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随俗浮沉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合水村(第1页)

1999年八月下旬,袁华父亲流着汗水赶往村附近的小学里。袁父准备让儿子在小学上一年级,此前袁华也没上过学。

那时候的村里没有幼稚园,今年已六岁的袁华听说父亲给他报名读书,心里满是欢喜。

“爸爸,爸爸,我过几天就要去读书了吗?”袁华坐在大门口望着学校方向,开口问道一旁抽着烟的父亲。

“是啊,小华现在已经是男子汉,过几天你就要去学校念书了。好好读书,以后考个干部,你看你爸爸我,每天起早贪黑,一天也就挣个二十来块钱,这就是没文化的下场。”袁父一本正经的给袁华讲述着读书的重要性。

“嗯,爸爸你放心,以后我当干部,你就不要再去干活了。”六岁的袁华显得很懂事,这让袁父很是欣慰。

袁华出生在潘西市合水村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小时候的袁华显得聪明,4岁时已经能从一数到一百,这也是袁华妈妈教他的。

还教他唱些儿歌,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小小少年》。袁华妈妈以前读过小学,毕业后回来务农,后来就嫁给袁华父亲。

生下袁华后,袁父常年在外打工,每到过年才回来歇几天。几年后,袁华妈妈又生下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三兄妹相差两岁,袁华妈妈在家务农,袁父在外打工顾家。

很快就到九月份,袁华背着父亲给他买的军绿色小挎包,屁颠颠的跟着父亲往村小学方向走去。在一路上,袁华还不忘的数着数,走一步就数,一、二、三。。。九十九,一百。

袁父看着跟在身后,还一路上数着数的儿子,脸上挂着一副满意的表情。牵起袁华走进学校,袁父顺利的给儿子报名完后,带着袁华在学校附近转悠。

袁父指着飞扬着灰尘的操场,对着一边的袁华说:“儿子,这里就是以后你经常待的地方了,下午放学后,别在学校逗留,早点回来,明白吧?”

“嗯,我知道了,爸爸。”袁华看向父亲说道。

就这样,袁华顺利的成为一名小学生,虽然学校比较落后,只有四年级。

开学第一天,袁华妈妈早早起床走到袁华床边,拍拍还在睡着的袁华说道:“小华,起来了。今天你就要开学了,一会儿爸爸带你去学校。”

袁华听到妈妈在叫他,缓缓起身揉揉眼睛从床上下来,袁妈给他烧好温水,袁华自己拿着洗脸盆自己洗完脸后,坐在火灶旁看着袁妈在忙碌着。

没一会儿,袁妈蒸上几个玉米粑,炒份土豆丝。袁父也跟着起床了,一家人坐在厨房吃起早饭。

袁妈手掰一小半玉米粑吃着,望眼向正在大口吃着东西的袁华,再望向一旁的袁父开口道:“孩子,一会儿你送去学校,带两回就熟路了。”

袁父咬一口玉米粑看向袁妈,没说话低头吃着饭。袁华瞟两眼父母开口说道:“我自己能走的,上回爸爸带我走过了。”

袁父看眼正在说话的袁华笑道:“嗯,不过今天还是爸带你再走一趟,以后你自己走。跟村里的张义他们一起去读书。”

袁华点点头说道:“好,我下次就找张哥哥,跟他们一起去上学。”

吃过饭后,袁华换上前两天袁父给他买的新衣服,是一套稍大一码的卫衣卫裤。

每次袁父给孩子买衣服都是特意买大一码的,孩子身子长的快,今年穿着大,也许明年穿着就不会显大了。

换好新衣服后,背上新书包袁华已经等着袁父换上鞋子出门,整装待发的他已经在等坐着灶边抽烟的父亲,袁华显得有些着急,有些不耐烦的抱怨道:“爸爸,走啦,同学们都早就到学校了吧。”

袁父丢掉手中的烟头,起身说道:“走吧,小华等不及了。”

在堂屋里收拾着的袁妈看着袁华一副焦急模样,忍不住笑出声。

袁父慢悠悠的走出大门,袁华看着父亲出门。脸上挂着微笑,小跑在通往村小学的路上。没一会儿就到村学校,接待袁华他们一届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师。

看着袁父带着孩子来上学,女老师也在大门口迎接着本届的新生。袁父看着眼前漂亮的女老师,开口道:“王老师,他叫袁华。”说完,看向一旁的袁华开口道:“快叫王老师。”

袁华看着眼前对他微笑着的女老师,开口道:“王老师好,我叫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