(第1页)

房间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大舅阴着脸不说话,主持分家的话事人是大姥爷。

赵大海手里拿着一叠纸,表情严肃。

大姥爷目光复杂的看着郭向北母子。半晌,才叹了口气道:

“冬梅你今年三十八,从四五年到五九年,再从六七年到现在。你和我们在一个锅里吃了二十五年,咱们虽然不是嫡亲却也和真正的亲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是从心里把你当亲生女儿一样。小时候虽然穷却也没饿着你。这些年你们受了不少苦,我都知道。可我老了啊,有些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冬梅听到大姥爷这些话,点点滴滴回忆浮起,一下子眼睛就酸了。。。。。。眼泪珠子连着串的往下掉。

“向北。。。。。。一晚上,你就长大了。早上我还以为你粘了不干净的东西,想着让你大舅去请老瞎子给你驱驱邪。没想到你是真的一眨眼就长大了!”

大姥爷浑浊的眼神看着他,又叹了口气道:“老喽,晚上都看不清你脸了。以后好好照顾你妈,以前姥爷说不准,可现在姥爷知道你是个有出息的,以后有机会帮衬你那两个没出息的哥哥一把。你也别记恨他们,他俩都是糊涂蛋子,这一辈子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走不出这块地。行了不说了,大海你算账吧。”

说罢,拿起自己的旱烟锅子吧唧吧唧抽了起来。

他说的很诚恳很真实,郭向北心中惊讶大姥爷的识人精准,不论对是赵满仓兄弟还是对他的未来简直是一针见血。

赵满仓当了一辈子农民,赵满屯虽然当了工人,可没等到九十年代下岗便因为工厂破产重新回到农村。

而他自己,如果不是重生必定还是和上一世一样,虽然走出了这片土地却一辈子过得憋屈苦闷,最终孤老病床。

太厉害了!大姥爷这个退休的村支书竟然有这等精准的判断力。

赵大海翻开账本,咳咳两声说道:

“冬梅你和向北是六七年八月到的赵家村,八月底落的户,生产队从九月给你算的工分。当时妇女同志工分是8分,抛去因为天气原因不上工外,工九月到十一月你都是满工分,十二月有三天没工分,其他满工分。年底一共是708个工分,一工分一分。分粗粮80斤,钱一块六毛三分。”

“六八年一月满工分,二月满工分,三月满工分。。。。。。全年。。。全勤?"

念到这里赵大海不由的瞪大眼睛,他那时还是普通社员对这不太了解,只是震惊的看了眼赵冬梅,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竟然有人能全年全勤。

大姥爷叹了口气插话道:“是全勤。六九、七一年也都是全勤。冬梅和向北落户占口粮很多人有意见,为了堵上一些人的嘴,冬梅那几年拼了命的干,要不是很多社员有意见,我早就给她报劳动模范了。那几年她是真的苦。。。。。。大海你继续。”

“六八年全年2782工分,分粗粮500斤,油五斤,折钱3块五毛。”

“六九年。。。。。。。。。。2704工分,分粗粮500斤,油五斤,折钱2块七毛四分。”

“七零年。。。。。。。。。。2422工分,分粗粮450斤,油五斤,折钱五毛六。”

“七一年。。。。。。。。。”

这里的粗粮可不是玉米,谷子之类,而是混合着大量的土豆红薯一起平均下来的。每年根据收成不同价格也不同,所有不能按照当时粗粮一斤一毛钱的价格来算。

郭向北看着低头擦眼泪的母亲,心疼的要命。那些年母亲拼命干活,晚上躺在炕上累的都起不来。早上一大早天没亮又起床做饭,日复一日,除了下雨下雪几乎没有歇过一天。

他轻轻把脑袋靠在母亲肩膀,耳朵听着赵大海的报账声,这些账和母亲记得不差分毫。

“向北。。。。。。261工分,分粗粮62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