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包青天八贤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部分(第1页)

苟参和张珂一边往屋里进,张珂就说:“待诏竟然心灵手巧,还会做风筝,这个比鸢鹞要好玩的多,想必杨大夫能够让此物在长安风靡一时的。”

苟参听张珂果然心思聪慧,就笑了笑:“这些却不是苟参做的,只是说了做的方法而已。”

“那能想象出来。岂不是比实际的更为艰难,没有待诏的思路。哪里又能成型?”

两人走到屋里,杨恽和朱博就对着张珂和苟参看。

张珂猛然间觉得自己心里羞涩。对着大家说了告辞的话,就退了出去。

只是她走时在看苟参,苟参却故作不知的低头饮酒。

杨恽咳嗽了一声,继续刚才的谈话:“江都公主一个女子,身处于西域荒凉之地,心何凄凉?日日以泪洗面,思念故土而不得,唉——”

朱博本来不知道杨恽在说什么,这时杨恽长叹一声。忽然的举着酒杯站起来,嘴里吟诵着:“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杨恽的声音时而婉转,时而低沉,时而嘹亮,时而晦涩,他的脸也带着戚色。然后猛然的将酒盅里的酒一喝,大声说道:“这就是江都公主当时思念大汉故土所做的诗,当时被西域大汉的子民们听到了,就传诵到了长安。听着无不落其泪,闻着无不哀其声……”

朱博点头说:“是,细君公主所做思乡之诗被武帝知道了。当时武帝也怅然涕下,感叹不已。专门命人每隔一年,从大汉给江都公主送去公主家乡的一些物品。”

苟参听了就看朱博。心说这人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显露出他聪慧过人之处。

朱博这会说的内容苟参自己是不知道的,看来张猛也不清楚,而杨恽家史渊源,他能精通了解武帝时候的典故,可这个朱博是个武将,怎么也能懂这些秘闻?也未免知道的太多了吧?

朱博,深藏不露啊。

众人都沉默着,张珂本来就没有走远,站在屋子外面的廊子里听屋里的谈话,当听到杨恽说细君公主的事情,心里不由的千回百转起来。

“那细君公主的命运还不止如此悲惨,更有甚者!”杨恽忽然将酒盅往案几上一放,大声说道:“细君公主嫁的乌孙王本来就老朽了,乌孙王原来有一个儿子,也就是乌孙国的太子,这个太子短命,死于乌孙国国王之前,所以,老朽的乌孙国国王死后,因为太子早死,太子的儿子,也就是乌孙国的太孙就继承了王位。”

张猛听着就“啊”了一声,他是知道宣室殿上关于西域诸国那些兄终弟及,什么老王死去后新王除了有亲生母子关系之外就将老王的女人全部继承的习俗的。

果然,杨恽就狠声说:“乌孙国当时的太孙叫军须靡,这个军须靡是何人?”

杨恽看看苟参、张猛和朱博,冷然说道:“当时乌孙国的太孙军须靡就是如今乌孙国国王翁归靡的兄长。”

“按照乌孙国的习俗,老王死后,老王的后*宫女子,除了亲生母亲外要全部嫁给新王的,想当初江都公主带着大汉国的使命嫁了乌孙国的老王,老王这会死了,公主却要再嫁给老王的孙子军须靡!”

屋里的人都沉默着,只有杨恽一个人慷慨陈词:“凡有廉耻之人,谁能受得了如此摆布?凡有血性之人,如何能不抗争?”

“于是,细君公主上书给大汉天子,想让天子命令乌孙国新王不要做这种有悖人伦之事,然,大汉国如何对待细君公主的?”

杨恽呵呵的冷笑几声,坐下长叹一声说:“天子批文:依乌孙国俗。”

天色这会有些黑了,张猛听着杨恽的话,心里有些压抑,也忘了让人掌灯,于是屋里的人的脸都有些阴阴暗暗的,杨恽自己斟酒,喝了后黯然的说:“故国如此,公主又能如何?”

“于是乎,公主只有再嫁给了乌孙新王军须靡,还和他生了一个女儿。”

爷爷的妻子不得不和孙子结婚,奶奶和孙子生了一个女儿?

屋里的人听了心情都不好。

“细君公主此后郁郁寡欢,终于香魂仙逝,亡于他乡……”

“没过多久,武帝将当年七国之乱中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也就是解忧公主嫁到了乌孙国去,剩下来的事情,也就是如今大家知道的了。”

杨恽又是长叹一声:“让一个女人担负一个国家的责任,这也太勉为其难 ;,说的难听,就是残酷。”

张猛这时说:“乌孙国人口号称百万,依小子游之见,不过六七十万罢了。”

朱博这时插话说:“某知道一件事,这个和细君公主有关,当时老乌孙王除了那个早死的太子外,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大禄。”

“这个大禄也就是当时乌孙新王军须靡的叔叔。”

“这个大禄本来以为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兄死得早,老王会将乌孙国的国位传给自己的,可是王位却给了军须靡了,所以大禄一怒之下就准备造反。”

苟参听了就看着朱博,朱博瞧了他一眼,又看着案几上的酒,说道:“可是这时候江都公主接到了大汉天子的诏书,让她再嫁给老王的孙子军须靡,如果不是江都公主依从了武帝的诏令,老乌孙王死后,大禄造反就会成功了。”